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防癌體檢不是普查,也不是普通體檢,沒必要普通人群都要做......”近日,國家癌癥中心癌癥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的一番話掀起了軒然大波。不是說癌癥發現得越早越好嗎?體檢作為發現癌癥的有效方式,為什么腫瘤專家卻不建議人人都做癌癥篩查呢?陳
“防癌體檢不是普查,也不是普通體檢,沒必要普通人群都要做......”
近日,國家癌癥中心癌癥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的一番話掀起了軒然大波。
不是說癌癥發現得越早越好嗎?體檢作為發現癌癥的有效方式,為什么腫瘤專家卻不建議人人都做癌癥篩查呢?
陳萬青主任認為癌癥體檢和普通的體檢不同,它更加有針對性,也更加精細,它不是普通體檢,普通人沒有必要每年都做,因為普通人癌癥發病率不高,如果人人都去做癌癥體檢,那么就會加劇醫療資源的緊張。
針對這樣的背景,陳主任強烈建議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防癌體檢,而不是普通人每年都去做。這個觀點倒是與中國科學院的韓啟德院士的觀點有些類似,對于普通人來說,進行癌癥篩查,還可能會加劇過度診斷、加重心理負擔。
一、殘酷的真相:健康人做癌癥篩查,死亡率沒有下降
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一些早期篩查出癌癥后,其實死亡率也并沒有降低。韓啟德院士的說法并不是空穴來風,根據美國做過的關于前列腺癌的研究,研究人員將年齡55~74歲的76000位病人分為兩半,一半人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癌篩查,另一半人則不做篩查。
過了一段時間后,結果發現做篩查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患病率是108人/萬,不做篩查人群的患病率是97人/萬,這也就意味著做了前列腺癌檢查的人群出現的病人更多了。
早篩查手段不僅耗費與效益不成正比,部分癌癥查出來,還可能會傷害到病人自己。一旦患者通過早篩檢查出潛伏十年或二十年的癌癥,心理將會承受著難以預知的壓力負擔。由此可見,“早發現,早治療”這句話并不適用于所有的病癥。根據韓啟德院士的觀點,健康人群不必做普遍的癌癥檢查,高危人群則需要有針對性地檢查。
二、幾歲開始做癌癥篩查比較好?怎樣算高危人群?
雖然專家表示普通人不需要特意做癌癥檢查,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年齡自行做一些早篩。因為年齡也是腫瘤篩查的重要參考因素,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各種腫瘤的發病率是不一樣的。
55歲是肺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癥的高發期,普通人可以在55歲左右要進行相應檢查,高危人群篩查年齡則需要提前5~10年。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健康體檢與腫瘤篩查科主任張海燕認為以下5類人屬于高危人群:
1、 家族遺傳
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屬于高危人群,家族病史親屬包括三代以內的直系或旁系親屬。
2、 不良生活習慣
經常吸煙酗酒、長期熬夜、濫用藥物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罹患癌癥風險更高。
3、 長期接觸毒害物質
長時間大量接觸有毒有害、致癌物質的人群屬于患癌高危人群。
4、 生活環境被污染
生活環境被化學藥劑、重金屬等物質污染會使患癌幾率升高。
5、 被特殊微生物感染
曾遭受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感染的人群罹患癌癥的風險更高。
三、防癌體檢的那些套路,一一為你戳破
我們不僅要定期做好相應的防癌檢查,還要避免走進以下體檢誤區。
1、PET-CT查全身一步到位?坑你沒商量
由于PET-CT可以進行全身掃描,有助于發現人體上下直徑超過5毫米的癌癥,良性腫瘤以及診斷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因此很多人誤認為做了PET-CT便可以高枕無憂。
事實上,PET-CT不僅價格昂貴,對人體還有輻射影響,而且在實際應用中,由于腫瘤的多樣性與復雜性,還不一定能查出癌癥。據了解,PET-CT查一次近萬元,并不適合作為普通體檢項目。
2、抽血只查腫瘤標志物?大概率會漏診
不少人會把腫瘤標志物看成檢查腫瘤的標準,認為從腫瘤標志物便可以檢查出身體是否患有癌癥。其實,這種認識有偏差,雖然腫瘤標志物是重要的檢查項目,但它只是一種普通的檢查手段,并且腫瘤標志物升高并不一定表示得癌,患癌后腫瘤標志物也不一定會升高。
3、做基因檢測防終生?又貴又不準
目前有不少流言聲稱做基因檢測可以防范終生。實際上,這種說法并不科學。第一,多數發生的癌癥和某些基因的關系尚未清晰明確,因為很多癌癥是多基因與多因素共同導致的。
第二,現在還沒有特殊的干預手段可以消除經過基因篩查診斷出來的某些風險較高的腫瘤,所以還是要進行定期檢查。此外,腫瘤基因檢測的性價比不高,每次檢測費用為3000元-30000元,每次的成本可能只有500元-5000元。
四、劃重點:靠譜的癌癥篩查怎么做?
想要科學進行防癌檢查,可以參考以下的建議。
1、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胸部CT。
2、乳腺癌:高危人群人群每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檢查,超過70歲則每兩年做一次。
3、胃癌:高危人群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4、肝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肝功能檢查或甲胎蛋白等。
5、食管癌:有不良飲食習慣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6、胰腺癌: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抽血化驗,或腹部B超。
7、結直腸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腸鏡。
8、宮頸癌:已婚、有性生活史超過三年的女性,21~29歲每2~3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30~65歲則每3年檢查一次。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科學進行檢查才能有效防范各種疾病。普通人也沒有必要過度檢查,反而是高危人群,或者有癥狀的人群應該密切關注自己身體健康,當然了,也并不是說普通人沒有必要做癌癥篩查,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來具體安排。
參考資料:
[1]《癌癥篩查和常規體檢一樣每年都要做嗎? | 國家衛健委在線訪談 》搜狐健康.2022-04-17
[2]《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我為什么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癥篩查!很可能害了自己!》.健康時報.2017-08-17
[3]《美國將「防癌初篩」年齡提前5年,一表匯總最該“早篩”的人》.大生命時報.2021-04-01
[4]《癌癥可以被預防,這10大錦囊請收好》.新華網.2021-02-04
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