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起互聯網商業,必然繞不開電商,網上購物的興起是很多用戶首次邁入互聯網時代的標志,而伴隨著電商發展的還有物流,隨著互聯網進程的不斷深入,物流需求已經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然成為新的社會性剛需,行業得到井噴式發展。
而就在5月6日,美團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并宣布升級配送開放平臺。據悉,美團配送將在技術平臺、運力網絡、產業鏈上下游等方面向生態伙伴開放多項能力,幫助商流提升經營效率,推動社會物流成本降低,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美團為什么此時選擇進軍配送領域?美團在物流服務上的優勢在哪里?
即時配送: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從美團公布的消息來看,其實嚴格來說美團進軍的是即時配送領域,是物流行業發展至今的一種同城配送服務。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曾說:“即時配送是近幾年迅速發展的一種服務業態,從最初以餐飲外賣為發端,如今所服務的場景早已拓展至商超、生鮮、快遞末端等多種場景。”
說起來也是與外賣頗有淵源,隨著外賣逐漸成為消費者日常的習慣之一,需要即時配送能力的行業也不再僅僅局限于餐飲行業,包括超市便利店、花店等非餐飲行業,也逐漸感受到缺乏即時配送能力帶來的痛點。
有需求就有時長,伴隨著即時配送的高需求增長量,即時配送在今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預計在2019年,我國即時配送行業的整體訂單量將達到159.2億單,整體行業規模約為1500億元,并預計到2020年,同城快遞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而在從業者方面,一類是像UU跑腿這種,獨立于傳統物流企業的新興從業者,另一類是像順豐北京“同城急送”、韻達的“云遞配”、圓通的“計時達”等傳統物流企業切入即時配送服務。
但即時配送行業尚且屬于發展初期,不僅有上述較為知名的即時配送企業,同樣也有很多當地的小型服務企業,有的甚至只服務于一個城區,行業內部魚龍混雜。而且隨著不斷地資本注入,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入局,但市場格局為穩定,行業集中度偏低,呈現出野蠻增長的態勢。
這種態勢最直觀的體現在同質化上。就目前而言,大多的同城即時配送更多地偏向于C2C之間的服務,而忽略了其在B端的賦能潛力。
同時如今的即時配送也更多地依賴于司機與配送員,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基于懶人經濟下的新經濟特征,司機或者配送員的抽成都是成為企業的主要支出,但如今的小作坊式服務太多,劣質競爭下缺少科技賦能,難以降低成本,短期燒錢還行,長久難以為繼。
一邊是可見的巨大市場和高天花板,一邊是當下成本與效率的掣肘,對于還處在發展初期的即使配送行業來說,目前正處于魚龍混雜,百家混戰的局面,行業結構太過依賴人力,效率低成本高,還存在很多行業缺陷,那么美團此時入局,仰仗的又是什么?
技術與B端賦能構筑的商業壁壘
美團選擇入局的仰仗首先是技術優勢,同城即使配送本身就是起源于外賣配送行業,而美團自身在外賣配送上多年累積的數據庫就是最好的即時配送運營經驗,通過自身的技術能夠把原有即時配從勞動密集轉為技術與勞動相互扶持的局面,解決效率問題,降低運營成本。
即時配送之所以成本居高不下,難以盈利的原因就是效率低下,很多服務只能同時1單,浪費了很多時間成本。而美團的配送網絡已經形成了合理的規劃時間、速度、路線等個方面因素,能夠通過科技賦能進行計算,做到“即需即用”。
這種網絡還能根據細分場景進行優化,比如目前美團配送形成了四種運力網絡模式,針對便利店、傳統商超、近場零售、寫字樓等不同場景,已經形成了4種運力網絡模式,分別為點對點網絡的“巡游模式”、 星型網絡的“星系模式”、前置小倉+配送的“倉配一體模式”、配送+智能末端的“智能末端模式”。
而場景的細分化的另一層目的就是賦能B端企業。
時代隨著市場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競爭界限逐漸模糊,線上O2O銷售模式不斷沖擊傳統線下零售行業,如很多超市的倒閉,大型shopping mall變成兒童游樂場等。也因此無論是傳統的餐飲商戶和零售商戶,希望開展到家業務,商家對于到家業務的開展出現了瓶頸效應。
本身在做綜合性服務平臺的美團在B端服務上如今也是不斷賦能,這種賦能會是綜合性平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如今美團配送在不斷地邀請產業鏈上下游更多生態伙伴加入平臺,整合各方資源,將平臺訂單共享給第三方運力,同時拓展多類型商戶,共同打造更完整和強大的配送生態。目前已經與樂福、CFB集團、百果園、多點等企業達成了合作。
在移動互聯網進入深水區的今天,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這也使得行業的競爭對手可能不只是在行業內部,更多的可能還來自于外部勢力的侵入,很多領域的獨角獸都在想方設法將自己的優勢從單一或少數支點上升到生態系統層面。
通常情況下,流量轉化的前提是要擁有較短的轉化路徑。用戶在使用平臺上某個高頻服務時,潛移默化的會對其它暫時不需要的服務功能留下印象,這就打入了用戶心智,一旦需要,往往會成為首選。這其實就形成了業務之間流量轉化的網絡協同,形成了一個具備強大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生態體系,可以掌握更加詳細的相關用戶數據畫像,這在未來也是極具想象空間的。
就美團來說,其主營業務一定是到店與外賣,但現在又涉足到了旅行、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多個生活服務領域,看似它在四處擴張,但與此同時這背后也有一定的商業邏輯。
其擴張速度以及各個業務的穩定性暫時不論,但出發點是沒錯的,它攻擊的就是用戶生活的剛需性場景,每個用戶手機上的APP是有限的,時間又是那么的碎片化,因此類似于綜合類電商擠壓垂直電商的邏輯,一站式服務平臺戰勝單一垂直類服務平臺也是一定的。
也正是因為附著在美團綜合性的平臺上,美團配送未來的商業壁壘足夠強壯,在應對未來跨界沖擊的時候更具有競爭力與穩定性。
總的來看,同城的即時配送服務還存在很大的市場缺口,市場蛋糕大,發展前景好,美團的入局時間并無不妥。而且身為本地生活服務巨頭的美團此時選擇入局在行業匹配度上也更強,更容易通過技術與賦能改變如今即時配送的諸多痛點,對行業的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科技自媒體“翟菜花”,訂閱號:翟菜花,個人微信號zhaicaihua002,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翟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