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冠心病是心臟病的一種類型,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體,且呈年輕化趨勢。據統計,我國冠心病患病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患病率逐年增加。顯然,冠心病已然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癥狀、心電圖、
冠心病是心臟病的一種類型,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體,且呈年輕化趨勢。據統計,我國冠心病患病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患病率逐年增加。顯然,冠心病已然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癥狀、心電圖、運動實驗、核素心肌顯像、動態心電圖、心臟超聲和血管內超聲、冠狀動脈造影等。其中,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冠狀動脈造影是怎么做的?
冠狀動脈造影是一種微創檢查,在手術前會先注射少量麻藥,然后經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送入導絲、導管,在X線的幫助下,將導管的尖端一直送到心臟的冠狀動脈。然后注入高比重的造影劑,對左右兩根冠狀動脈進行造影檢查,以便清晰分辨冠狀動脈及其分支有無狹窄、狹窄部位以及狹窄程度,檢查側支循環與左心室功能情況。
穿刺順利的況下,通常需要花費15-20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手術后需要止血,由于穿刺局部傷口很小,約2毫米,一般不需要進行縫合處理,采用壓迫或包扎等止血方式即可。
哪些人需要做冠狀動脈造影?
在三級醫院,做一次冠狀動脈造影的價格大約在4-5千元左右,這確實不是一筆小費用。但是,對于需要做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來說,一定不要因為心疼錢而拒絕檢查。冠狀動脈造影作為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可對冠狀動脈的病變程度及范圍、病變的性質等作出明確的診斷,對臨床治療有很好的指導性作用。
如果您是以下人群之一,醫生會建議做冠狀動脈造影: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有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
3. 有胸悶、胸痛癥狀,高度懷疑有冠心病的病人;
4. 冠狀動脈支架術后或外科搭橋術后再發心絞痛的病人;
5. 某些需要做重大手術的病人;
6. 無法解釋的心電圖異常需排除冠心病的病人;
7. 經冠脈CT檢查有血管嚴重狹窄的病人。
冠狀動脈造影有風險嗎?
雖然冠狀動脈造影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這畢竟是一項有創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理論上說,冠狀動脈造影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有:穿刺點出血或水腫、造影劑過敏、造影劑腎病等,還有一些罕見的風險,包括心律失常、心絞痛發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痙攣、冠狀動脈夾層、冠狀動脈穿孔等。
看到這里,各位讀者朋友莫要恐慌,這只是理論上可能發生的風險。在實際檢查中,這些風險發生率是非常低的。即使有個別患者發生了上述風險,絕大多數情況都不會構成嚴重影響,并且熟練的操作者會使手術風險降得更低。
總之,對于具有冠狀動脈造影適應癥的人群來說,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建議,該做則做。對于沒有必要做該項檢查的人群來說,強行造影只會徒增風險。
劉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