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月23日,全區農業農村暨扶貧工作會議召開,分析形勢,部署任務,動員全區上下凝聚共識、積極作為,努力打造臨淄現代農業升級版。省農業廳副廳長褚瑞云同志、市農業局局長許子森同志出席會議。區委書記宋振波同志、區長白平和同志,區大班子有關領導同志;
3月23日,全區農業農村暨扶貧工作會議召開,分析形勢,部署任務,動員全區上下凝聚共識、積極作為,努力打造臨淄現代農業升級版。
省農業廳副廳長褚瑞云同志、市農業局局長許子森同志出席會議。區委書記宋振波同志、區長白平和同志,區大班子有關領導同志;各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區直各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部分重點村居主要負責人;部分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主要負責人及區級以上農業園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區委書記宋振波就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和扶貧工作,強調三點意見。
聚焦聚力“走在前列”,讓臨淄的農業實力更強
⊙要清醒認識矛盾制約,找準立足點。
從農業工作指導和發展路徑上,由過去的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依靠資源物質投入為主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為主上來,不斷挖掘新潛力、培育新優勢、拓展新空間。
⊙ 要像抓工業一樣抓農業,找準切入點。
堅持不懈培育發展“新六產”,讓農業成為涵蓋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完整產業體系,真正完成農業、工業、服務業的“三產融合”,實現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三鏈重構”,在打造第六產業高地的同時,讓農民充分參與到各個環節、各個步驟,把更多利潤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 要緊緊抓住關鍵環節,找準發力點。
按照區黨代會確定的“一帶五區”布局,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編制
。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培育壯大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淄江農業主題公園等載體為依托,加快推進土地集約化、農民職業化、生產市場化、服務社會化。整體推進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自走式噴灌機等先進技術設備,擴大高效節水灌溉面積。以“齊民要術?上乘農品”為主題,構建以地方整體品牌為龍頭、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知名品牌為主體的農產品品牌體系。
聚焦聚力“美麗鄉村”,讓臨淄的農村環境更美
⊙ 精塑融合協同發展之村。
明確“東擴、南拓、西聯、北跨、中優”的城區發展方向,著力構建“二三五八十”的城鄉路網,全面啟動“三線引黃、西水東調、三河環城”工程,為全區群眾呈現一座“協調宜居、朗潤人文”的美麗之城,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農村讓城市更向往”。
⊙ 精塑生態環保秀美之村。
扎實開展“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和“三級聯創示范村建設”工作,除聞韶、雪宮、金嶺外,其余9個鎮街道都要打造1個片區,全區共計100個村,其中省級示范村3個、市級示范村6個、區級示范村10個。結合全區違法建設治理行動,加快拆除違法建筑。
⊙ 精塑公平普惠幸福之村。
結合教育十大工程,提升農村中小學、幼兒園硬件水平。標準化推廣普及醫聯體模式,真正實現“分級診療”。持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 精塑文明和諧活力之村。
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與美麗鄉村同步建設,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所有村居服務中心全部提升一遍,今年要確保完成100處以上。
聚焦聚力“富民強村”,讓臨淄的農民底氣更足
⊙ 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積極引導農民開展家庭經營,發展特色、優質、高效的農業項目,念好“山水經”、唱好“農旅戲”、打好“果蔬牌”,把臨淄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
⊙ 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通過產業引導、資源開發、資產盤活、中介服務、資本運作、扶貧開發等6種模式,因地制宜共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力爭利用3年時間,在每個集體經濟凈收入低于3萬元的村,都新發展或改造提升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電商經濟,加快憶當年農產品電商、沃農資電商、思遠農業等社會化服務平臺建設,構建“村集體+電商+農特產品”的電商營銷模式,努力實現“齊貨天下行”。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對照“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的莊重承諾,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 咬定精準扶貧“軍令狀”,堅決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在全市率先將扶貧標準線提高到4300元,并且要力爭通過一年的努力,到年底按照更高標準的5000元進行驗收。
⊙ 落實精準扶貧“戰略圖”,堅決落實脫貧攻堅“硬措施”。
