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后交叉韌帶修復和重建在國內目前越來越普遍,雖然仍缺乏關于手術治療單純后交叉韌帶損傷的高質量證據,但這并不意味著手術沒意義!重建后交叉韌帶,對于恢復膝關節后方穩定性至關重要!對于膝關節不穩的患者,后期得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目前手術的
后交叉韌帶修復和重建在國內目前越來越普遍,雖然仍缺乏關于手術治療單純后交叉韌帶損傷的高質量證據,但這并不意味著手術沒意義!
重建后交叉韌帶,對于恢復膝關節后方穩定性至關重要!對于膝關節不穩的患者,后期得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而目前手術的爭議主要在于:對于后交叉韌帶損傷主要選擇修復還是重建韌帶、重建那一束韌帶,用什么重建等問題上,而不是在于手術該不該做上面。但在美國,絕大部分的后交叉韌帶都是選擇保守治療,而手術多見于急性多發韌帶損傷!但國外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于國內。在此,小黑鍋簡單說一下后交叉韌帶損傷后的康復原則,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后交叉韌帶損傷后的初始治療,應該遵循PRICE-M原則
基本原則
1、Protection 保護
2、Rest 休息
3、Ice 冰敷
4、Compression 加壓
5、Elevation 抬高
6、Medication 使用藥物
回答你提出的問題,后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后多久能夠走路?
應用Uptodate上的一句話就是:決定患者能否恢復運動或重體力工作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并在患者意愿、持續性疼痛和功能限制的主觀評估,以及肌力和能力的客觀評估間找到平衡。尚無哪種“金標準”可以決定患者能否恢復運動。要開始走路除了需要骨頭的支撐,更多的是強大肌肉力量的維持,這一點尤其重要!
手術后待肢體腫脹及疼痛消失后,即可開始早期的康復鍛煉,這一期間主要以全身活動和鍛煉股四頭肌為主,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踝關節的踝泵運動(踝關節的主動或者被動背屈和跖屈)和主動收縮股四頭肌肌肉,早期可能因為腫脹和疼痛導致關節或肌肉運動難以繼續,完全康復需要待股四頭肌肌肉力量以及功能的完全康復!
只有肌肉力量恢復了,才能夠更好的走路!
文獻報導:后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康復時間為26-52周,康復計劃是以功能為基礎,而不是時間。
而能否恢復手術前的功能,主要取決于術后康復鍛煉的及時性及有效性!建議在專業的康復醫師指導下進行!
感謝這么帥氣這么美麗的你關注了外科醫生“骨科小黑鍋”,每日更新醫學科普小知識,聽聽健康有趣小故事!
馬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