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三年前,我曾經采訪過云智慧CEO殷晉,當時他剛剛從客戶一線回來,風塵仆仆、收獲頗豐;三年后,我得以又一次采訪他,巧的是他又是剛剛從一線返回,在快速簽署了桌上一大疊文件后,他坐在了我的面前。
云智慧創始人兼CEO殷晉
簡單來說,云智慧和殷晉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運維管理——在很多傳統企業看來,這幾乎是世上最可怕的工種之一,復雜的系統架構以及業務運營中出現的任何問題,足以讓人分分鐘懷疑人生。
不過正所謂“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云智慧卻非常樂于在運維宇宙中扮演“超級英雄”的角色,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牽引,云智慧引領和見證了國內運維管理的十年歷程。
數字化轉型的剛需
經濟轉型的壓力、數字化業務的嶄露頭角,喚醒了企業對于高效使用IT基礎設施及其應用的真實需求。其中,尤以AIOps居多,包括金融、制造、航空等諸多行業在內,均對智能運維提出了更具體的期望,殷晉表示。
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很多行業的IT基礎設施已經比較完善,譬如金融行業。面對數字化轉型的全新命題,他們需要更快地從海量信息中發現問題,并定位原因,同時期待能進行問題的發生進行預測,從而對可能的故障提前預防。
當然,目前能夠達到這一水準的行業并不多,但是殷晉注意到,在快速經歷了IT基礎設施建設階段之后,某些行業的需求進化非常快,數字化轉型事實上加劇了企業對運維管理的“熱望”。
比如房地產或者智能制造領域。隨著云計算的發展,最近幾年里這些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IT系統建設,他們越來越需要通過大量的管理工具,對包括軟件、硬件等在內的云環境進行全面的監控。
可以說,這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一階段“剛需”。而進入到第二階段后,企業可以在基礎監控之上采集數據,對運維數據和業務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從此前的ITOM(IT運維管理)真正進入ITOA(IT運營分析)。
經歷了又一次的一線考察和調研,殷晉對云智慧堅持的發展方向表現得更加樂觀。
以某家云智慧典型客戶為例,這是一家房地產企業,它的應用系統多達200個,每年的IT投入超過10億元,IT系統已經成為生產力的一部分,企業必須在全流程上對之加以引導和把控,而這無疑是云智慧最為擅長的工作。
自 2016 年云智慧推出智能運維平臺以來,已經在銀行、證券、保險、航空、醫藥、制造、新零售等數十個行業的上百家中大型客戶中得到了成功部署和良好運行。
如果說過去以金融為代表的行業對AIOps的響應,只是彰顯了某種趨勢的話,那么現在顯然已經突破了臨界點。殷晉表示,幾乎所有銀行的運維主管都在談論AIOps,這已經成為他們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最佳選擇,而且是必選項。
AIOps的核心,在于以場景為導向、以數據為基礎、以算法為支撐,最終解決傳統應用場景中難以解決的各種問題。本質上,AIOps并不排斥“人工”,譬如故障預測,人工智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預測故障的時間和幾率,此時引入人工介入,就可以提前做到預防,事半而功倍。
驅動業務的健康增長
這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中國企業追尋夢想的路,也正在變得前所未有地真實起來。殷晉認為,中國新一代的公司有很大的機會走出去,成為全球化的公司。其中,信息技術將是核心的推力之一。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也會充分體現出“兩面性”,可能為IT環境帶來難以預知的復雜度,令企業難以駕馭。這個時候,企業就非常需要專業的廠商來幫助它,搞定棘手的一切。
跟隨著客戶的步伐,云智慧勢必也會逐漸走向全球。殷晉表示,云智慧的全球化進程,一定是與客 戶的全球化戰略相得益彰、如影隨形。
