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內容和圖片,征得主人公同意,首發于“向日葵兒童”,轉載需授權。在知乎上關于“什么是奇跡?”的問題下面,有一條回答是這樣說的:“奇跡是什么:多少種巧合的基因排序,才能把你造就出來,無論你是出彩的神人,還是暗淡的存在,你都應該珍惜自己的存在
本文內容和圖片,征得主人公同意,
首發于“向日葵兒童”,轉載需授權。
在知乎上關于“什么是奇跡?”的問題下面,有一條回答是這樣說的:“奇跡是什么:多少種巧合的基因排序,才能把你造就出來,無論你是出彩的神人,還是暗淡的存在,你都應該珍惜自己的存在,因為你的存在就是一種奇跡。”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奇跡。在小金子人生中的第一年,她便經歷了重重難關,但她卻堅挺地與命運、與病魔抗爭,這是屬于她的生命閃閃發光的故事。
采訪&撰稿 | 李想
責編 | 依伊、博雅
排版 | 潔怡
校對 | 欣玥
7個月的女兒肚子硬邦邦,省會城市確認肝母細胞瘤
2018年4月,小金子出生在河南南陽。11月中,金子媽媽像往常一樣為孩子在飯后揉肚子 “順順氣”,卻意外發現孩子右側肋骨下面“硬硬的”,多出來了一塊。這對新手爸媽想到孩子只有7個月大,平時也很活躍,沒有什么異樣,并沒有太在意。
一周后,媽媽帶著金子去姥姥家玩,有經驗的姥姥摸著金子的肚子,覺得有些不對勁,當晚便開車去了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做了B超。
B超結果顯示金子的肝臟占位,要求住院進一步檢查。醫生還給出了初步判斷:“80%是惡性腫瘤,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去鄭州更專業的醫院。”
這個消息給了小夫妻倆當頭一棒,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7個月大的女兒會和惡性腫瘤沾上關系,害怕失去女兒的恐懼襲來,一向堅強的金子爸爸,緊緊地抱著女兒哭了出來。
第二天,夫妻倆便帶著女兒去了鄭州。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外科,金子被安排了一系列檢查,最終被確診為肝母細胞瘤。
小科普
肝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占兒童肝臟腫瘤的90%左右。
肝母細胞瘤癥狀取決于腫瘤大小及是否轉移,早期多無癥狀,患兒常因偶然發現的腹部腫塊就診,其他臨床變現有腹部鼓脹、腹痛、食欲減退、頭暈、嘔吐等,大多數患兒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異常升高。
肝母細胞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結合化療,在治療前,一定要綜合評估,如果患兒有遠處轉移,需要先給予化療。目前,肝母細胞瘤總體生存率在80%左右。
瘤體11公分包裹膽囊,直接化療孩子撐不住
確診之初,孩子體內的瘤體就已經達到了11公分,還沒等夫妻倆反應過來,治療的第一個難題就來了:先化療還是先做手術?
金子媽媽由親戚介紹,加入了當地的一個肝母細胞瘤QQ群,在群里向有經驗的病友咨詢。大家的說法不一,有的病友選擇先化療把瘤體縮小之后,再手術,這樣風險較小;也有的病友建議可以先手術再化療。
而彼時小金子體內的瘤體不僅體積很大,且已經將膽囊包裹住。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很快就會將肝臟主血管侵蝕,到那時手術的難度將非常大。
醫生擔心金子的年齡太小,直接化療孩子可能會撐不住。再衡量目前體內瘤體的情況,建議先手術再化療,還安慰金子的爸媽:“手術由有經驗的主任做,可以將瘤體剝離干凈,大可放心。”
聽從醫生的建議,小金子在11月20日進行了瘤體切除的手術,膽囊也被一并切除了。
術后,金子被轉到小兒內科,金子爸爸帶著孩子的診療結果,只身前往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由上海專家和鄭州醫院會診,制定了金子術后總計六個療程的化療方案。
急性腎衰無法透析,ICU傳出兩次病危通知書
手術后的一周,為了能保證最佳的治療效果,等身體稍一恢復,小金子便開始了第一次化療。化療藥物對金子的身體反應很大,她還不會說話,開始嘔吐,拒絕吃藥,也拒絕進食。
正當父母面對金子的反應手足無措的時候,更棘手的事情發生了。
