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1月17日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慢阻肺患者近1億人,且數量還在不斷擴大,并呈現不斷年輕化的趨勢。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每7個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患者,2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發病率也有8.6%
11月17日
世界慢阻肺日
慢阻肺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慢阻肺患者近1億人,且數量還在不斷擴大,并呈現不斷年輕化的趨勢。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每7個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患者,2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發病率也有8.6%。
慢阻肺是一個“沉默的殺手”,前期沒有什么癥狀,往往容易被忽視,長期以來都屬于“知曉率低、檢查率低、診斷不足”的疾病。而冬天是慢阻肺急性加重高發的季節。急性加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包括對肺功能不可逆的損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甚至大大增加死亡風險。因此,預防急性加重,患者穩定期的規范治療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而這關鍵一環的治療手段主要靠吸入制劑來保障。
2020年1月11日,慢阻肺新型三聯吸入創新藥物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正式在我國上市,慢阻肺治療又多了一種新的選擇。但是對于廣大患者來說,吸入制劑實在是“琳瑯滿目”,到底哪個才是最好的?自己又該選擇哪個呢?
今天,藥娃就為大家講一講如何選擇吸入制劑,讓我們一起走進吸入制劑的大千世界吧~~
吸入療法是慢阻肺藥物治療的首選
吸入療法適合呼吸疾病的治療,主要是由于肺組織本身的特性,吸入藥物只作用于呼吸道,通過吸入后直接作用于氣道,鮮有全身不良反應,因此,吸入療法是治療肺部疾病的首選。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吸入制劑都可用于慢阻肺的長期控制。吸入制劑分為兩類:急性發作期用藥和穩定期用藥。
急性發作期推薦沙丁胺醇
急性發作期一般推薦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它是很多120急救的必備藥品,在慢阻肺急性發作的時候起效快、效果好,能夠快速緩解支氣管痙攣、緩解氣喘的臨床癥狀。
劃重點:沙丁胺醇氣霧劑不能作為穩定期的長期用藥來使用!!!
有些患者發現沙丁胺醇能夠緩解氣喘癥狀后,自行備藥并不斷增加藥物使用頻率,一支沙丁胺醇氣霧劑經常會出現2~3天就被用完的情況。告誡大家,這種用藥習慣不可取!這不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還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切不可將沙丁胺醇用于疾病穩定期的治療藥物!
穩定期治療需長期使用吸入制劑
穩定期藥物治療是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核心,長期使用吸入制劑可以有效減少急性加重次數。
用于穩定期的吸入制劑一般包含三種藥物成分:長效β受體激動劑(LABA),如福莫特羅、沙美特羅等;長效抗膽堿能藥物(LAMA),如噻托溴銨;吸入糖皮質激素(ICS),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這三類藥物作為常用的物化吸入制劑,在慢阻肺基本控制中處于“三足鼎立”的狀態。
目前較為常見的吸入制劑包括單聯吸入制劑(如沙丁胺醇氣霧劑、噻托溴銨氣霧劑等)、雙聯吸入制劑(如格隆溴銨/福莫特羅吸入氣霧劑、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等),還有最新研發的三聯制劑,即上文提到的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其集合了LABA、LAMA和ICS的佼佼者——福莫特羅、格隆溴銨、布地奈德,應用目前較為前沿的“共懸浮技術”,將藥物附著在3μm的磷脂顆粒上,非常適合吸入到小氣道里(“共懸浮技術”就是使用類似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多孔磷脂顆粒作為藥物載體,可有效結合具有不同理化性質的多種藥物,且所形成的大部分藥物顆粒大小集中在一個最優的空氣動力學所需要的范圍內,有利于將藥物遞送至肺部。)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吸入制劑
很多慢阻肺患者一看到有高科技的新產品出現就欣喜萬分,是不是日后都可以直接使用三聯制劑來控制疾病呢?使用最新的吸入制劑是不是就高枕無憂了呢?
并非如此。
慢阻肺患者根據肺功能受損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四級: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慢阻肺級別高低不同、患者個體差異和對于吸入制劑的接受程度不同,都決定了不同的患者所適合的治療藥物也有差異。例如,重度慢阻肺患者可選擇雙聯吸入制劑或三聯吸入制劑,而輕度患者只選擇單聯吸入制劑即可。
另外,目前的吸入器包括氣霧吸入器、經儲霧罐氣霧吸入器、干粉吸入器和霧化吸入器等,它們都有不同的特點,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加壓定量吸入器需要拋射劑,因拋射劑中含有氫氟烷 (HFA)等成分,對其不耐受的患者無法使用;干粉吸入器對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的要求,吸氣流速達不到要求則無法應用;霧化吸入對器具要求比較嚴格,操作要求較高。
因此,選擇吸入制劑需經檢查評估后,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選擇使用,并不是最新的、包含的治療藥物最多就一定是最適合的。
最后,對于慢阻肺疾病的常規管理,您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規律使用吸入藥物(包括LABA、LAMA、支氣管舒張劑、長效支氣管舒張劑聯合ICS等),并遵照醫生和藥師的囑咐定期用藥,不可隨意更換藥物或停藥。
2. 吸入制劑一定要注意口腔部位的不良反應;
3. 推薦非藥物治療及疫苗接種,包括接種流感疫苗、肺康復和個人管理;
4. 定期使用口服藥物;
5. 戒煙限酒,戒煙能減少急性加重次數;
6. 加強自我管理,適度運動。
劉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