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憶往昔崢嶸歲月,回看往事歲月,許多偉人在歷史的星空熠熠閃耀,引領了中國的發展,促進了時代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變遷。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我們心中當之無愧的時代先鋒。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他的歷史影
憶往昔崢嶸歲月,回看往事歲月,許多偉人在歷史的星空熠熠閃耀,引領了中國的發展,促進了時代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變遷。
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我們心中當之無愧的時代先鋒。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他的歷史影響力亙古不變,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永遠崇高。
毛主席的思想生動地詮釋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他的詩詞。作為一個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在拜讀了他的佳作之后,不由得覺得他的詩詞具有永恒的魅力,凝結著無窮的中國力量,給人力量,予人感召力。
《菩薩蠻·黃鶴樓》,是毛主席的拿手之作,也是他的傳世精品。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淺析一下這篇作品。
一、《菩薩蠻·黃鶴樓》內容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菩薩蠻·黃鶴樓》是毛主席于1927年所作。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中國正是多事之秋的階段,這首詞確切而傳神地表達了毛主席對于他所處時代背景的偉大志向和熱烈期待,也道出了他對革命事業前途的擔憂,以及對未來保持信心,對革命懷揣堅定信念的樂觀之情。
二、《菩薩蠻·黃鶴樓》具體分析
從文學的角度來講,本首詞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既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黃鶴樓,又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志趣。
01: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非常多的大江大河都會流經中國, 而只有隱現的一條鐵路連接南北兩岸。
02: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迷霧朦朧,煙氣彌漫,給人一種蒼茫的感覺,龜山與蛇山緊緊連接,像鎖住長江一樣,一種嚴峻之勢躍然紙上。
03: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
往日的黃鶴已經飛去何方了嘛? 而現在這里僅僅只有一些少許的游客會過往。
04: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我將憑酒來澆注江河以此表達我的慷慨激昂, 我的心情似乎如這滾滾長江的浪濤一般。
三、作品深刻探析
這首詞是一篇典型的寫景抒情文,生動地按照托物言志文的格式和規矩來成文。
詞的上闕極力寫景,登高望遠,游目騁懷,極目眺望,從近到遠,由遠及近,不同視角的轉換,給人一種宏偉壯彩的美感。一個“鎖”字,將兩座大山,一條大江連接起來,不僅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兩山對峙的狀貌,而且還寫出了蘇軾筆下那種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壯觀奇景。
詞的下闕竭力抒情,有感而發,豪放深沉。一個“逐”字,既生動地描繪出了滾滾的浪花,也暗含著革命的高潮的來臨。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秉S鶴不知到飛到哪里去了,最終就只剩下這座黃鶴樓,作為游人旅游經過的景點。
把酒澆在江水之中,這里不僅是毛主席個人的一種行為,更表示的是對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與信心,堅定必將獲得勝利,贏得光明的前景。
總之,這首詞也就不足百字,但是毛主席卻很好地將寫景與時代環境結合,狀景與言志相統一,其境界之高不亞于長篇文章。語言沉著有力,選詞恰當精準,抒情熱烈而又奔放。
總結:
毛主席的這首《菩薩蠻·黃鶴樓》是寫景抒情抒懷的光輝典范,是弘揚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不竭動力。
學習毛主席的詩詞,有利于我們可以充分地領略到毛主席博大的胸襟,氣度不凡的氣質和豐富而深邃的人性光輝。
毛主席的一首首詩詞,將會永遠珍藏于我們的心中,在我們心里扎根發芽。
陳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