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可謂是“膾炙人口”,基本的意思是諷刺那些理論說得頭頭是道,但無絲毫實際工作經驗的人。
成語的出處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出自戰國時期一場著名的戰爭“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共動用了近一百萬軍隊在長平決戰,此
戰是戰國時期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為慘烈的一場戰爭。秦國散布謠言致使趙國臨陣換將,讓熟讀兵書但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的趙括替換了老將廉頗,被白起使用誘敵之計把趙軍困在峽谷中,最后二十萬(有說四十萬)趙軍被慘遭坑殺。
其實換將之前有人提醒過趙王,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容易耽誤大事,不可重用。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趙括的母親趙夫人。趙夫人對趙王說,趙括的父親馬服君趙奢(這可是個猛人,秦國崛起后六國中戰勝過秦軍的人只有兩位,其中一位就是趙奢,“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句話說的就是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亮劍精神)臨死時對她說過,如果有一天趙國要用趙括為將,一定要力勸趙王,否則耽誤大事,搞不好有滅族之災。趙王哪里肯聽,因為趙括是當時有名的兵法家,青年才俊,和趙王還是發小,況且據說秦國最怕的就是趙括(中計了)。
以上這些幾乎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其實還有一些大家未必知道或是被歷來忽略的問題,但這些被忽略的東西往往隱含了事物的本質。
下面請看趙夫人和趙王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為了各位閱讀方便我采用白話形式,各位就不要深究了。
趙王:您難道就因為馬服君臨終前的一句話就勸我不用你的兒子,這未免不和情理吧?
趙夫人:君上,我也不是僅僅憑我夫君臨終的囑托來勸您,我也有我的主見。
趙王:那你講講看。
趙夫人:我雖是個婦道人家,不懂得國家大事,但我卻知道人情世故。從情理上講,我也不同意讓我兒子為將。
趙王:怎講?
趙夫人:以前他父親在世時,每次君上賞給他的財物,他都直接拿到軍營分給將士,一點也不拿回家。但我發現我兒子每次都把君上的賞賜原封不動的拿回家,絲毫沒給將士。一但打起仗來,他父親的手下將士就會為他父親賣命,但我兒子平時對下屬無恩,將士豈能賣命(這老太太別看沒什么文化,看的比很多人都透徹)。
以上這段對話其實是我這篇文章要說的重點,它恰恰一針見血的道出了事物的本質。領導有恩于下屬,關鍵時刻下屬自然用命,這基本是人之常情(即使個別人有別的想法也不太好意思,要不以后也不好混)。其實這件事給我的啟示并不亞于我們熟知的“紙上談兵”,但不知為何流傳不廣,也很少被人提起。是不是道理過于淺顯,人們不屑于顧?還是人們不相信施恩與人會有回報?或是僅僅因為這道理出自一個老太太之口,覺得奉為經典會有損文人的尊嚴……
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