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被人約定俗成的叫法或是稱謂,我們總是習慣于這樣或那樣的表達,卻很少想過為什么。只是偶爾會腦洞大開,就比如想一想:人民幣上明明都標注了的一元,為何我們老是叫它一塊?隨手一搜,發現其實早就有人對此有疑惑了,相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被人約定俗成的叫法或是稱謂,我們總是習慣于這樣或那樣的表達,卻很少想過為什么。
只是偶爾會腦洞大開,就比如想一想:人民幣上明明都標注了的一元,為何我們老是叫它一塊?
隨手一搜,發現其實早就有人對此有疑惑了,相關詞條竟有700多萬。
對于網友的腦洞我真是無比佩服:
因為原來只有5毛錢,后來有一張5毛對另外一張說:“咱倆在一塊吧?!焙髞砭鸵粔K了。
照這樣說看來,如果進一步問,人民幣上明明是一角、五角,為啥又要叫一毛、五毛呢?
人民幣有主幣、輔幣之分
主幣,又稱本位幣,是一國貨幣制度中的基本通貨,是國家法定的計價、結算單位;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指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共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使用?!吨袊嗣胥y行法》第16條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p>
因此我們看到的一元即為主幣,一角即為輔幣。
“塊”之稱謂從何而來
對于我國的主幣單位,人們口語中常習慣使用“塊”這個量詞?!皦K”作為主幣量詞,大致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從寫作“塊”,釋為“土塊也”;引申為塊狀物的通稱,如石塊;引申為量詞。
而外國銀元進入中國,“塊‘則開始被視作銀塊稱量使用,一塊洋鈿”、“兩塊大洋”、“三塊袁大頭”即是其客觀表現,量詞“塊”長期與銀元相聯系計量使用,關系逐漸凝固,而被當作主幣單位量詞使用,后雖紙幣取代銀元,但“塊”的這種用法被保持下來,成為今天群眾使用的一種非正規的主幣單位量詞。
說完”塊“,不妨再來說說”毛“
角本義為獸角,《說文》“角,獸角也,象形?!蓖鈬y元進入中國時,與銀元配套分等的小銀元也流入了中國,民間稱其為角子、銀角子、銀毫,輔幣單位“角”應是由名詞“角子”發展而來,與數詞結合而表示小額貨幣數量的“一角”、“二角”等,且清后期以來一直行用于民間。后來清政府自鑄龍洋時,一元以下的小銀幣也被稱為角子或小洋,有的并在幣面注明“一角”,“二角”、“五角”等。
”一元“,”一角“既已作為貨幣單位固定下來,便不再探究其背后的名詞意義。然而,我們常常稱“一角”為“一毛”,又是何故呢?
“毛”本是讀“毫”,為記賬方便,往往將“毫”省筆為“毛”.久而久之,習非成是.現在仍然有的地方讀“毫”不讀“毛"。如香港特別行政區使用的一毫硬幣。
只在人民幣語意中互通使用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同一詞匯的同義詞、近義詞都可以找出很多。然而,今天所說的“元與塊”、“角與毛”卻并不屬于這一范疇。就比如我們常說的“角落”就不能用“元落”來代替,你們說呢?
(本文轉自中國印鈔造幣)
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