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某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一份“復旦大學2017年05月薪酬單”,配語“這樣的工資收入在上海夠吃飯嗎?”可能這位網友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份已經過去兩年多時間的工資單,會引起如此之多的網友關心關注。關于這份工資單,一些自媒體作者紛紛發表各自的看法
某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一份“復旦大學2017年05月薪酬單”,配語“這樣的工資收入在上海夠吃飯嗎?”可能這位網友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份已經過去兩年多時間的工資單,會引起如此之多的網友關心關注。
關于這份工資單,一些自媒體作者紛紛發表各自的看法,相關的文章幾乎全是爆文,參與閱讀的網友動不動就幾十萬、幾百萬,每篇文章的評論區留言少則幾千條,多則上萬條。飯前刷到一篇關于此話題的文章,作者也是一位老師,他在文中曬出了自己的工資單進行對比。這篇文章發布僅僅十幾個小時,就已經取得百萬閱讀量,評論四千余條,又一篇爆文產生了。
可以說,這份復旦教授工資單引出的話題,比上財某副教授車內侵犯女研究生還要熱、還要爆。
翻看這些關于復旦教授工資單的文章評論,可以發出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對于這份曬出的“復旦大學2017年05月薪酬單”予以質疑,很多網友紛紛表示:“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復旦大學老師才這點工資?”“這工資單是假的吧?”“傻子才信!”“不如義烏的小學老師”“不可能,這只是賬面上的基本工資吧”……
估計很多友友看到這張工資單的時候,大概率會對其真實性產生質疑。
從這張工資單上,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復旦教授月應發工資為15335元,扣發工資部分為7063.05元,領到手也就8271.95元。
為搞清楚工資單的真實性多大,挖挖機查閱了2016年版國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標準。對照之下,這張復旦教授工資單上的“崗位工資”2900元對應為四級教授標準,“薪級工資”2469元對應薪級為36級。也就是說,這份曬出的工資單中基本工資部分,是與國家當時的工資標準相吻合,可信度還是較高的。
在評論中,有疑似大學教授的網友留言:“兩年前大學四級教授的工資就是這么個標準”。那么,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網友偏偏表示懷疑呢?在挖挖機看來,或有3個方面的原因。
大學教授屬于公認的高收入群體
一直以來,大學都是人們心目中的“象牙塔”,大學老師尤其是教授級別的老師,往往是人們普遍敬仰的對象。他們貼有學識豐、水平高、成果多、貢獻大的“標簽”,是貨真價實的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名校的教授?;谶@些,作為大學教授,工作收入自然而然比普通人要高出許多。
也就是說,在人們的意識里,大學教授就是高收入群體,而且對其收入水平劃了一個標準線。就像有些網友所說的那樣,他們中小學老師每月實領工資都有四五千,大學老師實領工資怎么可能才八千多呢?有的網友還拿農民工工資水平作比較,說一個農民工每月的收入都是一萬多塊,這大學教授怎么才這么點工資呢?
其實,這樣簡單的工資收入類比,既不科學,也缺少參照性。得出這樣的結論,更多是主觀臆斷的結果。
誤把教授工資水平當成收入水平
工資和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外延明顯小于后者。工資僅限于用人單位發給勞動者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資和獎金等;而收入的內容則更廣泛,既包括工資,又包括勞務收入、科研獎勵、著作權收入等等。
大學教授往往會做科研,一些特別有成就的科研項目還會拿到有關方面的不菲獎勵。大學教授也有很多講學的機會,有的還創辦有自己的企業,有的在上市公司兼職……他們參與這些社會活動,都會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這些收入與工資加在一起,就構成了教授的總體收入。
所以,把社交媒體上曬出的復旦大學教授工資單,當成教授的月收入,當然與網友預期的標準有一定的差距。
上海地區工資收入水平整體較高
從經濟發達的程度上講,上海歷來走在全國?。ㄗ灾螀^、直轄市)的前列。當然,社會經濟水平發達程度越高,當地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水平越高。在上海工作生活過的友友都知道,上海的工資水平確實比較高,相對于中西部地區,則更是高出不少。尤其是上海金融中心一帶,幾乎都是“白領“”金領”群體,收入更是高得嚇人。
不過,上海地區的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以2017年為例,權威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85582元,平均到月則為7132元。以網傳的那復旦教授工資單為例,其工資水平已是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兩倍多。
不可否認,一些知名的大學教授在收入上早已跨入特高收入群體。但是,對于絕大多數大學教授來說,他們也只是眾多教授中的普通一員,并非每一位教授都能拿到眾多的科研項目,并非每一位都有講不完的校外講座,也并非每一位教授都有不菲的勞務收入,高校的工資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大學教授的工資水平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高,包括復旦、上交等上海名校。
(圖片源于網絡,若有不妥,聯系速刪)
丁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