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縱觀40年時間,中國經濟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GDP總量從80年代的4000多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20年101.6萬億人民幣,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例也從2%上升到17%。讓人值得欣慰的是,在現在這個賺錢機會到處有的時代,只要你肯付出努
縱觀40年時間,中國經濟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GDP總量從80年代的4000多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20年101.6萬億人民幣,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例也從2%上升到17%。
讓人值得欣慰的是,在現在這個賺錢機會到處有的時代,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不要太懶惰,回報就會源源不斷地光顧你。目前,人均GDP已經連續兩年超過7萬元,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有錢人也越來越多。
不過,每個人的圈子不同,對金錢的感知也會不一樣。這就好比三四十年前,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大概三四十元,逢年過節給孩子的壓歲錢也才幾毛錢。如果一個家庭的存款能夠達到一萬元,在當時就會被稱為“萬元戶”,算是“有錢人”了。
而現在,我國民眾生活水平和收入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據社科院資產負債表2020數據,截至2019年底,社會總財富價值高達1655.6萬億元,其中有980.1萬億元的負債,扣除負債之后,凈財富價值達到了675.5萬億元。其中,居民個人財富總價值512.6萬億元,占比76%。如果按14億人的人均計算,平均每個人的凈財富約為36.6萬元。
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大家手上都有36.6萬現金?其實并不是,一來過去20年間,房地產如火如荼發展,據央行發布的家庭資產負債報告,房市成了最大的資金沉淀池,有96%的城鎮家庭有房,戶均達到1.5套,近40%家庭擁有二套房。再者,公開數據中,目前我國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
顯然,所謂的人均幾十萬財富,排除了“被平均”的家庭后,多數情況下都是以房子、車子狀態存在,不等于現金存款。
隨著社會進步,衡量“有錢人”的標準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原來存款一萬的換作現在,普遍月薪也能達到這個高度,再加上現在人們需求也更多了,除去車子、房子、教育、養老等重要支出,能只有支配的錢大大減少。因此,“有錢”的標準不僅要看收入,如今還包括其他很多因素。
對此內行認為,與以往相比,以下4個標準,符合任意一條,就算是“有錢人”。
第一等:擁有小戶型房產沒有債務
俗話說得好,無債一身輕,盡管很多人名下都有房有車,但每個月收入都用來還房貸車貸,剩下都沒有多少,更別說是存銀行了。
因此,如果擁有一套獨立的房產,并且不用背負債務,每個月的收入薪資都能自由的支配和存儲,就算是有錢人的初級標準了。可別小看每個月的收入,一個兩口之家,月入5000*2=1萬元,一年下來至少有12萬-20萬的財富積累,可以說能過上非常不錯的生活了。
第二等:按揭貸款一套價值100萬元房子,銀行存款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以一般二線城市來算,如果按揭有一套價值100萬元的房產,按照3成首付就應該在30萬元-40萬元左右,在全國利率5.31%的基礎下,月供應該在5000元上下。值得注意的是,30萬元既是首付也是家庭凈資產。
對于銀行存款方面,據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住戶部門存款余額為93.44萬億,人均存款大約為6.7萬元,那么兩口之家就是13萬元,對比月入不足1000元的群體,人均存款能達到6萬的幅度,實際資產就是30萬首付+月供5000元+6.7*2,已經遠超平均水平了。
第三等:除了以上條件外,實現了財務自由,手握現金超過50萬元
什么是財務自由呢?一般認為,財務自由就是當你不工作的時候,也有其他渠道的收入,比如存款,各類分紅等。以存款為例,在少部分人眼中,能一次性拿出50萬的存款的家庭應該是非常普遍的。反之普通家庭的朋友,生活水平也很一般,別說50萬存款,就是拿出5萬也很難。
那么問題來了,國內能一次拿出50萬的家庭有多少?央行2份報告給出答案
第一組數據是《存款保險條例》。央行在2015年出臺該條例,約定在銀行倒閉破產的情況下,儲戶最多可以獲得50萬的賠償。而這個保險賠償額度,央行專門做了存款情況的專業調查,發現雖然老百姓的總體存款不少,但是大額的存款并不多,存款達到50萬以上的比例只有0.37%,相當于99.63%的家庭存款都不足50萬。
盡管幾年過去了,存款達到50萬的人數比2015年要多一些,估計仍然不會超過中儲戶的1%,如果每個人存款人對應一個家庭,也就是說,不會超過1400萬的家庭的存款能達到50萬。
第二組數據,是前文提及的居民存款。這個6.7萬元始終是平均數,由于我國的貧富差距懸殊大,所以存款達到50萬的家庭不會很多。
房說君認為,總之,我國家庭資產大多數都“砸”在房子上,雖然房子價值不菲,但14億人口、4億多家庭中,能一次性拿出50萬的存款家庭不足1%,總數也不會超過1400萬個家庭,即使以前有點存款,也會被各類支出而掏空。顯然,只有一個人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后,就可以有足夠的金錢、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或許是很多人都向往的。
第四等:除了有形資產外,還同時擁有較高的無形資產
前面說了有形資產,那么什么是無形資產呢?說白了,就是創造價值的能力。比如見識技能、專業經驗、人脈資源、身價地位等等。在房說君看來,即便是消耗了房子、存款這些有形資產,一個人創造價值的能力照樣可以帶來收益,等于是一輩子的財富。
房說君有話說,社會進步,每個人的見識、能力、存款都不可同日而語,衡量“有錢人”的標準,也不再是存款了。退一步來說,我們所處的環境都不同,心態、遠見都不一樣,對自己的要求自然各不相同,多奮斗、努力,力圖不讓自己后悔。對此,你怎么看待?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撰文:房說君)
高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