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四川在線記者 徐登林 文/圖
“五一”假期馬爾康市民有福了,臥龍大熊貓將“來到”馬爾康。4月22日,“不一樣的臥龍”——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與自然生態展在馬爾康市阿壩州博物館舉行了簡短的開展儀式。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阿壩州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始建于1963年,總面積約20萬公頃,是我國面積最大、建立最早、自然條件最復雜的,以保護大熊貓、雪豹、川金絲猴、羚牛、金雕、珙桐、紅豆杉等81種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區內共分布著150只左右的野生大熊貓,是擁有大熊貓和雪豹雙旗艦物種的保護區。享有“大熊貓王國”“天然動植物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等美譽,是大熊貓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核心區域,是國家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因寶庫。
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與自然生態展以臥龍大熊貓與自然生態為主題,圍繞大熊貓野外保護研究、大熊貓演化歷史、大熊貓人工繁育,以及地質地貌、自然生態系統、伴生動植物等方面,展示臥龍自然生態圈、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獨特的地質構造和氣候成因條件等內容,重點突出臥龍在大熊貓保護與研究、普及大熊貓科普知識、大熊貓與雪豹雙旗艦物種影響力、自然生態全域保護、建設生態文明、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內容,闡釋“不一樣的臥龍”內涵。
當天,參加完開展儀式的領導和嘉賓在簽名冊上留言并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現場參觀了展陳內容。期間,有人仔細閱讀展陳文字,有人在熊貓墻邊自拍,有人歡笑著進行VR體驗。
大熊貓吃竹子外還吃不吃動物?壽命一般多長?熊貓外交在我國有多久歷史?關于這些問題,記者在現場找到了答案:野生大熊貓偶爾會捕食竹鼠等小動物;野生大熊貓壽命一般18至20歲,世界最長壽大熊貓“佳佳”活了38歲;從武則天把大熊貓贈給日本算起,熊貓外交在我國已有1300多年歷史。
此次展陳以展板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為基礎,與互動體驗有機結合,在宣傳展示臥龍大熊貓及獨特豐富自然資源的同時,更多考慮與觀眾的緊密互動。觀眾在參觀時不僅要動眼,還要動手、動腦,在了解學習過程中形成對臥龍的完整印象,同時深刻認識到自然保護事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此次展陳由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辦,阿壩州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壩州博物館)、臥龍自然與地震博物館(成都朗灣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展出時間預計為4月下旬至6月下旬,市民每天參觀時間為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30。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