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鱈魚相信大家應該都吃過,這種魚不僅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更關鍵的是刺少,因此深得不少人的喜愛。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鱈魚好吃又營養這是公認的,但鱈魚的價格高昂同樣也是公認的。好的鱈魚一斤動輒就要上百塊,但普通但鯉魚、草魚一斤也就十來塊錢。有些黑心
鱈魚相信大家應該都吃過,這種魚不僅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更關鍵的是刺少,因此深得不少人的喜愛。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鱈魚好吃又營養這是公認的,但鱈魚的價格高昂同樣也是公認的。
好的鱈魚一斤動輒就要上百塊,但普通但鯉魚、草魚一斤也就十來塊錢。
有些黑心商家也正是看中了這點,才選擇用便宜的魚冒充鱈魚來賣,從中牟取暴利。有一種常被黑心商家拿來冒充鱈魚的魚,叫做油魚,這種魚很便宜,但卻長得神似鱈魚。
然而人吃下這種魚后卻會遭殃,乃至屁股漏油、一瀉千里……
那么,食用油魚的后果真有這么可怕嗎?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又該如何區分市場上的油魚和鱈魚呢?
食用油魚的后果有多嚴重?
大川本人雖然沒有吃過油魚,但從網上看到很多美食博主曾親自體驗過油魚這種“地獄美食”,而食用油魚的體驗是否真如節目效果那樣,這點雖然不得而知,但總評論區總體的反饋來看,食用油魚的后果,應該是比較嚴重的……
那么,吃油魚為什么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呢?
作為一種深海魚,為了適應深海的水下環境,油魚進化出了獨特的身體構造,它的身體構造中,脂肪就占據了體重的40%。要知道牛油果中的油脂含量才只有15%-30%,也正是因此,油魚也被稱作是牛油魚。
當然了,脂肪含量高還不是油魚會致人屁股漏油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則在于油魚體內的脂肪屬于蠟酯,蠟酯跟我們平時食用的油脂不同,是由長鏈的高級脂肪酸和高級脂肪醇所形成的酯。雖然蠟酯沒有任何毒性,但我們體內的消化系統卻無法消化并吸收蠟酯。
當人吃下富含蠟酯的油魚后,無法被消化吸收的蠟酯便會在腸道蠕動的作用下,被一點點累積到直腸,然后不受括約肌約束地從肛門流出。有些人消化能力比較強的人,在吃下油魚僅30分鐘后,甚至就會屁股漏油的現象。
也正是因此,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油魚一般都被用作工業用途而被禁止食用,尤其是日本這個漁業大國,更是將油魚視作“毒魚”,直接禁止它的進口和售賣。
黑心商家用油魚冒充鱈魚
雖然油魚在大部分國家都被禁止食用,但是因為它的價格相對低廉,并且外觀跟鱈魚類似,這也就讓一些黑心商家有了可乘之機。
前段時間,天津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姓劉的女士點了一份外賣鱈魚排,孩子吃后不久就出現了鬧肚子的情況,因此,劉女士懷疑這份外賣鱈魚排可能并非真正的鱈魚,而是讓人聞風喪膽的油魚。
不過在后來記者的調查下得知,鱈魚排用的鱈魚應該是相對廉價的明太魚,明太魚也是鱈魚的一種,這也就排除了油魚的可能,劉女士懸著的心也終于得以放下。
但是在這個調查過程中,有知情人士卻透露市場上的確有油魚冒充鱈魚售賣的可能。
據稱,油魚的外觀跟8公斤以上的銀鱈魚類似,無論是體型還是鱗片大小,都是非常相似的。但值得一提的是,銀鱈魚在市面上的價格是十分昂貴的,一條正常體型的深海銀鱈魚少說也要賣到上千元的高價,因此有些黑心商家為了牟取暴利,的確會用油魚冒充銀鱈魚來售賣。
那么,既然如此的話,在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充當鱈魚的油魚呢?
如何區分油魚和鱈魚?
說起來辨別油魚的方法其實也不難,最后大川就簡單教大家幾招區分油魚和鱈魚的方法。
先從外觀上來說,油魚的體型相對較大,它們重量往往都在10斤以上,并且它們的鱗片也相對較大,并且十分堅硬。
當然了,如果你覺得單憑外觀不容易區分的話,從肉質上來區分則更加簡單。鱈魚的肉質顏色是雪白的,但油魚但肉質卻微微發黃,帶有很明顯的油性。除了顏色有區別外,肉的紋理也有很大差別,鱈魚肉是典型的“蒜瓣肉”,但油魚肉卻會給人黏糊糊的感覺,看不出紋理。
便宜的鱈魚一定是油魚冒充的嗎?
當然了,大川在網上也看到過有人通過價格區分油魚和鱈魚的方法,說是正經鱈魚價格都在幾百塊左右一斤,只有油魚冒充的鱈魚才會賣到幾十塊錢一斤,說起來這其實算是典型的偽科普。
幾百塊錢一斤的鱈魚,往往都是大川前面提到的深海銀鱈魚,這種鱈魚的產量很低,所以價格才相對較高。
但是市面上還有很多鱈魚是人工大規模養殖的,其中就包括常見的天山鱈魚(淡水鱈魚)。據悉有記者曾專門走訪過無錫一家水產養殖商戶,從商戶口中得知,在他們那里天山鱈魚(淡水鱈魚)只要13塊錢一斤。
這種鱈魚的肉質雖然跟深海銀鱈魚差不多,但因為人工養殖的原因,產量非常高,也就導致了它的價格相對低廉。
寫在最后
如今的市場監管機制非常嚴格,敢拿油魚充當鱈魚來賣的黑心商家,實際上是少之又少的,因此市面上的大部分鱈魚,都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用大川教你的方法來辨別,如果再不放心,更是可以直接找有關部門鑒定……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