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天一大早,一個朋友就給我打電話,急匆匆地說:“你認識的人多,我家女兒今年中招考試587分,縣一高第一批投檔分數線588分,分配生最低控制線568分,雖然我們沒有達到縣一高的投檔線,那你找找人把我們分配到縣一高去,我們的分數比分配生最低控制線568分還多19分呀!”
聽后,我知道朋友對分配生有一種很深的誤解,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分配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分配生也稱指標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計劃分配到一定范圍的初中學校招生,分配生名額將統一公示。主要根據初中學生的人數等因素來分配各校分配生名額,這也是公助生的一部分。
簡單說就是分配生政策是促使縣內各初中學校間均衡發展的措施,縣內相對稍薄弱的初中學校能夠使用這一政策讓一些同學降分考上理想的示范性高中。
要不然有些薄弱學校幾乎沒有學生能以統招線考上示范性高中,長此以往學校就會慢慢失去生命力。
不用參加今年全市統一的中考,通過綜合素質評價等方式招錄“保送生”(今年稱為“分配生”)。(當然了,這在大城市已經實行。我們縣還是需要參加全市的統一中考。)
由于今年采取指標分配到各區初中(含民辦學校),這意味著,今年,一些曾被忽視的民辦初中(薄弱學校)內優秀畢業生,也有機會免試就讀省級示范高中。
這在一定范圍內限制了優質學校特別是省級示范高中的激烈生源競爭,也促進了高中的均衡化發展。有教育專家指出,這種做法也會淡化初中階段的擇校熱潮。
1、小升初時,如果不占用劃片名額只自主選擇民辦學校 (但所擇的學校是公辦學校),則不享受分配生優惠政策;
2、正常情況下選擇非就近劃片指定的公辦學校,如條子生、擇校生都不享分配生政策;
3、如果您是通過第二條(不占用公辦名額選擇民辦學校)而享受的分配生優惠政策,也需要確認一下此民辦學校是否在優惠生政策的范圍內。
4、我們縣要求分配生還必須符合應屆生、連續三年在學籍學校就讀。
分配生的名額根據該地區當年的招生計劃和該地區初中學生的人數等因素來分配而定。分配生一般指的是初中升高中的具有良好成績和素質的學生。
比如說我縣示范性高中招生計劃的50%是分配生,其余為統招生。如我縣2021年一高中計劃招生2310人,分配生為1155人。
具體到每個學校的分配生人數,是上級部門根據一所初中學校的應屆生報考人數比例分配的,中招報考學生多的學校分的自然多,中招報考學生少的學校分的當然少。
招生方案中強調:“分配生的錄取分數線以初中學校為單位分別劃線,依據各初中學校的分配生指標數,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舉個例子:
上級給了A、B兩個學校各10個一高中分配生名額。
首先根據要求篩選出A、B兩個學校有資格的學生(應屆生、連續三年在學籍所在學校就讀),基本上大家都有分配生資格,那誰來使用呢?
就是按照學校所報考本縣一高中的考生分數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也就是A和B兩所學校各自報考本縣一高中志愿的學生,中招分數的前10名。
2021年本縣一高中的統招分數線是588,A學校第一志愿報考本縣一高中的同學有41人分數都達到了588。
那么該校報考本縣一高中的前10名同學就按照分配生錄取,第10名同學的分數就是A學校的分配生線,其他31名超過588分提檔線的考生就成為統招生。
而B學校第一志愿報考本校一高中的同學只有5人達到了588分,那么接下來還有5個分配生降20分(568分)錄取的指標,可是再往下查,第八名同學考了569分,到第九名同學只考了567分。
那么,第九名同學就沒有達到分配生的錄取線,該校10個鎮平一高中分配生名額只能用到8個,B學校的分配生線就是569分。
簡單說,就是:分配生是根據初中學校報考人數確定比例的,錄取是按照該學校中考分數從高到低進行的。優質初中高分多,基本上不會出現降分錄取分配生情況。薄弱學校高分少,有可能出現使用分配生指標(低于588分,高于568分)的學生被錄取現象。
這兩類學生進入高中后,沒有區別。但是有一些在意成績的學校會把分配生單獨分到一個班。
所以,請大家正確理解分配生政策與錄取規則,在平時多鼓勵學生認真、踏實學習,爭取全面發展,考出理想成績,在錄取時才能更加主動。
張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