藥物對金子的腎臟造成了損傷。化療開始后不久,孩子身上出現浮腫,排不出尿來,醫生開的利尿藥物也不起作用。到了化療的第五天,金子出現抽搐、腎性高血壓導致急性腎衰,住進了重癥監護室。
針對急性腎衰,一般兩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進行透析治療,可金子只有7個月大,沒辦法透析,醫生也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只能觀察,靠孩子自身的力量恢復。
重癥監護室里小金子離開爸爸媽媽,要自己度過“鬼門關”。在這里,她的手腳都被固定在床沿上,身上插滿了各種儀器,進食也只能通過胃管來實現。
金子在重癥監護室里住了一個月,最開始的一周不允許探視,爸爸媽媽只能守在門外,等待每天下午固定時間,由醫生向家長通報孩子的情況。
“金子住在重癥監護室的那些日子,我們最怕的就是被醫生叫到名字,因為沒被點名就代表著孩子還好,一旦被叫到名字,就是一張病危通知書。這期間我們收到了兩次孩子病危的通知,我和孩子爸爸還有奶奶,坐在門外,手里拿著那張‘白條’,真的非常無助,只能痛哭。”金子媽媽回憶道。
萬幸的是,經過在重癥監護室一個月的治療,金子挺過了這一次“鬼門關”!但由于腎功能嚴重受損,達不到化療的指標,金子的爸媽只能帶著孩子先回到在鄭州的出租的房子內,等金子身體慢慢恢復,再進行后續的療程。
然而就在金子在出租屋恢復身體,等待化療機會的一個月期間,她在家再次抽搐,因腎性高血壓第二次住進了重癥監護室。
這次的情況比第一次還要危急,幾個月大的寶寶血壓甚至比成人的高血壓還要高,醫生當即下了病危通知書,并善意地建議金子媽媽:“孩子的腎這么糟糕,還有高血壓,沒法繼續化療了,與其這樣煎熬,不如就讓她開心快樂地度過剩下的時間吧!”
金子媽媽想到自己的寶寶,幾個月大的孩子都沒有放棄,家長怎么能輕言放棄?“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使是最后的希望,也要緊緊攥住,與命運抗爭!
又經過在重癥監護室兩周的治療,金子的各項指標趨于穩定,在2019年3月2日出院了。
上海會診醫生說先保腎,小金子奇跡恢復
出院在家的金子,由于腎功能異常,一直不能開始第二次化療,父母擔心惡性腫瘤會轉移到其它器官,心急如焚。
6月24日,金子的爸媽聽從鄭州主治醫生的建議,帶著金子去上海做派特CT檢查,尋求上海專家的幫助,專家說:“要先保腎,這孩子已經好了,不需要再化療了,再化療腎就保不住了。”
“不用再化療,是沒有救的意思嗎?”金子的爸媽揣著專家的意見,心里卻更忐忑了。兩位新手爸媽雖然心如刀絞,卻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救自己的女兒……
從上海回來后,遵從醫生“先保腎”的建議,金子暫停了第二次化療的療程,靠藥物慢慢恢復腎功能。
這期間,父母帶著金子每半個月去醫院檢查一次,慢慢地卻發現孩子的各項指標都在好轉,腫瘤標志物的指標竟然恢復正常了!金子的主治醫生都表示這真的是奇跡!
如今的小金子3歲零3個月了,非常活潑,也十分喜愛唱歌。雖然還在服用護腎的藥物,但用媽媽的話說,小寶寶“白白胖胖,充滿希望”。
金子媽媽在回憶孩子患病的經歷時,仍然覺得膽戰心驚,不堪回首。
作為一位年輕的媽媽,在孩子患病之前,她還是一個被老公和家人呵護的小女生,但經過這一番經歷,還有家人的支持、病友的鼓勵、來自陌生人的善良,都讓她有了徹頭徹尾的成長。
她相信,無論未來有再大的風浪,一家人也會始終樂觀堅強地走下去。
小金子出生之后,金子媽媽對這個懷抱中的幼小生命充滿了浪漫的暢想:“希望她學習舞蹈,練習器樂,成為一個自信陽光、有安全感的小公主”。
如今,再談到對孩子未來的期盼時,金子媽媽說,就像電影《你好,李煥英》里的臺詞一樣:“我的女兒,我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好。”
采訪手記
讀完這篇文章,也許您也會對幾個月大的小金子的治療經歷感到心驚肉跳,而又慶幸萬分。這就是生命的力量,是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奇跡”。
如果生命中注定會有這些不期而至的疼痛和悲傷,不要害怕,因為對于人類來說,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愛和陪伴,樂觀和堅守,終將會帶領我們,跨過苦難,走向幸福。
王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