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3年11月18日-19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前門街道辦事處、北京天街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非遺周末 京韻更生”系列文化活動在青云胡同及前門街道“小院議事廳”開啟。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符號宣傳推介”、“北京非遺周末主題市集”、“北京非遺周末體驗工坊”及“北京非遺周末打卡快閃概念店”四個主題活動內容組成,旨在鼓勵“非遺走進日常”,喚起普通民眾更多的了解和體驗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京韻文化的獨特魅力。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符號項目”是北京市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非遺保護工作的意見》,探索利用非遺資源進行文創設計、豐富傳播手段、促進廣泛傳播,將北京非遺資源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展示出來,通過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推動非遺與當代生活連接。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符號宣傳推介活動”在青云貳拾叁藝術中心正式開始,這里部分建筑曾是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居所,現改造為藝術中心,既是延續老院子的文脈,也使得老街區煥發新魅力,同時促進非遺與現代生活的有效結合,成為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18日上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張遷、副處長李茜,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遺工作委員會榮譽主任宋慰祖、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李騫、東城區文旅局非遺科科長張佳寧、前門街道二級調研員李海平、石景山區非遺中心副主任閆旭、北京紀事雜志出版總監朱玲等相關部門領導以及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全聚德、景泰藍、張一元、吳裕泰、通州運河龍燈、京韻大鼓、金漆鑲嵌、天福號的非遺傳承人及非遺保護單位代表、媒體記者出席活動。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 處長 張遷)
來自北京市的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領導致辭。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遺工作委員會榮譽主任宋慰祖在致辭中提到:“非遺的保護工作不僅推進我們的文化傳播,更重要的還要推進我們產業的發展。我們未來的產業實際上是以文化為引領的消費產業,我們需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換成今天大眾消費生活的產品,來拉動我們的經濟產業的發展,提升我們人民的精神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這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
(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遺工作委員會榮譽主任宋慰祖)
在一段行云流水,氣韻磅礴的京劇“起范兒”定型中,呈現了具有北京深厚歷史文化與卓越手工藝者(經營企業)的“北京非遺”證明標識。
(“北京非遺”證明標識)
同時,針對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通州運河龍燈、京韻大鼓等北京非遺代表性項目,精煉提煉出傳承人、代表物和技藝場景的圖標,將非遺傳承故事形成人格化IP,并通過老中青三代演繹不同代際傳承和發展的故事。最后,全景式展現了非遺項目的國潮插畫,其中融入了歷史淵源、名人軼事典故和傳承精神理念。這一系列符號不僅代表著北京非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為非遺保護單位提供了強大的聲譽背書和文創更新的基礎。引導與支持非遺保護單位在新國潮、新消費、新國貨的浪潮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北京非遺項目圖標)
(北京非遺傳承人IP)
此外,在青云貳拾叁藝術中心院內還設置了“北京非遺周末主題市集”及“北京非遺周末體驗工坊”,來自景泰藍、金漆鑲嵌、天福號、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張一元、全聚德、通州運河龍燈等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展示了他們的技藝和作品,不僅為非遺保護單位及手工藝人提供了一個展示和銷售產品的平臺,也為周末逛胡同的游客們提供近距離觀看、了解和體驗北京非遺的機會。同時,顏料會館的相聲演出《大家來打分》以趣味橫生的方式呈現了非遺文化的魅力,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令觀眾們陶醉其中。
(北京非遺周末主題市集)
(春風習習咖啡廳)
同時活動在周邊的網紅打卡地春風習習咖啡廳、顏料會館、青云熹玥咖啡廳店內應用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符號相關海報、插畫、拓印等文創產品,為游客提供以“北京非遺”符號為主題的拍照打卡“快閃概念店”。這些扎根于北京胡同里的特色店鋪以其獨特的非遺文化裝飾和主題,為顧客們提供了一個沉浸式的北京非遺文化體驗場景。
(小院議事廳)
據悉,除了此次“非遺周末 京韻更生”北京非遺在胡同的活動之外,未來兩周將陸續舉辦“非遺周末 古韻新生”北京非遺在鄉村(通州張莊村·北京通州運河龍燈主題日)、“非遺生活 藝韻煥新”北京非遺在樓宇(北京非遺商務寫字樓主題巡展)系列活動。
老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