此前,曾經有很多客戶逐漸演進成為全國性的公司,它們在各地開設分支機構,云智慧也持續幫助他們提升企業的運維管理效能;當客戶走向全球化,他們會面臨更多挑戰,云智慧同樣會幫助他們驅動業務的健康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產品創新就變得極其重要。很多人認為,云智慧是一家做網站監控、做APM(應用性能管理)的公司,實際上經歷了最近三年來的產品迭代和創新之后,云智慧已經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全棧運維產品和服務的公司。
目前,云智慧的產品完全覆蓋了從ITOM到ITSM(IT服務管理)再到ITOA,公司甚至對于ITBM(IT商業管理)也已經制定了計劃,能夠提供整個IT運維、AIOps等相關的所有產品、服務和工具。
數字化轉型加速了時代的整體節奏,從管理方式、理論方法等維度延伸而出的變化,改變了整個運維世界。尤其是過去幾年里,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將整個IT技術架構全部打通,導致原來以本 地化CMDB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已經完全難以適應新的應用需求。
在新的發展階段里,企業的業務與IT系統已經密不可分,由于在邏輯層面上,系統是分散和動態的,業務又是彈性和多變的,因此就需要以“運維中臺”的方式加以管理。
云智慧DOCP數字化運維中臺
殷晉表示,在以前的封閉環境中,企業的業務流轉非常明確,可能在中間僅僅依靠ERP就能管理,并不需要中臺。然而現在所有的東西都在IT環境中流轉協作,必須從中臺的層面進行調度和管理。
通過運維中臺的理念,云智慧DOCP(Digotal Operation Central Platform)數字化運維中臺智能化地調度云、容器、IoT、網絡等資源,提供了高效的生產作業系統,已經在諸多行業內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評價。
立足當下 著眼未來
很多時候,在國內做運維管理和做安全有些類似,人們總是著眼于那些意外的負面事件,執著地糾結于“做錯了什么”,而不是“做對了什么”。殷晉認為,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
就像現在很多人都重視健康,戴著手環、智能手表之類的設備,關注心率等參數的變動情況。實際上,關注和分析“做對了什么”,可能會幫助“我”保持住好的狀態,繼續往那個方向前進,“我”也將變得更好。
大多數人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出現故障以后再去處理。不過在殷晉看來,如何讓“好”變得“更好”,對企業而言才更有價值,也值得企業去投入——尤其是企業IT系統和架構越來越復雜的當下。
殷晉認為,5年以后的情況可能會更加紛亂,IoT的大規模部署將成為常態,運維管理也必將從中心走向云之后,更進一步走向無所不在的“邊緣”,因此必須依賴AI將很多浮華的東西去掉,把真相呈現在企業面前,這也是AI在運維管理的核心作用之一。
在此次的一線探訪中,殷晉也捕捉到一些意料之外的訊息。由于中國經濟大環境的原因,云智慧去年底做預算和規劃的時候相對保守,對于市場前景不是特別樂觀。
結果發現,客戶遠比預想的更為主動,由于發現傳統的增長模式已經行不通,因此他們更加積極和主動地加大數字化投入,來提升自身的運營效率。以某家客戶為例,他們去年的預算是3000多萬,而今年則飆升至1.7億。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雖然目前國內AIOps的市場規模尚不大,但是作為新興的細分領域,它的增長極快(中國的增速高于國外平均水平),尤其在金融等數字化程度較高的行業領域里,客戶對AIOps的認知和采納正在快速提升。
無疑,系統越復雜,管理的難度也會越大。
從原先的管理服務器、網絡,到現在的管理云數據中心,乃至未來管理邊緣節點,運維管理的系統和平臺也越來越強,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客戶需求倒逼行業創新所致,殷晉表示。
Gartner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到2022年,將會有40%的大型企業部署智能運維平臺,取代原有的運維監控、管理平臺和自動化運維產品,實現業務與IT的雙向驅動。
歷經10年發展的云智慧,無疑正處于一個關鍵的節點上。隨著數字化浪潮的來襲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正在向全球大規模輸出各個方面的基礎能力,這也為云智慧帶來了難得的發展契機——伴隨中國企業的步伐,成就國際化的智能IT運維服務商。殷晉希望,以客戶價值為導向的云智慧,能夠真正成為全球客戶提升競爭力的核心引擎。
金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