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發現沒有?最近國產劇里的“漂亮姐姐”們是一個比一個不爭氣。
說好是又a又颯,一心搞事業的都市麗人,結果談起來戀愛來紛紛變回八點檔肥皂劇的白癡女主角。
《完美關系》里的斯黛拉,一個氣場強大,雷厲風行的女魔頭,靠著過硬的公關能力成為DL傳播公司股東,并在寸土寸金的陸家嘴買下了一套大平層。
這簡直是普通職場女孩夢寐以求的人生了吧?
還沒完。事業上春風得意的斯黛拉,轉頭就發現自己老公出軌了。
怎么辦?斯黛拉一點沒猶豫,先是砸了老公崔英俊的車找證據,跟著行車記錄儀找到老公和小三之后,也沒急著上前撕破臉,氣定神閑拍下照片。
證據在手,后面的分居離婚一氣呵成,完全不管老公崔英俊的下跪和哀求。
這種干凈利落的行事作風,把隔壁圣母心又戀愛腦的女主襯托得怎么看怎么不順眼。
可還沒等觀眾發表完愛的宣言呢,她自己干凈利落地就把人設給推翻了。
離婚之后的斯黛拉在一次工作中認識了大學剛畢業的葉東烈,雖然兩人不管是從年齡還是階級上都有著巨大的差距,但還是選擇了在一起。
在葉東烈的畢業聚餐上,大家興致勃勃地點了小龍蝦,結果斯黛拉不但說自己不吃,還當著大家的面吐槽小龍蝦養在淤泥里,身上有重金屬。
這還是前面說的最強公關斯黛拉嗎?看這情商,跟被人吐槽智障的女主江達琳根本沒什么兩樣。
斯黛拉這種前后不一的人設,其實也是國產劇拍職場女強人的老毛病了。
不止人設會崩,編劇們設計這些角色的時候大概也壓根沒費過力。
那些掛著女強人頭銜的都市女性,從外形上看就極為相似——
妝容精致,身材窈窕,一雙高跟鞋走路帶風,一天恨不得換800身行頭,所到之處都是她們的秀場。
至于工作能力,也不需要多復雜的呈現。
只要配上一串高大上的旁白,一群對她畢恭畢敬的員工甲乙丙,再來個不小心做錯事的倒霉蛋,假模假樣地被批評兩句,一個能干、有氣場的職場女魔頭就這么誕生了。
可是觀眾們對女強人的這種幻想,好像也只是停留在了對影視劇里漂亮姐姐的熱情上。
在現實里,真正的女強人們即使擁有傲人的成就,但還是避免不了在長相、品味、私生活等方面被大眾調侃戲謔。
曾經有位搞笑博主做過一期“董明珠仿妝”視頻,在視頻中,她非常刻意地在妝容里強調董明珠臉上的皺紋,試圖凸這位女企業家的粗糙與老態。
更讓人覺得別扭的是,在模仿完董明珠工作時被抓拍到的一個神態之后,這個博主默默地念叨了一句:“原來這就是女強人”。
從這個博主對董明珠的態度,也能窺見目前社會上對女強人的一些誤解與刻板印象。
真正在社會里取得了一定地位的那些女強人們,確實極少展現烈焰紅唇的裝扮。相反的,為了能塑造出更雷厲風行的形象,她們經常以去性別化的素顏、短發示人。
而對一些聲稱喜歡女強人的觀眾來說,這種并不精致的外表和強勢硬核性格只會讓他們敬而遠之。
他們表面愛的是女強人們事業有成雷厲風行,但其實追捧的還是偶像劇般又美又颯的設定。
這么看來,這屆觀眾對影視劇里女強人的熱情,反倒像是新時代的葉公好龍了。
國產劇的編劇顯然是深諳這部分觀眾的心理,于是他們小心翼翼地創造出斯黛拉這樣一類角色,給她們穿上漂亮的女強人外衣,但內核卻依然是會陷進戀愛的傻白甜。
前段時間被觀眾辱罵到上熱搜的賀繁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作為事業有成,母胎單身的大齡女青年,她前腳還標榜自己要談一場心甘情愿的戀愛,后腳就因為怕被人知道找了年下男就找“備胎”陪自己參加同學會。
在前四集里那個獨立有主見的成功女性,一旦遇到個人情感問題就變成了瞻前顧后畏首畏尾的戀愛白癡。嘴上說著敢愛敢恨的漂亮話,周旋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時候又變成了舉棋不定的捕魚達人。
在國產劇里,這樣的人設崩塌簡直比比皆是。
國產劇對職場女強人的認知,似乎就只能停留在辦公室里不茍言笑,談判桌上睥睨眾生的階段。
等工作時間一結束,回歸私人生活領域,脫掉西裝革履卸掉精致妝容,她們的智商和情商也會被一并卸下。
被神眷顧的完美女高中生小埋,一回家就變成只想“吃睡玩”的干物妹。
不管是法庭上的精英律師還是手術臺前的主刀大夫,觀眾并沒有機會看到她們是如何在職場上縱橫捭闔的,因為首先,編劇自己就沒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職場女性。
高級精致的套裝,生人勿近的氣場......這些浮于表面的人物設計,本身就是她們對影視劇里最受歡迎的那一類“霸道女總裁”的粗糙復刻。
而那些堆砌起來的人物履歷,也并不能真正展現主角在職場上的魅力,只不過是按頭觀眾去接受“她真的很厲害”的設定。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的偽女強人談戀愛的設定,確實能獲得一些觀眾的青睞。
那些熱衷于看“漂亮姐姐”的觀眾,哪個不是一邊大叫“我可以”,一邊用兩倍速旁觀她們的愛情。
作為這種國產劇的收視主力,每個女性觀眾小時候或多或少都做過“王子變青蛙”式的美夢,而當她們的幻想逐漸被現實打破之后,就會寄希望于在小說和影視劇里投射自己對愛情的憧憬。
女強人們出眾的外表,光鮮的職場生活和強大的經濟實力,滿足了女性觀眾們對獨立自主,躋身上流的幻想。
而她們面對戀愛時的笨拙與愚蠢,又仿佛代表著她們并沒有受到物欲的污染,依然保持著一份純真。
總裁還是推銷員???
