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重慶高晉生物科技公司宣布成功完成硼中子俘獲治療(簡稱BNCT)抗癌硼藥中試,下一步將進入各大專業機構進行實驗和應用。該技術可30分鐘消滅癌細胞,主要針對黑色素瘤、腦癌、神經膠質瘤等惡性腫瘤。值得一提的是,BNCT抗癌硼藥預計2023年
近日,重慶高晉生物科技公司宣布成功完成硼中子俘獲治療(簡稱BNCT)抗癌硼藥中試,下一步將進入各大專業機構進行實驗和應用。該技術可30分鐘消滅癌細胞,主要針對黑色素瘤、腦癌、神經膠質瘤等惡性腫瘤。
值得一提的是,BNCT抗癌硼藥預計2023年用于臨床,有望成為我國首款上市抗癌硼藥。此外,高晉生物副總經理及項目負責人蔡紹暉表示,BNCT治療方式的治療成本可有效控制在10萬元人民幣左右,讓腫瘤患者有錢可醫。
此前(2020年3月),世界上第一臺加速器BNCT設備和硼藥物正式獲得了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批準,并已經開始接收患者。這是硼中子俘獲療法在世界上首次正式進入臨床應用。
目前,國際上單就一種BNCT廣泛使用的靶向硼藥苯丙氨酸的衍生物(簡稱"BPA" )來說,已證明在包括復發性頭頸癌、惡性腦瘤、黑色素皮膚癌、骨肉瘤、乳癌、肺癌等在內的多種實體腫瘤上有顯著可靠的療效。此外,未來隨著新型加速器BNCT技術對中子品質的不斷提升,以及更多新的靶向分子藥物的出現,BNCT有望快速成為惡性腫瘤治療的一線治療手段。
什么是硼中子俘獲療法?
硼中子俘獲療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將硼化合物遞送至癌癥病灶,并用中子射線照射以通過與硼的核反應來破壞癌癥。
治療時先給患者注射一種含硼的藥物,這種藥物與癌細胞有很強的親和力,會迅速聚集在癌細胞內,而在其他組織內分布很少。隨后對病灶進行中子照射,時長在1小時內,整個治療過程一般只需照射一次。當照射的中子被癌細胞內的硼俘獲,通過核裂變,釋放出殺傷力極強的射線。
中子射線比X射線具有更高的能量并可以到達體內深處,因此該療法可用于深部區域的癌癥。這種射線的射程很短,只有一個癌細胞的長度。硼中子俘獲療法不同于傳統的放療,對正常細胞幾乎沒有任何損傷,原則上只需照射一次即可。因此,BNCT又被譽為繼化療、放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后的“第五療法”。
硼中子俘獲療法的臨床依據
1
惡性腦腫瘤
雖然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是惡性腦腫瘤的一種有前景的治療選擇,但對于立即危及生命的終末期腦腫瘤患者的最佳BNCT參數仍不清楚。
在臺灣開展的一項研究中,納入了34例危及生命的終末期腦腫瘤患者進行BNCT,并分析了生存結果與BNCT參數之間的關系。
在BNCT之前,進行了磁共振成像(MRI)和18F-BPA-PET分析,以確定 18F-BPA的腫瘤位置/分布和腫瘤與正常組織的攝取比(T/N 比)。
研究結果表明,客觀緩解率(ORR)為50.0%,疾病控制率(DCR)為85.3%,中位總生存期(OS)為7.25個月,腫瘤特異性生存期(CSS)為7.8個月,無復發生存期(RFS)為4.18 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獲得完全緩解(CR)的患者的中位OS為17.66個月、CSS為22.5個月和RFS為7.5個月。未觀察到嚴重不良事件(≥3級)。
綜上所述,對于已經用盡所有可用治療方案且處于立即危及生命的狀況的惡性腦腫瘤患者,BNCT可被視為延長生存期的治療方法。
2
黑色素瘤
2020年的一項研究評估了BNCT治療皮膚黑色素瘤的長期臨床結果。2003年10月至2014年4月共治療8例患者(8個病灶),他們的年齡從48歲到86歲不等。所有病灶均為原發病灶,均位于足底或面部。沒有患者存在區域淋巴結受累、遠處轉移或活動性繼發性癌癥的證據。臨床分期為 cT1-2N0M0,表現評分<2。
共有8例患者接受了評估,6例患者達到了完全緩解(CR),而2例患者則表現為部分緩解(PR)。該隊列的總疾病控制率為88%。長期隨訪期間從未發生任何> 2 級的不良反應。
該研究結果表明,當廣泛局部切除不可行時,BNCT可能是治療早期皮膚黑色素瘤的一種有前途的治療方式。
3
頭頸癌
在這項開放標簽的II 期JHN002試驗中,評估了BNCT對復發性或局部晚期頭頸癌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終點是客觀緩解率(ORR)。
該研究共納入了8例復發性鱗狀細胞癌(R-SCC)和13例復發/局部晚期非鱗狀細胞癌(R/LA-nSCC)患者。
所有患者的ORR為71%;在R-SCC患者中,完全緩解(CR)為50%,部分緩解(PR)為25%,2年總生存率(OS)為58%;在R/LA-nSCC患者中,CR為8%,PR為62%,2年OS率為100%。
經常觀察到的不良反應包括脫發(95%)、淀粉酶血癥(86%)和惡心(81%)。
這些數據表明,對于復發性鱗狀細胞癌和復發/局部晚期非鱗狀細胞癌患者,BNCT是一種有前途的治療選擇。
4
經硼中子俘獲治療后存活32年
一名39歲男性因 II 級星形細胞瘤(與彌漫性星形細胞瘤相容,WHO 2016年標準中未另行規定)接受了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手術后他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但在7年后,突發癲癇,健康狀況惡化。因此,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術。
由于先前的放射治療,在第二次手術中移除的腫塊大多是壞死的。隨后25年,患者沒有復發跡象,除抗癲癇藥物外,不需要任何治療。他以殘疾人的身份在上市公司工作到65歲,從事一些輕松的工作。這個案例表明了BNCT的有效性,即使對于相當低級別的星形細胞瘤也是如此。
參考來源:
https://www.neuboron.com/frontier/41.html
https://www.neuboron.com/frontier/288.html
https://www.neuboron.com/frontier/42.html
【重要提示】本公號【家屬說】文章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
何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