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們靈魂和生命的歸宿,是掛在天空閃耀的星星,雖然渺小,卻在努力地指引著人們努力前行。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如同一具毫無靈魂的行尸走肉,渾渾噩噩行走在人世間。
當然信仰對于國家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有著共同的信仰,這樣的民族有著堅不可摧的凝聚力,那這個國家產生的爆發力是無法估量的,驚人到可怕。
人們都有信仰,但信仰自然也會千差萬別,不同的人有不同信仰,不同的國度更是有著不同的信仰。在西方眾多的歐洲國家普遍的信奉基督教,而中東和北非還有中亞的大部分國家信仰伊斯蘭;東南亞國的泰國、緬甸等則都是佛國。
中國與這些國家相比,他們的國家有著比較鮮明的宗教信仰,而在中國,中國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宗教的自由,這本沒有什么,卻引起了西方以及其他國家對中國懷疑,認為中國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更可笑的是有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才導致了中國人無比的貪婪,為了自身的利益會不擇手段地達到目的,真的是這樣嗎?中國難道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真的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嗎?
這樣的言論簡直荒謬至極,中國信奉宗教的人數只是相對較少,但這并不能代表中國人沒有信仰。因為在中國有很多的人是無神論者,他們不信神靈,只相信人,那也就是我們的祖先,當然這也是一直以來不曾改變的一條主線,中國對先祖有著無比崇高的敬意,對民族有著鋼鐵般的忠誠。
眾所周知的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幾千年,不間斷流傳至今,依靠的不是神靈的庇佑,靠的是我們的祖先的智慧,民族文化長年累月的積累。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建的輝煌燦爛的文化,建設了美麗富饒的神州大地,為后代留下的舉世聞名的瑰寶,難道他們不值得我們去信奉祭拜嗎?
信奉祖先是我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得以延續的動力,是每一位中國人最基本的信仰,我們信奉祖先,建筑宗祠,修整祖墳祭拜先人。
“千里子孫趕上墳”“焚香祭拜悼先人”數以萬計的佳句名言都是在描繪清明時節這天的人們紛紛祭拜先祖的景象。清明節這天家人帶著貢品酒水祭祖掃墓,為祖先和賢人送去思念和敬意,另外祈愿祖先可以庇佑家庭幸福美滿。
除了清明佳節還有眾多的節日,春節、中秋、中元節眾多的節日,家人會將做好的雞鴨魚肉等貢品擺放整齊供先人享用,祭拜結束后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分享祖先想用過的食物。
宗祠也是一種后人對祖先尊崇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宗祠不管是在城鎮還是在農村都以各自的特色存在,對于一個家族來說是一個非常神圣莊嚴的地方,不允許摻雜一絲一毫戲謔的成分。另外宗祠還負責族人的婚喪壽喜等大小事宜,宗祠不僅僅是一個建筑,更是一個家族對于祖先尊重的體現。
我國至今還保留著很多著名的宗祠,像大孔祠堂,羅東舒祠,胡氏宗祠,陳氏祠堂,關氏宗祠,潮汕祠堂等等,常年香火不斷,深受后代尊崇。
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們,身處遙遠的國度,他們通過自己的形式來表達對于祖國的熱愛,像唐人街,華人自行組織建立的場所以及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聚集,這都是源于早已根深蒂固的中華文化,深入人心。
銘記祖先,感念先賢,我們要清楚地明白,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不是上天的饋贈,是我們的先輩用他們的血肉身軀鑄建的,使他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難道他們不值得我們作為一生的信仰嗎?
不管是宗教還是神,他們不過就是人們精神上的一種寄托,天上不可能掉餡餅,只有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才得以實現,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就像我們的祖先在大自然面前流傳至今的“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這都是很好的典范。
曾經我們的先祖便說過,你所祈禱的一切上天是聽不到的,如果人們求雨下雨,想要財富就會成為富翁,想要長生不老便能永生,那這個世界將會一片混亂,人們又何須努力,每天除了吃喝玩樂沒事祈求就好了。
這次的疫情中國再次證實了中國人民堅定的信念,堅信人定勝天,中國人不信神,不信上天只相信人本身。新冠肺炎的爆發,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聽從國家的指揮,響應國家的號召,全社會公眾和各大愛心企業通過各種途徑捐贈款物,為患者和醫務工作者送去溫暖,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心系祖國的各族中華兒女們為國家捐錢捐物,每一個人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自己打贏這場硬仗。
同舟共濟,風雨同舟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大部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方舟”和“橋頭堡”——武漢火神山醫院。一座火神山沒有神,背后是無數默默付出的背影,一雙雙布滿厚繭裂痕的雙手時時刻刻與時間賽跑,用了僅僅十天的時間建成一座醫院。從當年抗擊非典建立的小湯山到如今的火神山,向世界再次證明了有一種速度叫做中國速度,贏得了世界的高呼和掌聲。
這次的疫情爆發可謂是波及了整個世界,其他國家卻有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應對措施,面對疫情他們希望可以得到神靈的庇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集會,像印度聚集在恒河夜里祭拜祈求,韓國新天地教會舉行的大型集會等等,不但沒有阻止疫情發展的速度,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糕,祈求神靈保佑只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對于解決問題上其實并沒有任何效果。
不管是這次的疫情還是面對大自然的災難,澳大利亞至今持續幾個月的火災,面對火災他們無能為力。
當時在各個方面發展還是比較落后的中國,在面對大興安嶺發生的重大火災時,中國僅僅用了二十八天將大火撲滅,滅火速度真的讓世界震驚,這就是中國,一個在困難面前永遠勇往直前,絕不退縮,堅信人自身可以爆發無窮力量的國度。
凡事不能只能依靠所謂的信仰,其最主要的還是依靠人本身。中國一次又一次地直面困難,迎接挑戰,創造的輝煌讓世界為之驚嘆
中國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孝乃為人之本,人不能忘本,孝文化更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一個沒有孝心的人,我們無法想象這樣的人會去熱愛祖國和他人?!靶ⅰ睂τ谥腥A兒女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規范,更像是一種與身體無法割裂的一個細胞、一個元素。
樹因為有根還能成活,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水因為有源才能長流不息,造福一方土地。萬事萬物都有一個源頭,因為有源一切發展才會井然有序。
現如今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尋根問祖這一風俗也越發盛行,越來越多的海外同胞不惜萬里之遙歸鄉祭祖。
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因為在中國人的心里始終有一個無法消除的情結,那就是落葉歸根。中國人認為一個人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不管是經歷多少滄桑是功成名就,還是一事無成,在心底的最深處始終有一個地方無法忘卻,那就是故鄉,那是生命的源頭,也是人生之旅最初的起點。
面對西方的質疑,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做好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的艱巨任務,取之精華棄其糟粕,在傳統的文化基礎加以創新,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
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全民族共同的努力,加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近些年來興起的漢服文化,這正是一個很好的社會風氣,更是一種值得發揚的民眾意識,人們開始更加注重民族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國家更是要抓住此次機會,加以正確的規范,宣傳。
如果說當下的農村對于先祖信仰逐漸沒落,還不如說人們對于先祖表達敬意的方式在改變,至于沒落這倒沒有。如果說沒落,那為什么每年還有很多的名人后裔,不惜萬里之遙,齊聚一堂祭拜先祖。
對于西方的這些謬論,也是在為我們敲醒警鐘,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應當銘記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應當追隨時代發展的趨勢,加以創新,對于文化的傳承方面,國家應當及時做好正確的引導和宣傳的作用。
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