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偏僻的一處小山村里佇立著一棟看起來已經殘缺不堪的老屋,在時間的洗滌下老屋已經全然沒有了完好的模樣,連居住都成了問題,可是這已經是李大爺和自己兒子最后的一個落腳點。作為村子里的特困戶,李大爺和兒子日子過得非常緊巴,靠著種地和政府的補貼生存。可
偏僻的一處小山村里佇立著一棟看起來已經殘缺不堪的老屋,在時間的洗滌下老屋已經全然沒有了完好的模樣,連居住都成了問題,可是這已經是李大爺和自己兒子最后的一個落腳點。
作為村子里的特困戶,李大爺和兒子日子過得非常緊巴,靠著種地和政府的補貼生存。
可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個一點都不起眼的老屋,李家祖祖輩輩都賴以生存的老宅竟然價值可達八億,這是怎么一回事兒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李大爺老屋局部
失去雙親,艱苦度日
李大爺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州的一個小農村里,他家里在這個農村有一個祖屋,從李大爺有記憶時開始,他的生活就與這個祖屋密不可分,這個屋里的每一處都有李大爺的回憶。
李大爺的父親還會經常跟李大爺講述起關于這個老屋的歷史,據說在很久以前,李家在這一片很有聲望,而且富得流油,所以當時才會有很多錢建造了如今這么大一棟房屋。
作為名門望族,李家的日子也是過得非常滋潤,但是隨著世世代代對李家資產的消耗,李家也過得越來越不如意,從富裕開始走向貧困。
年幼的李大爺并沒有把父親的話當一回事兒,他以為這一切都只是父親說的一個故事罷了。畢竟當時的李家已經非常窮困潦倒,完全沒有昔日富裕的模樣,像李大爺的父親和爺爺這幾輩在村里都是非常少有的貧困家庭,又怎么會聯想到以往李家是有多么財大氣粗呢?
李大爺看著眼前的這個老屋,雖然面積確實比較大,房間的格局考慮得也很周全,但是年久未修讓這個房子已經有了各種小問題,相比于村子里其他家庭的房子,很明顯就有歲月的痕跡。
而村里的人也并不相信李大爺父親的說辭,認為他們只是窮怕了,所以聯想出來李家以前是如此的富裕。
李大爺家里三代單傳,到了李大爺這里,家里的人口也非常少,可以聯系到的親戚朋友更是罕有,所以在村子里李家就像是一個外來戶一樣,沒有什么人可以走動,與村民們的關系也不是很融洽。
而李大爺所在的農村又是非常有名的貧困地區,因為該地的土地一點都不肥沃,所以靠種地為生的村民們辛苦了一年也得不到多好的收成,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更別提有多余的錢去提高生活質量了。
結婚生子,再次失意
在挖野菜充饑和干苦活掙錢的反復中,李大爺也一天一天地長大,可是他眼看著與他同齡的小伙子一個二個地在家里的操持下娶上了媳婦,心里也難免有些失落。
因為他現在這種處境根本就沒有女孩子能夠看上自己,而他也根本沒有多余的錢來解決結婚的那些事情,很多村里的長輩也知道李大爺就是一個窮光蛋,所以也不愿給他做媒,更不上讓自家的女兒趟這趟渾水。
所以,李大爺就這樣一直打著光棍,很快也到了三十多歲的年紀。
后來,還是村里的干部實在看不下去李大爺這樣孤苦伶仃地生活一輩子,于是幫李大爺張羅了一樁婚事。
很快,李大爺的妻子便懷了孕,并為李大爺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兒子,這讓李大爺更是欣喜如狂,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讓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過上好日子。
