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科學蟲洞作為五毒之一的蝎子,曾經是令人避之不及的存在,但是它可入藥、可食用,經濟價值非常高,市場上供不應求。以廣東、東西為代表的南方地區有拿昆蟲做小吃的習慣,近年來國內也流行起了炸蝎子等特色美食。蝎子的身價日益高漲,因此惹得不少人鋌而走
文|科學蟲洞
作為五毒之一的蝎子,曾經是令人避之不及的存在,但是它可入藥、可食用,經濟價值非常高,市場上供不應求。
以廣東、東西為代表的南方地區有拿昆蟲做小吃的習慣,近年來國內也流行起了炸蝎子等特色美食。
蝎子的身價日益高漲,因此惹得不少人鋌而走險,瘋狂捕捉蝎子售賣,收獲暴利。
捉蝎子風氣盛行
世界上已知的蝎子有1700多種,分布在全球各地,我國大約有15種,以東亞鉗蝎、藏蝎等等最為常見。
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蝎子的分布,在河南和山東等兩個省份,蝎子的人工養殖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因為人工養殖存在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不少人走上歧途,為了利益捕捉野生蝎子。
每年的三伏天是蝎子最活躍的時候,也是捉蝎人眼中的“黃金期”。蝎子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人們一般在晚上行動。
以寧夏賀蘭山為例,捉蝎人十分猖獗。每到夏秋季節的晚上,他們就潛入山中捕捉蝎子,手法相當熟練。
他們使用的工具也很簡陋,一般是紫光燈、鑷子、塑料桶或者袋子,但效果卻十分拔群。在紫光燈的照耀下,蝎子變成熒光綠色,而且一動不動的,即使藏在石縫中也能被捉到。
經驗豐富的捉蝎人,僅僅一個晚上的時間就能捉到一百多只蝎子。在捉蝎黃金期,受利益驅使的人絕對不少,光是從賀蘭山蘇峪口到小口子沖積扇的幾十平方公里范圍內,就有幾十上百人捉蝎。
在甘肅皋蘭山,捉蝎的情況也很瘋狂。8月份每晚8點后,就有人三五成群上山捉蝎,導致當地野生蝎子面臨滅亡的局面。
捉到蝎子后,捉蝎人考慮的就是出售的問題。有的人會帶回去,在市場上賣給專門收購蝎子的販子;有的人會就地脫手,賣給山下道路旁的收購人。
野生的活蝎一斤能賣300-400元,貴的時候能漲到一斤八九百元;在北京、廣州等地的酒店,一小盤60只左右的野生蝎子就要價500元。
在暴利的驅使下,捉蝎人屢屢出手,甚至導致多地無蝎可捉。2020年7月,寧夏的民警對賀蘭山滾蘇路至銀巴路南北60余公里范圍內展開排查,查獲的野生蝎子達到2萬多只!
捕捉野生蝎子是違法行為,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禁止違法捕獵野生動物,部分地區也對盜捕蝎子做出通知。
例如山西就發布通知,一年內盜捕蝎子數量超過1000只的,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不滿1000只的,將會被罰款或判處行政拘留。
為何蝎子如此暴利?
捉蝎人中,有些人并不知道這是違法行為,有些人則是明知故犯。對暴利的渴望,壓過了他們心中法律的威嚴。
那么,“毒物”蝎子,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利益?有需求才有市場,蝎子如此暴利,說到底還是因為供不應求。
在使用農藥、開山造林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下,蝎子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被破壞,數量自然也就減少。
然而,人類對蝎子的需求又十分迫切。一方面,蝎子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的前輩們就知道蝎子是一種防治疾病的良藥,并投入到實際使用當中。
由于大多數是以全蝎入藥,所以醫學上又將蝎子稱為“全蝎”。如今,以全蝎入藥的中西藥大約有150多種。此外,還有廠家將蝎子制作成保健品。
除了藥用價值,蝎子還有非常高的食用價值。蝎子營養豐富,制作方法簡單,煎炸皆可,酥脆美味。
很多地方都有各具風味的蝎子美食,蝎子還是一些高檔餐廳的招牌,甚至出現在各種宴會上,例如聞名全球的“中華蝎子宴”。
根據初步統計,每年我國吃掉的蝎子大約有100多噸,用作藥用的蝎子大約為500多噸。多年來,我國的蝎子一直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價格才如此之高。
瘋狂捕蝎背后暗藏隱憂
捉蝎人為了巨大的利益盜捕野生蝎子,殊不知瘋狂的背后,潛藏著許多隱憂。針對捉蝎人自身來說,很多人是全家一起上陣,家中小孩醒了看不到父母,翻找之下可能被蝎子蜇傷。
有些捉蝎人是結伙作案,一輛核載15人的小車里,滿滿當當擠進了50多人,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后果十分慘重。
更重要的是,蝎子是生態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對當地環境影響非常大。據了解,一只蝎子一年能捕殺蝗蟲等有害昆蟲多達10000多只,而且蝎子三年一代,一年只繁殖一次。
人類大肆捕捉蝎子,導致野生蝎子數量急劇下降,勢必助長害蟲威風、危害生態環境,釀出的惡果反噬到自己身上。
顯而易見,盜捕蝎子無疑會導致人和蝎子兩敗俱傷的后果,代價極大。蝎子經濟價值高,需求量不斷上升,人工養殖倒是有不錯的前景。
————————————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