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白酒種類繁多,因此,各種派別的白酒都有自己獨特香氣;白酒入口是否柔和、是否辛辣也是評判的關鍵指標;飲酒后容易上頭與否更是眾多消費者關注的焦點。2020年9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7款市場上最主流的100元以下的平價
中國白酒種類繁多,因此,各種派別的白酒都有自己獨特香氣;白酒入口是否柔和、是否辛辣也是評判的關鍵指標;飲酒后容易上頭與否更是眾多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2020年9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7款市場上最主流的100元以下的平價白酒,為你送上參考指南。
測試產品
測試指標
香氣:通過京東、天貓、蘇寧等3個電商平臺上匯總的約6萬條消費者評價數據進行分析及評分
口感:以乙醛為代表的醛類是白酒辛辣味的來源,測試總醛的含量進行口感對比
上頭:白酒上頭因素比較多,其中主要與雜醇油的含量有關
測試結果
1、口碑分析結果顯示,百年糊涂銀世紀、白云邊12年陳釀、董酒老貴董、五糧液萬事如意佳品等4款香氣得分較高,分別為9.0、8.5、8.3和8.0。
2、江小白金獎青春版、瀘州老窖濃香老窖(鑒藏裝)、古井貢酒古井醇香香氣得分較遜,分別為3.9、2.5和2.5。
3、17款白酒的總醛含量為0~0.443g/L,低于業內意見的限量值(2 g/L),在客觀上,口感并不算“辛辣”。不過,總醛含量過低也會影響香氣,瀘州老窖濃香老窖(鑒藏裝)和古井貢酒古井醇總醛含量均為0(未檢出),因而,香氣口碑評分偏低。
4、17款白酒的“上頭”成分雜醇油含量為0~78mg/100mL,其中瀘州老窖濃香老窖(鑒藏裝)為0(未檢出),董酒老貴董為78mg/100mL。
3款香氣口碑較遜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體現了“香氣”這一感官指標對于一款白酒的重要性。
據統計,目前已定型的香型有12種,醬、濃、清、米香型是基本香型,其他8種香型是在這4種基本香型基礎上,以一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香型,揉和自身的獨特工藝,衍生出來的香型。
本次送檢的17個樣品包括了7個香型,為更客觀地評價它們的香氣特征,《消費者報道》分別在京東、天貓、蘇寧等3個電商平臺上匯總了約6萬條消費者評價數據進行分析及評分。
口碑分析結果顯示,百年糊涂銀世紀、白云邊12年陳釀、董酒老貴董、五糧液萬事如意佳品等4款香氣得分較高,分別為9.0、8.5、8.3和8.0。
劍南春劍南老窖、稻花香珍品2號、茅臺迎賓酒、紅星二鍋頭酒(綠瓶)、西鳳酒綠瓶(電商版)、洋河大曲、劍南春綿竹大曲、貴州習酒紅習醬酒1952等8款香氣得分中等,分別為6.0、6.0、6.2、6.5、6.9、7.0、7.0和7.7。
酒鬼酒湘泉、汾酒黃蓋玻汾得分一般,分別為5.9和4.3;江小白金獎青春版、瀘州老窖濃香老窖(鑒藏裝)、古井貢酒古井醇香香氣得分較遜,分別為3.9、2.5和2.5。
由口碑評價結果可以看到,消費者對相同或者不同香型白酒的偏好均有較大的差異,也反映出不同白酒產品在生產制作上可能有差異。
據了解,不同香型白酒風格的形成源于釀酒各自采用的曲種、原料、發酵容器、生產工藝、勾調技術以及不同的地理環境。
此外,酯類物質是中國白酒呈香的主要物質,它們在總的香味微量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均較高,都超過60%以上。
酯類物質若諧調,該酒香氣好、濃郁,主體香氣突出,具有典型風格和特征;若不諧調則相反,且有雜味,甚至會偏格。
哪款口感更辛辣?