筑牢產業扶貧基礎,突出抓好今年總投資1000萬元的集中式投資收益扶貧項目建設。深化金融扶貧成效,繼續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機構+貧困戶”扶貧模式。推進扶貧標準化建設,實現“八有八達標”。
⊙ 織密精準扶貧“保障網”,堅決壓實脫貧攻堅“硬責任”。
探索精準扶貧改革。
統籌精準扶貧活動。
抓好精準扶貧協作。
區長白平和在講話中強調
根據中央1號文件和省、市部署要求,今年全區農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
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圍繞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全國一流現代農業主題公園兩個定位,做優三大板塊,突出四大重點,抓好五個結合,強化六個保障,著力打造臨淄現代農業“升級版”。
一條主線
堅持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三鏈重構”, 積極培育農業“新六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精準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義。
推動農業現代化實現由“量”到“質”、由資源消耗到綠色生態、由依靠舊動能到培育新動能“三個轉變”。
⊙ 精準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
調優農產品種養結構,提高農業供給質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培育“名優特新”農產品,穩定優質糧食種植規模,提高反季節高檔蔬菜、特色果品雜糧及良種畜禽種養比重,重點抓好專用糧種、西紅柿、西葫蘆、宏旺黑牛、齊御黑豬等優勢品種的保護、選育和發展,打響臨淄特色農產品“十大品牌”。
⊙ 精準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途徑。
依靠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構建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統籌布局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營銷、服務等功能板塊,培育一批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村、園區和企業。重點發展農產品儲運加工營銷業、休閑生態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業電商等新興業態,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打造“接二連三”產業鏈條。
兩個定位
⊙ 高標準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糧食生產,要堅持良種引路、良法跟進,依靠科技、主攻單產,更好地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蔬菜產業,要突出園區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市場化培育運作“臨淄蔬菜”品牌,打造全省優質蔬菜主產區和集散中心。
畜禽養殖,要嚴格適養區、控養區、禁養區劃定監管,推行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促進規模化擴張、標準化養殖和良種化繁育。
林果種植,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選育林果良品,培育發展一批櫻桃、草莓、核桃、西瓜等種植采摘和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培育發展現代特色園區。
建設一批“國字號”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和創業園。要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農業園區開發建設,推動農業由單一生產功能向生產、生活、文化、旅游多功能轉變。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培育多元化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完善社會化農業服務體系,多路徑提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
⊙ 高標準建設全國一流現代農業主題公園。
高起點規劃。用好農圣文化這張牌,以淄河為紐帶,按照“園區+綜合體”的模式,抓好占地20萬畝淄江農業主題公園的規劃設計,建設農圣文化休閑區、農業生產體驗區、現代農業展示區,引領現代大農業發展。
大手筆建設。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占地2000畝集農業科技、文化創意、休閑觀光、農耕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完善農業冷鏈倉儲、電商物流、檢驗檢測、創業孵化、三農服務等功能,打造全國知名的5A級農業旅游主題公園和農圣文化峰會論壇永久基地。
廣范圍輻射。鼓勵發展休閑農業、會展農業、創意農業和體驗農業,引導開發采摘體驗、養老養生、特色民宿、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產品,輻射帶動淄河沿岸以休閑農業為核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大板塊
⊙ 北部,糧食生產功能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機作業、節水灌溉、統防統治、烘干倉儲等集體耕作模式,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扶持禾豐種業做大做強,力爭3年內良種繁育面積發展到12萬畝,打造全國一流的育繁推一體化育種基地。
⊙ 東部,主導農產品優勢區。實施蔬菜大棚集中連片改造工程,建設一批新棚型、新園區,年內新建改造大棚1000個以上、培育10個水肥一體化示范園。發展一批集約化、工廠化育苗基地,年內育苗規模達到6000萬株。發揮翠竹、憶當年、石佛堂等示范園區帶動作用,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園區。
