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上學階段,語文教科書中有不少古代勵志的求學故事,比如聞雞起舞的祖狄、懸梁刺股的張敬,他們刻苦好學,成為無數人的榜樣。
長大后,我們會發現很多教科書中收錄的歷史故事,其最后的結局卻讓人意想不到,例如“司馬光砸缸”里的司馬光頭腦靈活、敢于打破常規,然而歷史上的司馬光卻是堅定的保守派。
“鑿壁偷光”中的主人公匡衡刻苦好學,因家貧晚上點不起燈,為了讀書只好在墻上鑿開一個小洞,借助鄰居家的燈光來讀書,后來經過努力成為西漢的宰相。可是,歷史上匡衡的結局卻是被貶為庶人,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匡衡家世代為農,家中十分貧困,他無法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樣,交束脩在私塾中讀書,他白天要幫人做工,只有晚上才有點空閑時間讀書。
可是夜晚讀書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匡衡家中買不起燈油,怎么辦呢?聰明的匡衡想到鄰居家有充足的燈油照明,于是便在和鄰居挨著的墻上鑿開一個小洞,讓光亮通過小洞照射過來,這樣他就能讀書了。這便是“鑿壁偷光”故事的由來。
而我們知道,西漢時期還沒有科舉考試,當時選拔人才的方式以察舉制為主,各地長官舉薦屬地人才給朝廷,然后經過考核再任命官職。
當地官員聽說匡衡勵志求學的事跡之后,十分感動,于是便向上級舉薦匡衡,匡衡這才有機會參加考試入仕。西漢時期對讀書人的要求是鉆研六經中的一種即可,考試內容也是自己所學的這一經里面的內容。
匡衡學習側重《詩經》,并在這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時人稱贊他說:
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人會講解《詩經》,就去請匡衡來講,聽他講解能使人歡笑。此外,匡衡還曾與人辯論《詩經》中的疑難問題,結果對方辯論不過,倒穿著鞋子狼狽而逃,由此可見匡衡在《詩經》一道的造詣。
不過,匡衡在考試方面實在沒有什么天賦,連考九次才勉強得到一個“丙等”,被授予一個“平原文學卒”的小官。當時讀書人大多推崇《詩經》,因而對擅長《詩經》的匡衡多有美譽,大多數人都認為,匡衡只當個小官太可惜了。
有人在漢宣帝面前舉薦匡衡,不過漢宣帝對儒學興趣并不大,因此并沒有重用匡衡,反而“遣衡歸官”。
不過,匡衡卻引起了另一位朝廷重量級人物的重視,他便是當朝的太子,后來的漢元帝劉奭。漢宣帝死后,漢元帝上位,一直崇尚以儒學治國的漢元帝特別喜歡《詩經》,而匡衡也因此得到重用,不久之后就被提拔為“給事中”。
起初,匡衡還算一個忠君愛國的人,經常勸諫漢元帝要親賢臣、遠小人,在發生日蝕、地震等天災時,還曾上書勸諫漢元帝要節儉,重用德才兼備的賢良,辭退尖酸刻薄的官吏:
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
匡衡諫言得到漢元帝的欣賞,認為他是真的忠君報國,于是對他更加看重,不僅給他加官進爵,還讓他兼任太子太傅,當太子的老師。
不久之后,匡衡又被提拔為御史大夫,宰相韋玄成病逝后,漢元帝又讓他代理宰相一職,輔佐他處理朝政,還將他封為安樂侯。就這樣,匡衡從一介農家子弟,經過努力打拼,終于位極人臣,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如果匡衡能一直保持初心,或許他能輔佐漢元帝打造一個更加強盛的大漢,從而在“勵志”一途上會更加出名。可惜,隨著職務的提升,匡衡漸漸被名利遮住了心眼,最終淪為被人憎恨的巨貪。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而說出這句話的人則是漢朝名將陳湯。陳湯曾遠征匈奴,斬殺郅支單于,為西漢邊境穩定立下了不朽功績,可以說他是西漢中后期最杰出的將領之一。
可惜的是,陳湯如此功績,卻并沒有得到太高的獎賞,而導致這一切的就是匡衡??锖鈸卧紫嗪?,與當時的中書令石顯勾搭成奸,看誰不順眼就整治誰,他們看到陳湯大敗匈奴,得勝歸來,害怕陳湯的地位超過他們,便聯名上書彈劾陳湯不忠不義不孝。
陳湯立下如此大功,而偏信匡、石二人的漢元帝只給了他一個鼓勵性質的獎勵,封關內侯,食邑卻只有三百戶。
當時,石顯多行不法事,身為宰相的匡衡卻裝聾作啞,對其所作所為視而不見,經過陳湯一事后,朝臣將匡衡視作石顯同黨。但匡衡對此不以為意,匡衡任宰相期間,不僅接受賄賂,大量圈地,還曾利用職務之便,積極營救犯了殺人罪的兒子。
漢成帝即位后,對匡衡這幾個前朝重臣早已看不慣,朝臣們看到這一風向,紛紛上書彈劾匡衡做過的不法事。漢成帝沒有顧及匡衡這位老臣的臉面,直接一紙詔書革除了他的宰相之位,貶為庶民,限期歸鄉。
本來這是一個十分勵志的故事,匡衡刻苦求學,最后功成名就,不然也不會被選入教科書,但書上沒有告訴學生的是,匡衡成為宰相后,逐漸被名利富貴迷惑了雙眼,最后因貪贓被貶為庶民,在家中郁郁而亡。
“鑿壁偷光”中匡衡刻苦求學的精神,激勵了無數學子,但匡衡在學成之后卻逐漸滋生出貪婪之心,這是萬萬不能讓學生們效仿的,所以這或許就是老師不告訴學生們匡衡結局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就是人性,窮困潦倒時倒是心懷天下,可一旦功成名就,往往就會忘記初心,只顧個人利益,狠心搜刮窮苦百姓手中僅剩的一點余糧。匡衡的結局更值得我們引以為戒,不要讓貪欲毀掉了一輩子苦讀得來的光鮮人生。
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