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不少人體檢后,被告知身體某個部位長了息肉……息肉,其實就是塊多余的“肉”,或叫贅生的“肉”,在你的體內空腔臟器由黏膜覆蓋的內表面上,從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到子宮、膀胱,都是息肉喜歡生長的地方。醫生就按我們生長的部位給我們命名,譬如“鼻息肉
不少人體檢后,被告知身體某個部位長了息肉……
息肉,其實就是塊多余的“肉”,或叫贅生的“肉”,在你的體內空腔臟器由黏膜覆蓋的內表面上,從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到子宮、膀胱,都是息肉喜歡生長的地方。
醫生就按我們生長的部位給我們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腸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長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就叫“多發性息肉”。
這些多余的“肉肉”,有的可能是癌癥的前期征兆,有的卻不用過多在意。
大腸息肉
李先生52歲,前不久因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做了腸鏡檢查,發現有一個8毫米的息肉,醫生建議可在內鏡下切除。腸息肉一定要手術切除嗎?
福建省腫瘤醫院 內鏡中心主任 施宏:
凡從結直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贅生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大腸息肉。
良性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類。
非腫瘤性息肉如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與腸癌發病關系不大。
而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結腸腺瘤演變成癌所需時間約為5~15年。
要特別警惕右半結腸部分的鋸齒狀息肉,其可能是鋸齒狀腺瘤,癌變幾率高于傳統腺瘤。
一般而言,直徑小于2cm、表面結構規則、帶蒂、活動良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直徑大于2cm、表面結構紊亂、伴有自發出血、潰瘍,活動度差的息肉樣腫物則惡性的風險較大。
息肉是否切除及如何切除,要根據腸鏡下判斷。
一般而言,直徑較小、形態規則的息肉,可在腸鏡下直接活檢或圈套切除。
直徑較大、位置困難、或高度懷疑癌變的息肉,可先對可疑區域活檢獲取病理,或采用腸鏡下黏膜下剝離技術(ESD)整塊切除。
對有淋巴結轉移風險的患者,建議追加外科手術。
此外,多數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只當息肉較大較多時才會出現便血、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等表現。
因此,目前主張45歲以上人群,無論有無癥狀都要做次腸鏡檢查。
而有吸煙飲酒、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或已出現上述癥狀者,更應進行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及時切除,并根據切除息肉的病理,決定后繼隨訪方案。
鼻息肉
還在上小學的晨晨鼻塞癥狀越來越重了,還伴有流鼻涕,剛開始一家人以為是感冒,后來又懷疑是鼻炎,試了很多鼻炎治療方法,但收效甚微。醫生發現,小王鼻部有個息肉,建議盡早手術治療。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 梁永輝 副主任醫師:
鼻息肉是鼻腔鼻竇炎癥黏膜形成的帶蒂的或廣基的良性腫物小腫瘤,多發于成人,但兒童也可出現。
息肉雖為良性,但堵塞鼻腔,會導致鼻塞、睡眠打鼾,甚或影響嗅覺;后鼻孔息肉壓迫咽鼓管咽口,可導致耳悶、耳鳴,甚至聽力下降。
鼻息肉影響鼻腔引流,會嚴重影響鼻竇炎藥物治療效果。息肉膨脹性生長,甚至造成外鼻畸形-“蛙鼻”。
因此,只要條件允許,仍建議盡早切除鼻息肉,并予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由于鼻息肉大多繼發于慢性鼻-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如果鼻腔炎癥未予很好控制,鼻息肉極易復發,所以,鼻息肉治療以藥物與手術相結合的綜合治療為主,術后定期復查,密切隨訪。
鼻息肉一般不癌變,但要警惕鼻腔部分惡性腫瘤,或有惡性傾向的腫瘤,外表與鼻息肉相似,甚或合并生長,如嗅神經母細胞瘤、內翻乳頭狀瘤等,應盡早活檢鑒別。
聲帶息肉
36歲的李老師,近來感到說話聲音嘶啞,喝了羅漢果茶,含了潤滑藥都沒有很好地緩解。在休息一段時間仍無改善后,李老師到醫院做了檢查,發現聲帶竟然長息肉了。
梁永輝 副主任醫師:
聲帶息肉好發于老師、導游、歌手、商販等容易長期用聲過度的職業,另外,部分發音不科學的“K歌一族”,以及長期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均是聲帶息肉的好發人群。
感冒等咽喉部急性炎癥可出現聲音嘶啞,注意聲音休息,經過積極治療,一般在一周左右好轉。
聲帶息肉引起的聲音嘶啞呈持續性,如果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并且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建議及時就醫,可行喉鏡檢查,排除聲帶息肉以及肥厚性喉炎、聲帶白斑、腫瘤等。
對嗓音要求較高的聲帶息肉患者以及聲帶息肉較大,有可能影響呼吸的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術后予以嗓音訓練。
宮頸息肉
李女士今年39歲,體檢報告顯示她有宮頸息肉。宮頸息肉會癌變嗎?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 何心勤 副主任醫師:
宮頸息肉是因為宮頸管粘膜受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后增生形成的。
宮頸息肉蒂部多位于宮頸管內,脫出宮頸管口的息肉多呈水滴樣露于宮頸口,小的如米粒、綠豆,大的有黃豆甚至拇指大小。
大部分息肉無明顯臨床癥狀,部分息肉組織較脆,性交或婦科檢查的時候會出現接觸性出血。
絕大部分宮頸息肉是良性的,但在長期慢性炎癥的刺激下或同時合并高危HPV感染,息肉也可發生“突變”行為,出現不典型增生改變,甚至癌變。
發現宮頸息肉應及時摘除,并將標本送病理檢查,排除可能發生的惡性改變。
宮頸息肉容易復發,摘除排除惡性病變后建議每年做婦科檢查。
來源: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劉偉芳/文
編輯:冰闊落
#體檢#
金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