這像不像一兩年前流行的霸道總裁的路子?
不管是身家千億的跨國集團總裁,還是實現不了夢想就要回家繼承家業的豪門貴公子,唯一的價值就是在路上以一千種辦法碰瓷各地的灰姑娘,并在一句“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之后開展猛烈攻勢泡妞。
至于事業嘛,你永遠只能見到他們開著拉風的加長轎車,在眾人簇擁下走進家族企業,但進了辦公室之后是工作還是摳腳,沒人知道。
但是編劇們顯然忘了一件事,不管是冷面女總裁還是霸道男老板,戀愛中的他們注定是千人千面。
《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一個愛加班勝過愛男友,永遠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職場女強人,一樣會對著男友撒嬌索抱。
但很多活在國產劇里的女強人,只是被編劇粗暴地貼上工作狂的標簽,本質上和霸道總裁并沒有什么區別——
褪去了浮夸的精英光環,就只剩下千篇一律的戀愛分手復合撕逼的偶像劇橋段。
就連她們遇到的麻煩事都能整理出一個萬能的模板:大齡單身的會遇上不是一個階級的年下男,愛情長跑的會被男友劈腿,結了婚的家里很可能有個惡婆婆,非獨生的就會被安排成“扶弟魔”。
不可否認,國產劇這么拍確實有現實意義,也能拍得好看。但是這種套路不斷重復,觀眾們遲早也會看膩。
高層職場女性的生活確實離普通觀眾很遙遠,但這不代表編劇們可以不去體驗了解就炮制出一個幻想中的偽精英。
觀眾們需要的不是那種一拍腦袋就能yy出來的懸浮劇情,而是扎扎實實反映職場女性,反映社會矛盾的精彩故事。
這樣的故事,國產劇拍過嗎?
答案肯定是有的。
往遠了說,90年代的一部《北京人在紐約》,就塑造過阿春這樣讓人著迷的女強人。
她是90年代初紐約一家中餐館的老板娘,平時打扮的明艷動人,任哪個客人進了店都忍不住多看一眼。
但遇上店里忙不過來的時候,她能大大咧咧地就往廚房一坐,各種臟活累活直接親自上手。
她看上了已婚的男主,也不遮掩,幾次三番勾搭調情,但男主想問他借錢?可以是可以,不過愛情和人民幣一碼歸一碼,得打借條。
這樣的職業女性太有生命力了,90年代在異國他鄉獨自打拼的女人,需要情感的慰藉,但面對牛奶和面包的生存壓力,她掂量得出孰重孰輕。
但反觀現在國產劇里的偽精英女主,成功的事業仿佛一張牢不可破的標簽,她不需要為此再做任何努力,反正就算遇到職業危機,也會有男主出現力挽狂瀾。
剩下的事們就是讓她們串起劇里的家長里短,和男主搞曖昧,替閨蜜抓小三,幫爸媽黃昏戀。
空有三十歲的設定,卻還做著二十歲小女生們幻想中情感劇女主會做的事。
要知道,真正喜歡看女強人談戀愛的觀眾,是因為想看到他們把對待事業的強勢變成愛情里的果斷干脆。否則的話,為什么不直接去看帥哥美女專注談戀愛的普通偶像劇?
那些應該被關注到的期待,比如職場女性如何用專業能力對抗性別偏見,如何在事業家庭與愛情之間做出平衡,甚至如何面對年齡焦慮,都被編劇們雞賊地用更安全,更政治正確的老舊話題掩蓋了過去。
雖然觀眾們依然能圍繞原生家庭,大齡逼婚的話題談論地熱火朝天,但這并不能掩蓋國產劇陷入了走捷徑,懶得創新的事實。
說到底,觀眾們追劇的很大一個動力,就是希望能在里面看到自己有過憧憬卻無法體驗的人生。
職場女強人這個被人為劃分出來的群體,固然有屬于她們的固定標簽。但在講述他們故事的時候,這些標簽背后復雜又深刻的人性,才是真正有表現價值的話題。
她們是無法簡單地通過驚艷的外表和生硬的旁白表現出來的,因為作為設計師、hr或者是創意總監的她們,每一個都擁有立體獨特的人生。
一場成功的戀愛當然也值得寫進她們的“女強人”履歷,不過作為觀眾也應該明白,沒了啰嗦狗血的戀愛,認真搞事業,也可以成為她們被喜愛的原因。
Vista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