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蒸餾酒”“烈酒”,這兩個詞在酒吧夜場使用率蠻高的。我有些學生平時不去酒吧,偶爾會陪客戶去,他們一聽到“蒸餾酒”“烈酒”,就會懵圈,“誒,這是什么意思?它們是什么酒?”廣東是個美食圣地。你也知道,鄭小塔就是個資深吃貨。我經常跟朋友們去廣州、
“蒸餾酒”“烈酒”,這兩個詞在酒吧夜場使用率蠻高的。
我有些學生平時不去酒吧,偶爾會陪客戶去,他們一聽到“蒸餾酒”“烈酒”,就會懵圈,“誒,這是什么意思?它們是什么酒?”
廣東是個美食圣地。你也知道,鄭小塔就是個資深吃貨。我經常跟朋友們去廣州、潮州和順德等地,尋覓美食小吃。
有幾次,廣州當地朋友請客做東,他們知道我是品酒師課程講師,要請我喝酒,這一喝酒,什么蒸餾酒、烈酒等名字又都冒出來。
同去的幾個朋友,平時滴酒不沾的,聽了直犯迷糊,“什么是蒸餾酒?”“哪些是烈酒?”
這篇文章,我來講講“蒸餾酒”“烈酒”這個話題。
蒸餾酒、烈酒的意思,我在《餐桌上的“酒”,到底有哪幾類?-酒-快速成為吃喝專家!-》有過具體講述,根據我國國家標準對它們的定義,“蒸餾酒,也叫做烈酒,以水果、糧谷、薯類、乳類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經或不經勾調而成的飲料酒。”
那么,國內餐廳酒吧里,常見的蒸餾酒和烈酒有哪些,制作工藝上又有什么相同和區別?(為表達簡潔,以下蒸餾酒和烈酒,都統稱為蒸餾酒)
了解這些后,下次去酒吧夜場就會很輕松,知道他們在講什么。
或在餐廳里,跟廣東和福建朋友吃飯,也能清楚聊天內容,該如何回答,畢竟,這兩個是蒸餾酒的飲用大省啊!
1
常見蒸餾酒,中國白酒
先從中國的蒸餾酒講起。
白酒,也叫燒酒,是國內餐廳里最常見的蒸餾酒。
夜宵大排檔的江小白、紅星二鍋頭,普通餐廳的洋河海之藍、天之藍、舍得、汾酒、劍南春,高檔商務宴請的茅臺酒、五糧液等,都是白酒的著名品牌。
據考古發現,白酒在中國的起源是12世紀的金朝。之前,中國人飲用的酒為米酒和黃酒等發酵酒。
我跟杭州一些茅臺收藏家走得比較近,有時跟他們吃飯,向他們討教些白酒方面的知識。
他們告訴我,“鄭小塔,中國的白酒主要分布在兩大區域,一個是京杭大運河沿岸區域,另一個是自山西,經陜西,到四川和貴州的古鹽道區域,我國著名的白酒品牌基本上集中在這兩大區域。”
白酒的原料有高粱、小麥、大米、玉米等,其中高粱是主要原料,比如茅臺酒的原料就是高粱。
白酒的制作工藝主要有兩道,先發酵,后蒸餾。
這些你也要多了解下,下次酒桌上可以講給大伙聽。
發酵是怎么回事呢?簡單來說,就是將蒸煮過的谷物原料,跟曲藥(酒麯)混合,進行糖化,將谷物中的淀粉轉化成葡萄糖,然后,加入酵母,葡萄糖與酵母進行酒精發酵,獲取到“含有酒精”的糧酒混合物。
接著,進行蒸餾。把糧酒混合物放在鍋爐里,高溫加熱,利用乙醇的沸點比水低的特性,取得蒸餾溶液,冷卻后收集起來,“掐頭去尾(傳統工藝)”,就是白酒。
雖然,中國有各種類型的白酒,但制作過程大同小異,基本如上所述。
中國白酒的味道,以“十二種香型”為特點,其中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又是白酒的四大基本香型。所以,如果你想感受白酒的風味特點,不妨從這四種香型著手。
我記得,白酒行業有句行話“曲定香型”,直白點說,也就是曲藥(酒麯)決定白酒香型的基本風味!
2
常見蒸餾酒,伏特加
伏特加 Vodka,是酒吧里常見的蒸餾酒。
不過,國內酒吧里,伏特加用來直接飲用的很少,多用來調制雞尾酒,它是雞尾酒的常用基酒,也因此,在中國銷量不大。對于伏特加的品牌,我們知道甚少,也屬正常。
令人意想不到,伏特加在全世界是屬于銷售量最大的蒸餾酒,大概占據世界蒸餾酒的20%。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數字時,也十分驚訝!國內國外差別這么大!