而李大爺也確實是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他在妻子坐月子的期間就知道一定要給妻子補好身體,所以連夜跑到了山上為妻子打了一只野雞來煲湯,也會給妻子分擔帶孩子的事情,讓妻子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可是事與愿違,李大爺的妻子在生產之后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無論吃什么滋補的東西都不能有所起色,后來更是只能臥病在床,沒辦法走動,這一躺又是幾年。
李大爺一邊要照顧年幼的兒子,一邊又需要照料生病的妻子,生活一下子又跌入了低谷,眼看著妻子的狀態越來越差,李大爺還是決定要帶妻子去看病,由于手頭上并沒有多余的錢,所以李大爺只能低聲下氣地去找到村里的鄰居們借錢,東拼西湊地才湊夠了看病的錢,將妻子帶到了縣城的醫院。
可惜李大爺花光了全部的積蓄和借來的錢,最終也沒有成功將自己的妻子救下,李大爺的妻子英年早逝,留下李大爺一人陪伴孩子,李大爺痛不欲生,卻不得不為了自己的孩子堅強地活下去。
撫養幼子,突遇拆遷
在妻子離世之后,李大爺一直沒有再娶,他想獨自將孩子撫養長大,而李大爺的孩子卻遺傳了母親的體質,從小就體弱多病,李大爺經常帶著孩子在醫院和家里來回奔波,可是李大爺并沒有怨天尤人,反而一心只想著能夠讓妻子泉下有知,孩子也能夠健康長大。
因為孩子經常需要看病和吃藥,所以這么多年以來即使李大爺干活非常賣力,也仍然沒有一點積蓄,當李大爺的孩子到了讀書的年紀之后,李大爺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最終在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李大爺實在無法負擔孩子的學費了,所以最終李大爺的兒子只能輟學在家,和父親一起在田里干活維持生計。
當李大爺的兒子也到了娶妻的年紀后,他還是像自己父親當年一樣找不到對象,因為家里還是一如既往地窮困潦倒,再加上李大爺的兒子身體還非常不好,所以要想找一個妻子那是相當費勁,李大爺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眼下卻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父子倆只能干著急。
村里的人也明白他們的處境,所以政府也將李大爺一家列入了貧困戶的名單,每年李大爺父子都會收到政府的一些貧困補貼和生活物資,但這也僅僅只是杯水車薪,李大爺一家的生活并沒有因此得到非常大的改變。
而上天也終于眷顧了一次李大爺。
2015年,由于政府打算在當地大興旅游業,所以需要拆遷一部分土地來進行改造,剛好李大爺的老屋也在拆遷范圍內,這就意味著李大爺不僅會得到一個全新的房子,還會有一筆非常可觀的賠償。
當李大爺的兒子聽到這一消息后,那是狂奔到家中給父親告喜,他興奮地在父親面前吶喊:“我們的好日子終于要來了,以后再也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了。”
可是聽到這個消息的李大爺卻并沒有意料之中的喜悅,反而一直皺緊了眉頭,陷入了深思。
這個老屋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珍貴遺產,對于李大爺來說更是在他失意時最后的港灣,在這個老屋里也有他很多不想失去的回憶,如果真的是拆遷,那么這個老屋將會支離破碎,自己的根也沒了。
李大爺對這個老屋的感情非常不一般,得到賠償的喜悅遠遠低于了他即將失去老屋的失落。
突然間,李大爺想起了自己父親曾說過的關于這個老屋的歷史,如果自己的父親說的是真的,那么這個老屋肯定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真是那樣的話,這個老屋也就不需要拆除了。
懷著這種僥幸的心理,李大爺連忙叫自己的兒子去縣城上請了一個房屋的專家來考察,而當這個專家來到李大爺家中時,起初也并沒有對這個殘破不堪的老屋有期待,但是本著拿錢辦事的原則還是認真地研究起了這個老屋。
可是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專家發現這個老屋居然真的是古董,不僅年代久遠,而且老屋所用的木材可是如今非常金貴的金絲楠木,這樣細算下來,這個老屋那是價值連城啊!