⊙ 南部,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區。調整優化南部山區農業產業結構,打破種糧為主、靠天吃飯的落后生產格局。發展經濟林地、干果雜糧、生態養殖等特色農業,選育開發邊河小米、核桃、文冠果等優勢品種,完善農產品初級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加工鏈條,形成特色鮮明、綠色生態的高端農產品保護性、標志性主產地。
四大重點
⊙ 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科學編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構建“三區一園”發展格局。分產業、分區塊、分點位規劃農業發展形態和產業鏈條,確定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新型業態模式,培育形成一批農業新亮點。
⊙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根據產業差異、區域差異、建設主體差異,研究制定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評價體系,合理確定園區基地建設規模,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做大做強龍頭主體。堅持扶強育新,暢通“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培植壯大“十大農業龍頭企業”和“十大創新成長農業企業”。拉長糧食、調味品、豆制品、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鏈條,確保年內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突破30家。
⊙ 培育新型營銷體系。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銷售網絡建設,發展訂單直銷、農超對接、農社配送,推廣“生產基地+集體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開展農業電商示范行動,發展一批特色電商鎮、電商村、電商農企,打造“互聯網+臨淄特產”名片。
五個結合
⊙ 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堅持“增”“減”“治”三管齊下:“增”,就是建設農業景觀,打造沿淄河生態農業觀光帶,提升農業生態效益。“減”,就是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治”,就是抓好養殖異味治理和秸稈全域禁燒,促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
⊙ 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策劃開發一批具有文化創意色彩的農產品、農業園區、農業景觀和雕塑小品,將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內涵植入滲透到農業發展中。依托“齊民要術”文化底蘊和齊文化節重要載體,籌辦組織好農圣文化峰會、現代農業發展高峰論壇等活動,展示農圣文化,體驗農耕文化。
⊙ 與旅游發展相結合。加快齊文化精品旅游線路、淄河生態文化長廊、天堂寨和馬蓮臺自然風景區開發建設,打造獨具齊風古韻特色的山水田園型鄉村旅游目的地。精心開發一批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等載體平臺和品牌活動,創建一批鄉村旅游連片發展特色鎮村,做大做強“十大觀光休閑農業園”。
⊙ 與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因地制宜、一鎮一業,推動小城鎮多元化發展,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態生活生產同步改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鄉村田園綜合體。
⊙ 與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相結合。扎實開展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試點,逐步實現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通過產業帶動、資源開發、資產盤活、資本運作和扶貧開發等模式,培植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六個保障
⊙ 規范土地流轉。年內新增流轉土地3萬畝以上。強化經營方向的規范引導,防止流轉耕地“非農化”“非糧化”。
⊙ 加大資金投入。設立現代農業發展基金,撬動更多工商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領域。結合開展化工行業“三評級一評價”和“打非治違”等專項行動,鼓勵、引導落后產能企業投資或轉產現代農業。積極對上爭取涉農扶持政策和項目資金。
⊙ 強化政策扶持。用足用好、多層面整合涉農資金,實行競爭性分配機制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集中向扶優扶強傾斜,避免撒芝麻鹽,放大政策效應。
⊙ 抓好技術服務。鼓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與高校院所開展科研合作,實施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鑄鏈工程”,培植壯大思遠農業、眾得利、沃農資等農技服務龍頭企業,構建“產供銷一條龍、種養加一體化”發展的全程農業服務體系。
⊙ 加強質量監管。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區、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示范區和食品質量安全區“三區”同創同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建設,加大涉農商標注冊、運用、保護和管理力度,打響臨淄農產品品牌。
⊙ 嚴格督查考核。實行定期督查通報、實地點評考核機制,對落實推進不力、工作進展緩慢的,掛牌督辦、嚴肅問責。
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