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盧偉冰首次批評高通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在K50電競版發布會上,盧偉冰非常罕見地說了一句大實話:我也知道大家可能對這顆“芯片”不是那么滿意。一言激起千層浪,臺下的米粉顯然沒料到盧偉冰這么敢講,于是全場歡呼。我真的越來越佩服盧偉冰了,他完美抓住
盧偉冰首次批評高通
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在K50電競版發布會上,盧偉冰非常罕見地說了一句大實話:我也知道大家可能對這顆“芯片”不是那么滿意。一言激起千層浪,臺下的米粉顯然沒料到盧偉冰這么敢講,于是全場歡呼。
我真的越來越佩服盧偉冰了,他完美抓住了米粉之所以喜歡小米的核心原因:不把消費者當傻子。
說實話,我們何止是對驍龍8Gen1不滿意,我們是對近兩年的驍龍8系都不滿意。驍龍888和驍龍8Gen1都在擺爛,以至于這兩年的安卓旗艦口碑普遍崩壞。
比如小米11,它的外圍配置也算是盡善盡美了,快充,相機都沒短板,甚至還下放了2K屏。結果被驍龍888拖下了水,高端夢碎了一地。
驍龍8Gen1為什么是“破芯片”
去年,面對驍龍888的高功耗問題,手機廠商集體失聲,硬著頭皮尬吹。今年,有了天璣9000這個上位替代,手機廠商總算是敢于正面批評高通了。
眾所周知,驍龍8Gen1的主要提升在于GPU,性能直線提升50%,基本可以和A15殘血版持平。問題來了,驍龍8Gen1到底哪個點令人失望?我認為總共有3點。
首先,CPU反向升級。雖然X2大核優化了能效,但是A710大核,A510小核發揮失常,加上32位應用兼容問題,以及三星4nm制程沒帶來多少提升,導致CPU能效反而出現了下降。
根據極客灣數據,比起驍龍888,驍龍88Gen1的CPU性能提升幅度不到10%,并且單核能效降低了4.4%,多核降低了18.72%。需要注意的是,CPU直接決定日常APP的流暢度、發熱,關乎手機的使用壽命。
第二,CPU緩存提升太小。作為同代芯片,A15光是系統級緩存就高達32MB,就算是天璣9000的三級緩存也有8MB,但是驍龍8Gen1的三級緩存只有6MB。
要知道,X2超大核最高可以支持8MB的三級緩存。換句話來說,天璣9000上的X2超大核是可以滿血發揮的,而驍龍8Gen1的X2超大核是閹割版。
第三,采用三星4nm制程。按照目前的測試結果來看,驍龍8Gen1所采用的三星4nm工藝,基本上只有臺積電N7P的水平,可以說落后臺積電4nm兩代。
對比天璣9000,驍龍8Gen1在CPU同樣是V9架構的情況下,無論是單核能效,還是多核能效,都落后了30%以上。要注意,工藝制程帶來的影響是全方面的,CPU、GPU、基帶的功耗都會受到影響。
情況即將反轉
根據極客灣測試,在CPU部分,驍龍8Gen1被天璣9000完爆。而在GPU部分,驍龍8Gen1的峰值性能依然比天璣9000高10%左右,但是能效落后了25%——這個差距,基本上都是三星4nm工藝的鍋。驍龍8Gen1:對不起,是我讓你們失望了。
如果驍龍8Gen1換成臺積電4nm工藝,高通憑借自研GPU架構領先的優勢,一定能完爆天璣9000。但是消費者是健忘的,一旦讓天璣9000稱霸高端市場三個月以上,恐怕高通驍龍的口碑會在短短數月內迅速歸零。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得知,高通已經重新向臺積電下單。在下半年推出驍龍8Gen1 Plus來重新挽回口碑。令我們驚訝的是,高通似乎徹底急了,在多次催促臺積電后,驍龍8Gen1 Plus的發布時間被大幅度提前,最快在4月份就能亮相。
在天璣9000的步步緊逼之下,我們看到了高通驚人的爆發力。如此一來,留給天璣9000的“高光時刻”,大概率不會超過一個月。你認為高通還能逆襲翻盤嗎?歡迎一起討論。
何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