據推測,伏特加于15世紀面世,波蘭法院的文件中開始有文字記載。
雖然,全世界都能出產伏特加,但以俄羅斯、波蘭、瑞典產的,尤為出名。
制作伏特加,主要是土豆、蜂蜜、谷物等原料。當然,也有人說,任何農作物釀造的酒液都可以用來制取伏特加,包括奶酪(乳制品)。
伏特加是蒸餾酒,所以制作方式也是先發酵,后蒸餾。
先把谷物、土豆等原料糖化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再跟酵母產生酒精反應。接著,經過蒸餾過程,制取出酒精,就是伏特加。
但伏特加的蒸餾工藝有些特殊,需要反復蒸餾,蒸餾3、4次是至少的,多的蒸餾8次、10次,也屬正常,目的為了制取出接近純乙醇的蒸餾酒。
在大部分國家,伏特加的酒液要反復蒸餾到95~96%酒精度,并且,還要加入活性炭等物質,來去除酒中雜質和原有味道。
當然,伏特加裝瓶前,通常還會加入軟水來降低酒精度(酒稅原因),最終將酒精度降至40度左右。
在我看來,伏特加喝起來就是一股酒精的味道,不管它是土豆、小麥、甜菜、蜂蜜釀造的,嘗起來都是酒精味。
即便,有些調味伏特加、伏特加藥酒,有特別的風味,也都是后期人工添加和調制的。
3
常見蒸餾酒,白蘭地
白蘭地 Brandy,是國內酒吧流行的蒸餾酒。
廣東人、廣西人和福建人,習慣在飯局宴請場合飲用白蘭地。前文講到,我有幾次去廣東,當地朋友最熱情的招待,是一起品品白蘭地,而不是紅酒和白酒。
國內酒吧夜場常見的路易十三 Louis XIII、人頭馬 Rémy Martin、馬爹利 Martell、軒尼詩 Hennessy,都是著名的白蘭地品牌。
尤其那句“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更讓白蘭地在中國家喻戶曉,我還為此寫了篇文章《“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這句廣告詞好在哪里?-白蘭地-快速成為吃喝專家!-》。
白蘭地的起源,差不多是在15世紀,到了16世紀被荷蘭人發揚光大。全世界著名的白蘭地產地,是法國的干邑 Cognac 和雅文邑 Armagnac。
葡萄,是白蘭地的主要原料,雖然也有各種水果白蘭地,蘋果、桃子、草莓也能釀成白蘭地,不過非常少見。基本上,我們喝到的都是葡萄為原料的白蘭地。
白蘭地的制作工藝,同樣是先發酵,后蒸餾。我在杭州的品酒師課堂上,經常跟同學們開玩笑,“我們把白葡萄酒倒在鍋子里,煮一煮,沸騰后,把鍋蓋上的蒸餾液,收一收,我們也能制作白蘭地。”
雖是說笑,但也點出白蘭地的制作工藝。跟白酒和伏特加不同的是,干邑白蘭地會在壺式蒸餾器里蒸餾2次,來確保酒液的品質。
飲用白蘭地,其實是在品味酒精(酒液)在橡木桶中的陳年風味。
至于白蘭地的等級高低,取決于酒液在橡木桶中的陳年時間長短,比如XO級別的白蘭地,意味著所有酒液都在橡木桶中至少陳放10年。
4
常見蒸餾酒,威士忌
威士忌 Whisky,是國內最常見到的蒸餾酒。
酒吧KTV普通價位的芝華士 Chivas Regal、黑方 Black Label、藍方 BlueLabel、余市、杰克丹尼 Jack Daniel's,高端款型的麥卡倫 The Macallan、山崎、皇家禮炮 Royal Salute,這些都是威士忌的知名品牌。
有史料記載,威士忌在15世紀就已出現在英國的蘇格蘭地區,但蘇格蘭的威士忌據說又是從愛爾蘭傳入的。
歐洲的蘇格蘭、愛爾蘭,北美的美國、加拿大,還有日本,是著名的威士忌出產國。中國市場,又以蘇格蘭威士忌和日本威士忌最為有名。
威士忌的原料有大麥、小麥、黑麥和玉米等,都是當地容易獲取到的原料。不過,日本威士忌用的是蘇格蘭的大麥芽,為了確保口味的正宗性。
好多年前,鄭小塔學威士忌品酒師時,老師還給我們現場演示蒸餾威士忌的過程(如下圖)。
威士忌的制作過程,跟白蘭地特別相似,通常用的是壺式蒸餾器或柱式蒸餾器,除了原料方面有所不同。
例如,現在國內流行的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要我來說,就是把啤酒放在鍋里蒸一蒸,再收集下鍋蓋上的蒸餾液,就完事了!這個我在《飯局宴席上,有哪些“發酵酒”?-酒-快速成為吃喝專家!-》文章里講過。
決定威士忌風味的主要是橡木桶(占70%),是用波本桶、雪莉桶陳年的,或用波特通、紅酒桶陳年的,還是最新冒出的黃酒桶。不同的橡木桶賦予威士忌不同的基本風味。
對于蘇格蘭威士忌來說,傳統工藝用的燃料,給予威士忌一股濃郁的泥煤味,這是蘇格蘭威士忌的一大特色!
當然,我在課堂上會解釋,威士忌的世界,又分成兩大陣營,單一麥芽威士忌和調和威士忌。
有個學生說,她沒聽明白。
于是,我繼續解釋,前者像是精品咖啡,注重個性化的風味,各有各的獨特品質,后者像是星巴克,千篇一律的統一味道,永遠保持相同。
沒想到,我話音剛落,學生冒出一句,“鄭小塔老師,你是不是在‘黑’調和威士忌?”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