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生活中,我們知道什么東西越少其價格就越貴,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如今,我們很多人都收藏貨幣或收藏一些紀念幣,其實這些東西其一具有收藏價值,其二由于發行量和現存量很少,因而如今的價值也越大,而如果我們現在來看1996年發行的五市斤的全國通用糧票,
生活中,我們知道什么東西越少其價格就越貴,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如今,我們很多人都收藏貨幣或收藏一些紀念幣,其實這些東西其一具有收藏價值,其二由于發行量和現存量很少,因而如今的價值也越大,而如果我們現在來看1996年發行的五市斤的全國通用糧票,現在能夠值多少錢呢?
作為新生一代的年輕人,我們很多人都對糧票沒有概念,而現在我們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們進入到了無紙幣化時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我們的生活和消費提供了便利性,如今,又伴隨著我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又伴隨著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試點和推行,很多人對于60年代所使用的全國通用貨幣基本沒有什么概念或者說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通用糧票。
糧票是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發行的一種特殊購糧憑證,當時去買糧食的時候必須要有糧票才可以。
沒有糧票,你是買不到的,不像我們今天,今天我們有錢就可以買到任何的東西,但那個年代買肉要有肉票,買糧要有糧賈,買不要有不票,不像今天這樣方便,只要有錢就可以能買到我們所需的消費品和收藏品。
而基于當時要用糧票,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國當時的經濟不發達,物質相對比較匱乏,所以只能按照計劃買糧,這就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實行的計劃經濟。
分為全國票和地方票,我國當時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糧票,甚至國企,央企,學校,農場,政府機關都有自己所屬的糧票,而這些糧票里面,全國票的流通量又是巨大的。
我們以1996年發行的糧票為例,1996年版本的糧票是因為1965年版本有問題,然后才發行的,而我們目前無論是收藏界還是市面上所流通的糧票1966年版本的糧票是很少的原因是因為在1965年版本的糧票背面使用說明中第4條“本票不準買賣,涂改無效,遺失補漏”中的第一個頓號標錯了,為了維護股票的形象,我國在1967年10月13日發出了《關于發行1966年新版全國通用糧票的通知》,這也是1966年版本糧票的由來。
具體來講,1966年版本的糧票有四種面額,分別是半市斤,一市斤,三市斤,五市斤,按水印又分為有水印和無水印兩個版本,其中半市斤和一市斤沒有水印,其他幾個版本都有水印,而5市斤的水印分為兩種,一種是實心五角心,另一種是空新五角星加麥穗。
1966年版本的糧票發行量有多少?
目前,沒有明確的數據也無從考察,但是這個版本的糧票流通時間較長,流通了將近28年,也正因為全國通用,而且流通時間較長,所以1966年的五市斤票,現在存量仍然很大。
在收藏界什么東西都是物以稀為貴,油量越大價值越小,雖然1966年版的糧票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停止使用,但當時很多家庭都有這種糧票,所以很多人都保存下來。
1966年版的5市斤存量是非常大的,而五市斤存量大,現在我們如果拿到市面上去能夠兌換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其實,有市面上的小攤小販給出來的價格是現在人民幣2元左右,因而,有時候我們想一想:兩塊錢,我們還不如把66年版本五市斤糧票留在自己手里面當著收藏品,足以見得1966年版本的糧票并不值錢,不值錢的原因就是因為由于1960年版本的糧票在八九十年代人們大量的使用,并且流傳到現在的存量很大,量一大就不值錢。正所謂:我們在市場經濟中起到的一個概念,供小于求,存量一大物價就會貶值。
你怎么看,歡迎交流?
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