白酒中醛類的含量較多時,對口腔及食道黏膜就會產生刺激作用,這就是人們飲酒時常說的‘刺喉’的主要原因。
專家指出,乙醛是主要的醛類物質,它具有刺激性氣味及燥辣味,經常飲用含游離狀態乙醛的酒,飲后嗓子容易發干。
據了解,低濃度的醛類物質還能夠起到為白酒增香的效果,因此,在白酒的生產中,一般會控制醛類物質的濃度,即總醛的含量。
不過,在蒸餾白酒的國家標準《蒸餾酒及其配制酒 GB/T 2757-2012》中,并沒有制定出總醛的限量范圍。
業內資料顯示,為減低白酒中醛類含量,在蒸餾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溫度,除去最先和最后蒸餾出的酒,即所謂“掐頭去尾”,白酒中總醛含量,一般不得大于2 g/L。
測試結果顯示,17款白酒的總醛含量為0~0.443g/L,其中,古井貢酒古井醇香和瀘州老窖濃香老窖(鑒藏裝)為0(未檢出),茅臺迎賓酒為0.443g/L。
可以發現,本次白酒的總醛含量均低于2 g/L,在客觀上,口感并不算“辛辣”,品質也算不上“差”。不過,總醛含量過低也可能會影響香氣。
值得注意的是,古井貢酒古井醇香和瀘州老窖濃香老窖(鑒藏裝)香氣口碑評分均只有2.5,兩者的總醛恰好也為未檢出。
許多研究也指出,白酒的口感還跟其中酒精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的締合程度有關,它們的締合程度越高,酒精分子刺激性就越小,使白酒變得柔和軟綿,同時也讓它在體內緩慢釋放,保護肝臟。
誰更容易“上頭”?
“雜醇油能使神經系統充血,它有麻醉作用,所以就會讓人感到頭特別地疼。它也算是酒中的一種有害物質。”業內專家對本刊表示。
她強調,雜醇油的分解比較慢,如果同樣量的雜醇油和乙醇比,雜醇油的危害可能會大一些,雜醇油的含量不能太高。
據了解,雜醇油是高級醇的俗稱,高級醇是酵母發酵過程中生成的重要副產物,它們也具有刺鼻的氣味和辛辣味,以異戊醇、正丙醇、異丁醇等的毒性為主。
舊版的《GB/T 2757-81 蒸餾酒及配制酒衛生標準》規定,白酒中的雜醇油含量應該要≤200mg/100mL。
不過,在新版的《蒸餾酒及其配制酒 GB/T 2757-2012》中,已經將雜醇油這一指標刪掉,原因是國際上的洋酒更多將雜醇油當作香味成分看待,因而,中國衛生標準作了改變。
然而,在現行有效的《白酒檢驗規則GB/T 10346-2006》里,仍將雜醇油作為白酒出廠檢驗指標之一。
測試結果顯示,17款白酒的雜醇油含量為0~78mg/100mL,其中瀘州老窖濃香老窖(鑒藏裝)為未檢出,董酒老貴董為78mg/100mL。
如果參考舊標準《GB/T 2757-81 蒸餾酒及配制酒衛生標準》規定的限量(≤200mg/100mL),那么,17款白酒的雜醇油水平并不算高。
不過,對于大量喝酒的消費者來說,雜醇油盡管微量但也會積少成多,在不知不覺中就可能會“上頭”。
也有醫學資料顯示,喝酒是否會出現“上頭”反應,實際上也和個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分泌量有關。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體內的乙醛脫氫酶分泌量高,高級醇會被分解,然后通過血液循環慢慢代謝掉。如果乙醛脫氫酶的活性特別低,高級醇不能被徹底地分解,停留在體內,就容易出現“上頭”現象。
甲醛、2A類致癌物、塑化劑等風險物質是影響白酒安全性的主要成分,這17款白酒表現又如何呢?常喝酒的你需要擔心嗎?請繼續關注《消費者報道》。
【特別聲明】:本報道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
張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