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6月11日夜,當記者撥通潘姥姥的手機時,她和團隊成員剛在黑龍江伊春下飛機,準備和當地的“三農”博主合作,拍攝一期“上門做飯”系列的短視頻。
背著裝滿安徽土特產的黃色麻袋,操著帶有濃重“大別山”味的普通話,潘姥姥近年來走過了很多省市,進行著她的“上門做飯”之旅。
“從做視頻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希望能在視頻里傳播安徽文化、分享安徽美食、弘揚向上力量。”潘姥姥在電話中對記者說。
65歲的潘姥姥真名叫潘啟翠,是六安市金寨縣白塔畈鎮九樹村人。“潘姥姥”是她在抖音、快手等平臺的ID。曾經的她和很多山里人一樣,外出打工、養家糊口、回歸故土。2020年,大兒子儲修軍偶然間提議拍攝短視頻。創始團隊很簡單,只有潘啟翠和儲修軍,潘啟翠負責出鏡,儲修軍則負責策劃、拍攝、剪輯等。第一期的主題是“小外孫纏著姥姥做好吃的”,這充滿了煙火氣的、略顯粗糙的短視頻,開啟了她的別樣人生。
短短幾年時間里,潘姥姥收獲了一批又一批觀眾,在抖音平臺上,她的粉絲數量已經接近3500萬,獲得點贊3.9億。在視頻里,她會采摘野果制作罐頭,為剛出生的小外孫制作百家衣,為奮斗在考場的考生制作竹筒冰棍......潘姥姥爽朗親切的笑聲、“姥姥給你上一課”的口頭禪和鏡頭里令人向往的山間野趣,吸引了眾多網友。
火起來的潘姥姥,依然心系大山。儲修軍告訴記者,去年底金寨縣紅薯大豐收,為了助力當地紅薯干銷售,潘姥姥特地拍攝了一期視頻,精心制作了一桌“紅薯宴”,最終幫助當地的紅薯干加工企業多賣出4萬多單。為家鄉白塔畈鎮九樹村免費復墾荒山荒地、與村“兩委”共同建設鄉村振興實踐基地......這類聯農助農視頻,潘姥姥和團隊拍攝了許多。
潘姥姥的爆火,也為大山吸引了更多年輕人才。從子女親戚到金寨本地年輕人,再到大城市的專業人才,如今,潘姥姥所在的金寨視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有員工39人,其中返鄉就業人員14人、高校畢業生5人、引進高級技術人才3人,大都是30歲不到的年輕面孔。
項目經理潘迎月是團隊引進的高級人才,負責項目企劃工作。“我以前在南京的MCN機構工作,一直都有關注潘姥姥的視頻,2022年辭去了南京的工作加入潘姥姥的團隊。別看姥姥年紀大了,卻一直在學習、思考,她的干勁也給我們整個團隊注入了動力。”潘迎月說。
葉集人楊春芹早年在上海務工,看到了潘姥姥的視頻,勾起了濃濃的鄉愁。返鄉的她也加入了潘姥姥的團隊,在葉集區養起了皖西白鵝,同時用短視頻記錄養鵝生活。“潘姥姥的視頻和故事給了我動力,只要能找到新賽道,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們也能‘狂飆’起來。”楊春芹信心滿滿。
2021年,張鵬程大學一畢業就加入了潘姥姥的團隊。“我是金寨本地人,在四川音樂學院學的編劇,之前一直打算去大城市找工作,但看到了潘姥姥的作品后,我覺得她展現出來的家鄉正是我向往的家鄉。”張鵬程說。
提及團隊未來的發展方向,儲修軍說:“我們以手機為新農具、以視頻為新農活、以流量為新農資,用新的手法、新的視角,把農村的新生活展示給屏幕前的所有人,在新賽道上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記者 袁野)
安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