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長久以來,大家都有一個誤區,覺得到了醫院,醫生為了掙錢,一定要讓你拍一個片子,為的就是多賺點錢。沒有片子,你們就不會看病嗎?不好意思,對于骨科醫生,沒有片子,還真是不太能看病。骨頭是立體的,加上脂肪,肌肉隔著,手是摸不出來的。特別是軟組織病
長久以來,大家都有一個誤區,覺得到了醫院,醫生為了掙錢,一定要讓你拍一個片子,為的就是多賺點錢。沒有片子,你們就不會看病嗎?
不好意思,對于骨科醫生,沒有片子,還真是不太能看病。
骨頭是立體的,加上脂肪,肌肉隔著,手是摸不出來的。特別是軟組織病變,關節腔內病變,更是無從摸起,不照片子,怎么診斷呢?
影像學的作用
那以前的人,怎么骨頭折了,就直接接上,不用拍片子呢?
老實說,骨頭的愈合能力很好,特別是年輕人。你要是骨折后2周再去,基本都變陳舊性骨折了,自己都已經開始愈合,但是大多是錯位的,粘連的。想要長直,不影響活動范圍和力量運動,那就純靠運氣和個人體質了(天賦異稟也不是不可能啊~)。
所以,拍片子,是為了找準問題,精準復位。
片子可能過期,可能不合適
那我在家門口的醫院已經照過片了,為什么你還叫我照一次,是過期嗎?就是想騙錢!
這種情況就有幾種可能了,比如,真的是片子相隔時間太久了,比如去年的片子,今年還拿來,肯定是不行的。病情發生了變化,影像學變化是很大的。你驗血的化驗單也有保質期的啊~
另一種可能性就是之前的片子沒有拍到醫生想看的部位。以膝關節疼痛為例,患者拍攝的是非全長或臥位X線片,這種片子既不能反映患者真實的下肢力線(評估軟骨磨損),又掩蓋了因膝關節軟組織不平衡而造成的畸形或力線異常。因此,需要患者站著重新拍攝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
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對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前和術后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對于醫生判斷病情和選擇治療方案亦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不僅可以精確測量雙下肢的長度,而且對于臨床醫師判斷患者下肢力線和關節解剖學角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可以這么說,不重視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的關節外科醫生不是一個專業的醫生;沒拍過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的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也可能缺乏直觀的了解。
那么什么是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
即患者在站立狀態下拍攝的包括髖關節、股骨全長、膝關節、脛腓骨全長及踝關節的雙下肢正位X線片。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可以彌補臥位X線片的缺陷,直觀展示因膝關節軟骨磨損和軟組織不平衡所造成的畸形及力線異常,反映患者真實的下肢力線。
那怎樣拍好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呢?
簡單來說就是等肩內旋站立位。要點是患者直立于攝影架上,后背貼近攝影架,雙手自然下垂,膝關節盡量伸直,足部與雙肩同寬,并內旋15°左右,使腓骨小頭與脛骨重疊約1/3,髕骨垂直指向正前方。
影像學檢查不一樣
除了片子被要求重拍,有時候你拿著x光去找醫生,他很可能會說,再拍個MRI吧,患者當時就不高興了!都拍了x光,為什么還拍,還更貴,你是不是水平不行?
這里就體現出,大部分人是分不清這些影像學檢查究竟是有什么區別的。我來簡單說一說~
X光影像就好像我們買房子,以前沒有VR看房,只能先看戶型圖,看看戶型的大小,相互之間的結構。X光能將3維骨頭變2維,可以看到形狀,大小,骨頭的連接狀態,所以骨科用的最多。骨折,膝骨關節炎,基本上來就拍x光。
我們挑了戶型,還要挑樓層啊,那每層每層的戶型都什么樣,就需要CT幫忙了。CT利用射線原理,把每層都X光成像一下,再用電腦合成,變成一個3維的狀態。CT能將骨頭的橫截面清楚顯示,這樣能夠看到骨頭細微的狀態,更清晰。
好了,又看房子了。既然是精裝修樓盤,我現在要看房子的內部裝修了,那里面的軟裝長什么樣,就需要MRI了。
通過核磁,震動體內水組織,然后成像。片子可以清晰的看到骨骼及骨骼周圍的韌帶,軟骨,血運等情況。
比如腰椎間盤突出癥,半月板損傷,頸椎病,這些軟組織部位病變,需要MRI才能看清楚。
總結
言而總之,看病比大家想的要復雜,不像電視演的,問幾句就能下診斷,一副藥就立馬跑起來。現在大三甲的醫生,基本都是醫學博士畢業,10幾年的書不是白讀的,要是這么水,早就被度娘取代了。
#真相來了##我的門診故事##影像科的真相#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