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活羊13元一斤,羊肉36元一斤(僅限于我所在的甘肅金昌地區),兩者相差接近3倍,處于最底層的養殖戶只能捂緊錢袋子惶惶度日,而羊肉銷售商卻似乎并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影響。由此看來,2022年“活羊賤,羊肉貴”的局面已經形成。為何如此反常?“事出
活羊13元一斤,羊肉36元一斤(僅限于我所在的甘肅金昌地區),兩者相差接近3倍,處于最底層的養殖戶只能捂緊錢袋子惶惶度日,而羊肉銷售商卻似乎并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影響。由此看來,2022年“活羊賤,羊肉貴”的局面已經形成。
為何如此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按照我們常人的思維,既然活羊價格下跌,那么羊肉價格不是緊隨其后跟著下跌才對嗎?參考近期的豬價,生豬一斤6元左右,豬肉也相應地降到一斤10元左右,這才符合邏輯。
可是,活羊和羊肉之間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任活羊價格跌成“白菜價”,羊肉價格最多也就下跌1~2塊,根本達不到消費者的預期。其實,導致這種反常局面的出現,主要還是受以下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羊販子有惡意壓價的嫌疑
本來今年養殖行業的大環境就不景氣,草料價格偏高、家畜家禽價格整體下跌、特殊原因導致銷路難找。大家想想,在此等困難的情況下,最著急的是誰?
很顯然,最著急、最難過的是千萬底層養殖戶。就拿養羊來講,很多養殖戶已經架不住高昂的草料費用帶來的養殖成本迅速飆升,他們急于出售手中的活羊。而目前的情況是羊販子數量減少,養殖戶沒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難免被部分黑心羊販子惡意壓價。
二、局部市場供需出現了問題
由于特殊原因,物流流通不便,造成局部市場供需出現問題。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我家現在有100只等待出欄的肉羊遲遲找不到銷路,而某地卻因為封路等原因活羊很難運進去,于是便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生產方(養殖戶)活羊銷路難找,中間商供應不及時,銷售商又需求量大增,打破了市場的供需平衡,這就是出現“活羊賤,羊肉貴”反常局面的主要原因。如何化解?只能靜待春暖花開時,活羊銷路不受限制,羊價或許會迎來轉機。
錢讓誰掙走了?
一、養殖戶賺“零頭”
說到底,養羊不像養豬。養豬遇上今年的行情,絕大部分豬農都賠得“底朝天”。養羊雖說利潤有所減少,但至少還是有利可圖,不至于賠錢。
我給大家算算:往年1只3月齡的小尾寒羊羔羊能賣到800~900元,如今500元,還有價無市。成年羊也是如此,利潤將近縮水300~500元。盡管如此困難,但目前為止還處于賺錢階段,不過比起中間商和銷售商,只是賺了零頭而已。
二、中間商賺“小頭”
中間商就是我們時常提起的羊販子(二道販子)。他們從養殖戶手中購買活羊,然后轉手賣給羊肉銷售商,從中牟利。我們這里的羊販子,絕大多數是回民,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販羊和宰羊(不兼銷售)。
羊販子每收購1只活羊,利潤在200~300元之間。如果幫人宰羊,除了帶走羊皮和羊腸衣之外,主家還要額外給他們20元的辛苦費(僅限于我們當地的規矩)。羊販子掙錢比養殖戶簡單,利潤也不錯,說他們賺“小頭”,我想沒人會反對。
三、銷售商賺“大頭”
許多人以為羊的利潤都讓羊販子賺走了,其實并不是這樣,他們也只是賺個“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利潤差而已,真正賺錢的是羊肉銷售商。
有人不信?看下面這個例子就會懂。1只150斤的成年羊,屠宰之后可以得到大約75斤的羊白條(羊胴體肉),這個本人親自做過實驗。羊肉白條是指去頭、去皮、去內臟和四肢的連骨羊肉,也就是市場上消費者買到手的羊肉。
地區不同,羊肉的價格在36~50元不等,取個中間價40元。羊肉銷售商賣出75斤的羊肉,可以獲取毛利潤40×75=3000元。減去從羊販子手中收購活羊的成本、屠宰成本、人工房租水電等成本共計2300元左右,在這只150斤的成年羊身上,羊肉銷售商足足賺了700元。大家來看看,這是不是比養殖戶和羊販子都賺錢?
總結
就當下的羊市行情來看,“活羊賤,羊肉貴”已成定局,出現反常局面的原因是羊販子惡意壓價和市場供需不均衡。活羊價格便宜,老老實實的養殖戶并沒有掙到多少錢,那么最終的錢讓誰掙走了?二道販子賺了一部分,“大頭”則讓羊肉銷售商掙走了。
馬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