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說起日本人的起源,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徐福東渡的故事。
傳說在秦朝時期,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東渡蓬萊島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結果因為各種原因,徐福最終沒有回去,而是帶著船隊一路向東到了日本,于是形成了最早的日本人。
那么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呢?
說起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感謝一項學科門類,那就是分子遺傳學。
以前我們判斷一項物種的起源,都是從全球別的地方找的別的物種,然后比對這兩個物種的相似之處,并判斷它們的承接關系。
但生物學領域有一個概念叫趨同進化,指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兩個不同物種可能會進化得非常相似,于是用以前的方法就會搞出很多錯誤。
所以通過分子遺傳學,我們能直接從基因層面研究一個物種的起源,而通過分子遺傳學,現代人列出了一個相當清晰的日本人發展脈絡。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大約3萬年前,日本四島上就有人類活動了,當時生活在日本境內的人被現代人稱為繩文人,而繩文人的祖先可能出自亞洲的北部地區。
這一理論的依據來自于一位生活在3960—3550年前北海道的女性。
根據對她的基因測序,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中有一種能幫助她迅速分解高脂肪食物的基因,而生活在北極的因紐特人中有70%的人具備這種基因。
因此這能證明繩文人可能和生活在北極的因紐特人有著同樣的祖先,而因紐特人是典型的蒙古人種,根據大量基因測序,也能推斷出他們是一群來自亞洲北方(最有可能是現在的蒙古一代)的人。
所以日本人最早的祖先,可能就是一群從亞洲北方東渡到日本的“暴走族”,這一時間段大概是1.8~3萬年前。
在地理學上,也能印證這一說法。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地球上很多地方都處于冰凍期,大量水結成冰使得海平面下降。于是渤海、黃海、東海在當時是大平原,海南省是大陸的一部分,日本和亞洲大陸之間是連通的。
白令海峽在當時也是大陸橋,有很多的黃種人通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成為了現在的美洲原住民。
等到大冰期結束,全球海平面上升,這些繩文人也就成為了孤島居民。不過繩文人并不是現代日本人的全部祖先。
根據科學家對現代日本人(主要是大和族)和繩文人的基因比對,發現現代日本人只繼承了繩文人12%的基因,現代日本人的絕大部分基因來自于渡來系彌生人,而渡來系彌生人的基因就和中國人非常相似了。
根據科學家對渡來系彌生人和亞洲大陸居民的基因比對,發現渡來系彌生人和中國北方居民以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基因高度重合,基本可以確定渡來系彌生人和現在的北方中國人有著同樣的祖先。
據科學家推測,渡來系彌生人可能來自膠東、遼東一代。
這在中國的史書記載上也能印證,像《三國志》就記載:陳勝等起,天下叛秦,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萬口。
所以有很多科學家推測,從中國的東周時期開始到后來差不多漢朝時期,有大量遼東、膠東的居民因為逃難到達朝鮮半島,隨后有些人坐船前往了日本。
然后這些人拿著更厲害的武器和當地的原住民繩文人競爭,逐漸擠占了繩文人的生存空間,然后演化出了現代日本人12%的血統來自于繩文人,大部分血統來自于渡來系彌生人的狀況。
根據對繩文人的考古,的確能發現從中國東周時期到秦漢時期,日本本土的繩文人在銳減。
在距今3200—2000年前,當地繩文人的數量差不多從26萬減少到了8萬人。
所以我們能得出結論,現代日本人來自于兩批“中國人”,一批來源于差不多1.8~3萬年前,這時候整個中原大地上都還沒形成成熟的文明,而過去的“中國人”也像是一群白紙。
再加上當地貧瘠的地理資源以及當時還未形成農耕文明,所以這群人沒有發展的基礎。
第二批就是來自于東周到秦漢時期的中國和朝鮮地區的人了,這批人帶去了農耕文明,帶去了青銅器具,對上當初過去的“中國人”就是碾壓,于是逐漸成為了當地的主體。
而兩撥人逐漸融合,就形成了現代的大和民族。
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