無意巨款,上交國家
李大爺在聽到專家的這一番話后,也是驚喜萬分,原來自己父親說的話竟然都是真的,李家以前真的是富貴人家。
很快,李家這個老屋的消息都傳遍了整個湖北,畢竟金絲楠木可不是想用就能用的木材。
楠木與樟木、梓木、椆木并稱為四大名木,其中楠木還是四大名木之首,也是中外聞名的木中貴族,在古代也只有皇家貴族才有資格使用這種木材來打造房屋,而楠木也因為稀有所以價格非常高昂,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富也根本買不起那么多建造房屋的楠木。
金絲楠木的紋理結構非常嚴密,而且不易變形,還帶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香味,所以有點來頭的達官貴人們也非常喜歡用這種木材來建造屋子。
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遺留下來的用金絲楠木所打造的房屋已經非常稀有,而像李大爺老屋這種面積比較大,保留相對完整的金絲楠木屋更是世間罕有,所以其價值也是無法比擬的。
李大爺馬上將這個消息告知了政府,因為他知道這樣就可以保下自己的老屋了,而政府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也是第一時間派專家組來到了李大爺家中再次考察,而專家也再一次確定了李大爺老宅建筑所用的木材是如假包換的金絲楠木。
就這樣,李大爺的老宅保留了下來,而李大爺也決定一定要好好地守護自家的老屋,不讓它再被損壞一分。
聽到金絲楠木的消息之后,當然也不止政府非常驚訝,民間很多富商對其也是期待萬分,有不少有錢人還專門跑到了李大爺家中,只為親眼目睹一下這罕有的“黃金屋”,還有其中一個富商向李大爺出價八億元,試圖讓李大爺將老屋賣給自己。
可是李大爺并沒有被這筆巨款所打動,他認為老屋對于他的意義已經遠不是金錢可以比較的,而且如果這些商人拿到了房子,肯定會破壞房子的原型,所以婉拒了富商的這筆交易。
但李大爺還面臨著一個難堪的問題,自己雖然想要保護自家的老屋,可是無奈自己并不知道該怎么才能讓這金絲楠木不再經受歲月的侵蝕,如果繼續讓老屋這樣下去,那么老屋很有可能會更加破舊,這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就在這時,國家文物局的一位領導找到了李大爺家中,他告訴李大爺國家文物局可以對老屋進行細致的保養和看護,也希望李大爺可以將這一寶貴的文物上交給國家,并表示會給予李大爺一筆賠償金。
李大爺并沒有當即下決定,而是思考再三,他知道如果將老屋上交給國家,那么肯定會有非常專業的人士來照顧老屋,自己也不用擔心老屋還能堅持多久的問題,但是他對老屋的情感非常深厚,如果上交給國家之后,那么就證明老屋不再屬于自己,想想還是有很多不舍。
國家文物局的領導也明白李大爺的心情,他告訴李大爺老屋上交給國家之后,并不代表著這不是他的家了,只要他想回老屋看看,隨時都可以回到老屋來參觀。
最終李大爺也被國家文物局的真誠所打動,決定將老屋上交給國家,而國家也贈與了李大爺一個新的房子,還有一百多萬元的賠償金。
在李大爺捐贈房子不久之后,國家文物局也將這個老屋命名為了“楠木老屋”,還請了非常有名的書法家為其寫了一塊牌匾掛在了老屋的門口,老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專業人士來進行維修和保養,老屋也允許游客前來參觀,讓更多的人見證到了古代建筑的風采。
而得到了房子和賠償金的李大爺也過上了比以前好很多的生活,他用賠償金盤下了一個店鋪,和自己的兒子干上了餐飲生意。
雖然李大爺歲數已經非常大了,但是還是堅持和自己的兒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李大爺的兒子也明白自己的父親辛苦慣了,怎么也閑不下來,雖然心疼老父親的身體,但是還是沒辦法阻止父親。
后來李大爺的兒子也認識了自己的意中人,并如愿邁入了婚姻的殿堂,還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李大爺一家的生活也終于回到了幸福美滿的狀態。
而李大爺雖然腿腳已經不是很方便了,但還是堅持每隔一段時間就回到老屋看一看,每一次他都會在老屋的各個角落駐足很久,從他布滿歲月的臉上也能看出他對這個老屋的真摯感情。
李大爺說道等孫子長大一點了,他也會將老屋的這段歷史說給自己的孫子聽,他希望這個老屋在李家以后世世代代的生活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個老屋,在政府和大眾的眼中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歷史文物,是具有研究意義的重要遺產,可是對于李大爺而言,這個老屋是他的一個親人而已,在父母離世時他唯有老屋在其身旁,在妻子離世自己獨自撫養孩子時,也只有老屋是他的依靠,多年的心酸只有老屋懂得,所以他才會對老屋有著那么多的不舍。
面對富商給出的巨款,李大爺可以眼睛都不眨地拒絕,只因為他不想讓老屋被改變,而面對政府拋出的橄欖枝,李大爺欣然接受,也是因為他對老屋愛得深沉。
老屋,是李大爺顛沛一生的見證,也將會是永存于李大爺心中的極致美好。
金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