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腸鏡,很多朋友就心里發怵,想象著用一根細長的管子在身體里穿梭,那滋味聽說連東北大漢都扛不住,當然是能不做就不做了,更別提主動要求做了。但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兩個案例,其中一位是腸鏡的獲益人,多虧它,才躲過癌癥的“魔掌”。案例一:女,56
說起腸鏡,很多朋友就心里發怵,想象著用一根細長的管子在身體里穿梭,那滋味聽說連東北大漢都扛不住,當然是能不做就不做了,更別提主動要求做了。但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兩個案例,其中一位是腸鏡的獲益人,多虧它,才躲過癌癥的“魔掌”。
案例一:女,56歲,退休一年
這位患者去年做過一次全身體檢,情況很好,沒有什么太大毛病,平時也沒出現消化不適,這次來做腸鏡純粹是“臨時決定”,就是因為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了一句話“中年人必須做一次腸鏡檢查”,然后她想到自己去年因為害怕沒有做腸鏡,想著會不會有什么狀況沒有查出來,于是就來了。
真是想什么來什么,探頭剛進入不久,就發現一個異常隆起,經驗告訴我,這是一個早期癌癥,于是和患者家屬談話,建議他們做手術,把腫瘤先切除,然后再送檢。手術很成功,隨后病理檢查結果也出來了,確實是早期直腸癌。患者很開心,幸虧來檢查了,若是遲來一年或半年,真不敢想象會變成什么樣子。
案例二:女,65歲,便秘一年
第二位患者是有癥狀了才到醫院來檢查的,便秘剛發生的時候,醫生就建議她檢查,但是她覺得自己歲數大了,便秘很正常,就拒絕了,這次前來就診,醫生再次建議檢查,在家人的勸說下她才同意。
檢查后她的結腸中發現一個已經癌變的腫瘤,堵塞了大部分空間,所以才排便困難,已經發展到中期,患者非常后悔,現在除了要手術,還要綜合治療。
大家是不是很羨慕第一個患者呢?但是捫心自問,在這之前,有多少人對腸鏡有偏見?很多人對它不了解,從朋友或親戚那里聽說幾句,自己就莫名恐懼起來,死活不肯做檢查,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是不會妥協的。正因如此,像第一個患者這樣幸運的案例才很少,而像第二個患者這樣的案例卻很多。
做腸鏡到底痛不痛?和你想得不太一樣
這是廣大網友最關心的問題,痛不痛和醫生的技術有關,也和每個人的忍耐力有關,如果你怕痛,可以選擇無痛腸鏡,價格會比普通的貴一些,在這里主要和大家介紹一下普通腸鏡。
做腸鏡前兩天最好吃些流食,帶渣子的紅薯、芹菜、玉米之類的要少吃,因為檢查前要喝瀉藥,保證腸道徹底排空。很快你就會感覺有便意,這時只要順心本心把它釋放出來即可,當大便合格后,護士會安排你拿號等待。
害怕是人的本能,特別是即將面對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更容易慌張,一緊張,對疼痛就越敏感,所以,減輕疼痛的方法就是放松,腦袋里想些別的轉移注意力。當探頭剛進入的時候,你會覺得脹脹的、辣辣的,然后又會涼涼的,在拐彎處有一些疼痛,隨著充氣增加,腹脹更加明顯,有想排便和排氣的錯覺,如果檢查順利,大概一刻鐘就能結束。總的來說,沒有那么可怕,也沒那么痛。
除了做檢查,你的“粑粑”也是腸癌信使,每次拉完后別忘了看一眼
大便里面有血,可能是痔瘡,也可能是腸癌
“天哪,大便出血了!”出血是驅使很多人前來檢查的重要原因,他們看到血非常慌張,不確定到底是痔瘡還是腫瘤。可以從血液和大便的狀態來初步判斷,如果血液粘附在糞便表面,糞水是鮮紅的,是痔瘡的可能性較高,如果血液和糞便混合在一起,顏色是暗紅的,是腫瘤的可能性較高。
一天拉三次和三天拉一次,哪個才是腸癌?
這個問題經常有人問,其實,這兩個都有可能是正常的,每個人的大便習慣不同,咱們不用和別人比,就和自己比,最近一兩個月排便習慣是否發生明顯改變,如果一直都是這個頻次,就不用擔心,如果明顯和以往不同,就要警惕了。它還有可能出現“身材”上的變化,比如說變細了、變黏稠了、表面還有凹痕,對于這種不正常情況也要重視。
腸鏡就像腸道的探測儀,便便就像腸道的通訊員,它們都會告訴你腸道真實的情況,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及時檢查,不要對腸鏡抱有恐懼心理,為了健康著想,做個檢查又有何懼?最后說一句,中年人每隔三年檢查一次是非常有用的,別等出現癥狀了再后悔。
高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