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棉花風波又起。國內棉花期貨受到一定壓力。截至3月25日收盤,國內棉花期貨主力合約2105的報價回落至14890元/噸,盤中一度跌至2月以來最低點14665元/噸,幾乎回吐了2月以來的所有漲幅。不過,新疆棉花企業與棉戶并未因此蒙受較大損失。一
棉花風波又起。國內棉花期貨受到一定壓力。
截至3月25日收盤,國內棉花期貨主力合約2105的報價回落至14890元/噸,盤中一度跌至2月以來最低點14665元/噸,幾乎回吐了2月以來的所有漲幅。
不過,新疆棉花企業與棉戶并未因此蒙受較大損失。
一位期貨公司棉花領域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春節前大量棉花下游企業集中到新疆采購補充庫存,新疆棉花企業與棉戶已早早鎖定了種植銷售利潤。即便仍有部分棉花庫存的新疆棉花企業,也通過期貨市場沽空套保規避了價格波動風險。
上述分析師透露,2月上旬棉花期貨價格一路漲至17080元/噸期間,不少新疆棉花企業通過在16000-17000元/噸開展沽空套保,幾乎獲得比去年高出逾6%的種植銷售收益。
在上述期貨公司棉花領域分析師看來,新疆棉花企業與棉戶之所以積極參與期貨套期保值操作,一個重要原因是新疆地區棉花種植產量持續增加,加上棉花價格波動加大,他們已將期貨市場套保視為新的銷售渠道與鎖定利潤路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由于2020年棉籽收購價格較高,加之下游軋花廠掀起搶收潮,政府農業補貼發放及時,今年新疆地區棉花種植意向明顯增加,不少新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隨之提升。
“目前我們通過舉辦期貨知識講座等形式,引導新疆棉花企業、棉戶加大期貨市場套保操作,給種植棉花獲益提供更全面保障。”一位期貨公司負責人指出。
棉企借期貨套保規避“過山車”
“春節前,很多內地下游企業都跑到新疆搶購棉花。”一位棉花貿易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方面是就地過節政策影響,棉花下游企業開工量驟增,對棉花的補庫存訴求極其強烈;另一方面疫情導致不少國家服裝訂單難以交付,全球大量服飾訂單紛紛涌入供應鏈率先恢復的中國,進一步推高了棉花需求。
今年1月,中國棉花協會對全國12個省市和新疆自治區共2771個定點農戶進行的棉花交售進度情況調查顯示,臨近春節,國內棉花價格上漲,棉農交售積極。按照被調查戶產量及采摘、交售量計算,截至1月31日,全國棉花交售進度為99.06%,同比高0.5個百分點;棉花交售平均價格為6.7元/公斤,同比上漲14.33%,環比上漲3.08%。分區域而言,新疆棉花交售已經結束。
在上述棉花貿易商看來,這讓新疆多數的棉戶與棉花企業避開了2月以來的棉花期貨過山車行情。
受美國農業部在月度供需報告中下調全球2020-2021年度棉花年末庫存預估、以及持續上調消費量及出口量的影響,加上全球通脹交易升溫,2月以來美國ICE棉花期貨漲幅逾10%,一度創下過去兩年以來最高值,帶動國內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從15000元/噸持續上漲,一度觸及17080元/噸的年內高點。
但是,棉花期貨上漲潮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此前下游企業瘋狂補庫存,導致國內棉花工業商業庫存高企,棉花期貨價格從2月底開始回落,如今基本回吐了2月以來的全部漲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在棉花期貨大漲大跌期間,新疆棉花企業的套保操作相當積極。比如部分企業在16000-17000元/噸附近做了沽空套保,套保規模超過今年銷量的40%;還有部分棉戶開展分批套保操作,分別在15000元、16000元、16500元、17000元每噸開展沽空套保操作,每次沽空套保的規模占其種植量的10%-15%不等。
上述期貨公司分析師坦言,目前新疆棉花企業的持棉成本并不低,南疆地區約在16000元/噸附近,北疆地區在15500元/噸左右。在下游企業因庫存高企而采購意愿減弱的情況下,新疆棉花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逢高沽空套保,不失為對沖持棉成本與鎖定種植銷售利潤的一個好辦法。
而且,目前新疆地區的棉花基差交易明顯增多。
所謂基差交易,主要指特定大宗商品在某個特定時間與地點的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差。由于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因此基差定價一方面更準確地反映當前大宗商品最新的供需狀況變化;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規避基差價格大幅波動風險。
在上述分析師看來,以往新疆棉花企業主要接受點價與掛單交易,但隨著棉花價格波動加大導致買家“毀約”幾率增加,目前他們對基差交易的接受度正日益增加。
貿易商囤貨待漲“盼解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由于棉花期貨大起大落,棉花貿易商的日子有些難過。
“在春節期間棉花價格快速上漲期間,不少棉花貿易商選擇了囤積貨源,待漲而沽。如今棉花價格下跌,且下游企業補庫存意愿減弱,他們如何消化手里的棉花庫存,成了一個大問題。”前述期貨公司分析師透露。
相比棉花企業與棉戶,這些貿易商在棉花期貨市場的套保操作力度更加“凌厲”。不少貿易商將手里的皮棉庫存做了100%套保。究其原因,是當前棉花現貨交易價格比期貨價格略高100-200元每噸,通過期現套保操作,這些貿易商能獲得相應收益,進而緩解持續持有庫存的財務壓力。
“隨著5月棉花銷售旺季來臨,我們仍有機會賣出一個好價錢。”上述棉花貿易商告訴記者。當前棉花風波,并未對貿易商期貨套保與交易策略帶來實質性影響。貿易商目前最關注的,一是其他國家能否盡早修復服裝產業供應鏈,導致流向中國的服裝訂單回流;二是美國財政刺激計劃與強勁經濟復蘇前景是否會觸發通脹預期再度升溫,提振棉花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除了棉花貿易商加大期貨套保力度,越來越多投資機構超配大宗商品CTA策略,也無形間加大了棉花期貨交易活躍度,給棉花貿易商、棉花企業與棉戶創造更多元化的沽空套保鎖定利潤的機會。
對此,銀河期貨總經理助理兼資產管理部負責人郝剛表示,目前不少投資機構正在超配管理期貨類策略,究其原因,一是它與其他主要大類資產有著低相關性。有機構統計發現,管理期貨類CTA策略與傳統股票、債券策略相關系數都在0.2附近,相關性很低,是多元化配置分散風險非常好的品種;二是管理期貨類CTA策略多年以來業績表現相對穩健可觀,除了去年獲得約30%收益率,從2012年開始,CTA策略平均收益率都是正回報,平均達到15%左右,最近4-5年最大回撤值不超過10%,算是一個非常小的收益回撤。
“若棉花期貨交易持續活躍,價格發現功能日益增強,我們就能說服新疆等地區棉花企業持續加大期貨套保操作,規避市場波動風險同時,拓寬全新的產銷渠道。”上述期貨公司負責人指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責編:李劍華,實習生陳瑩琪
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