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次同學聚會,我爸有點兒抑郁,當初的老工友一個個生活蒸蒸日上,退休后更是豐富多彩,一問才知道,原來養老金不是五千就是六千,真真是震驚了。就連工齡較短的女性工友,都拿到了四千多,我爸喝了幾口悶酒,回家后只感嘆造化弄人。當年要不是看不上那點工資
一次同學聚會,我爸有點兒抑郁,當初的老工友一個個生活蒸蒸日上,退休后更是豐富多彩,一問才知道,原來養老金不是五千就是六千,真真是震驚了。
就連工齡較短的女性工友,都拿到了四千多,我爸喝了幾口悶酒,回家后只感嘆造化弄人。當年要不是看不上那點工資,想要下海闖一闖,也不至于自己現在拿著一兩千的養老金。
突然,我爸靈魂一問,“自己繳費,難道就不能領到5000元養老金嗎?”聽完之后,我默默開啟了一波測算,結果證明,靈活就業人員想要5000元養老金,并非不可能,但是成本很高。
下面【社保精算師】為你講解三個問題:
01、個人繳費,為何比企業職工要低
我們國家目前有兩種養老保險,一種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一種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本文所提的養老保險是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雖然名字叫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但是除了企業職工可以參保繳費外,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繳費,這類人群工作不固定,可以自己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統稱個人參保。
可細心的人發現了,個人參保的人養老金都比較低,也就是1000多元,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基本上在2000元以上,很少有1000多元的,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靈活就業人員整個群體,絕大多數是下崗職工再就業,臨時工,鐘點工,自由職業者,生活壓力本身就比較大,再省吃儉用繳納社保,一般也就熬個15年,還是繳納最低檔。
而且繳費時斷斷續續,經常斷繳,繳費比例低,退休時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比較低,再加上年限少,自然養老金就低了,這與是不是個人參保沒關系,而是與繳費年限、繳費比例有關。
02、個人參保,想要領5000元,怎么做到
通過自己個人繳費,想要在退休時領取5000元養老金,并非不可能。只不過,數據測算的結果說明,可能很難,因為需要堅持的繳費年限、繳費比例很高,具體看看下圖所示:
就以大連從1993年到2022年的繳費為例,靈活就業人員可選擇從60%到300%不等的檔次參保,假如繳納最低檔次,即便是繳費30年,恐難達到5000元養老金。
上述表格數據測算可知,如果靈活就業人員沒有過渡性養老金,僅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情況下,想要拿5000元養老金,最起碼得堅持30年繳費,繳費檔次在150%以上。
不考慮個人賬戶利息的話,想要穩妥地拿到5000元養老金,那就需要靈活就業人員參保200%檔堅持30年,至少44萬,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想必對于大多數人說都是不可能的。
03、個人參保究竟劃不劃算
幾乎所有的靈活就業人員,心里都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那就是個人繳費的錢數,有60%進入統籌賬戶,40%進入個人賬戶,就拿上述交了44萬來說,進入個人賬戶也就是17.6萬。
這就是他們覺得個人參保不劃算的根源所在!對比企業職工,統籌賬戶的費用是單位所承擔,個人承擔個人的費用,壓力就會小很多。
然而,買的不如賣的精,別看著企業像是“免費”為職工承擔統籌費用,職工壓力特別小,殊不知,這些人工成本早就計算在職工提供的勞動里了,嚴格來說也是勞動報酬的一部分。
而靈活就業人員因為這些費用全部從自己腰包里出,都是肉眼可見的賬戶額減少,自然心中多少有點不痛快,然而,養老金計算時不僅僅有個人賬戶養老金,還有基礎養老金。
再加上每年的漲幅,不到7年就能回本,只要健康長壽,養老金都會按時發放,按時上漲,這是晚年生活的最基本保障。你怎么看?如果你是自己繳費,你選擇哪個檔次?歡迎留言討論。【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馬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