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各位玩家們好呀!
我們在很早之前聊過這款游戲的第二代作品,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作品的第三代。這款游戲就是《三國群英傳3》。
《三國群英傳3》與前作《三國群英傳2》相比改動內容非常的大,甚至不說游戲名字的話,玩家很容易將兩款游戲誤認為是兩個系列的游戲作品。所以,對于玩過前作的老玩家來說,能否接受《三國群英傳3》這樣巨大變化還是一個未知數,而這也讓《三國群英傳3》在剛推出時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三國群英傳3》將前作動態的大地圖固化,而且所有功能也都被集合到了內政系統里,玩家只能在內政界面中進行各項操作,如征兵派兵、搜索人才、聯盟等等,無論是軍事外交還是經濟內政都需要在內政界面完成。
而且原本前一作做的內政是一年一次,而到了這一代《三國群英傳3》里面卻是一個月一次,一年中,玩家可以進行12次內政。雖然聽著數量比較多,但是內政指令的實施是需要消耗相應的內政指令牌的,內政指令牌的數量是隨著國力的增長而增加的,玩家的城池越多,玩家的武將數量越多,內政指令牌也就越多,而每一次內政能夠實施的各色指令也就越多。
但是游戲初期,游戲的內政指令牌卻相當的少,大約也就有四五個而已,而在內政中,玩家每一個命令都需要消耗一個內政指令牌。比如探索一個城池內的人才和出兵打仗都需要消耗一個內政指令牌。這樣的設定就非常的不合理,在有限的內政指令牌面前,玩家只能在是搜索城池,獲得寶物和人才還是派兵打仗來獲得新的城市之間來回糾結。
這也是為玩家們所詬病的最大內容之一,甚至游戲后期推出的威力加強版中還帶有指令牌的作弊功能,玩家只要在消耗指令牌完畢之后,點擊進入游戲相應的界面之后再退回游戲的內政界面,指令牌立馬又會變滿,官方作弊最為致命。
另外,游戲的戰斗也被分成了兩種層面,一種是整體的戰略層面,用戰棋游戲來表達,玩家每一個武將帶的隊伍都是一個棋子,通過走格格的方式來進行攻擊交戰。而戰斗層面,則是《三國群英》傳系列傳統的大場面橫版卷軸戰場。
戰場模式中,武將技、武將頭像、武將模型完全翻新,看起來更加的賞心悅目。而且游戲的兵種也可以隨著戰斗而不斷升級,升級后不僅戰斗力更強,外觀也更酷炫。武將除了武將技之外,還有自己的特色的攻擊技能。比如,最好使的生擒技能可以在對方血量低到一定程度時直接將對方秒殺。
而且戰場的表現更加暴力,士兵被特殊的攻擊打中之后還會有更暴力的表現,游戲的視覺效果非常的棒。在這一方面,新老玩家的態度到是都非常的一致,紛紛表示贊同。比如在被投石機扔出的石塊砸中后,士兵的身體會四分五裂,再比如被帶有火焰攻擊打中比如武將技火箭天襲等打中也會身上著火甚至會有燒焦的表現。
而且有新意的是,每一年十二個月都會在年末有比武大會,這可是賺經驗賺錢的好活動,各個勢力要派出五個武將車輪戰,各個勢力輪番戰斗,前三名會得到金錢的獎勵,而參與戰斗的武將也會獲得不少經驗。
當然,這款《三國群英傳3》最為玩家們所得意的就是武將的頭像了,剛開始玩,很多玩家感覺某些武將的頭像有點兒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達玩家們陡然發現,原來這些武將的頭像都是參照那些明星的頭像畫的,還有一些使用的參照頭像就很奇特了,比如張角的頭像(你懂得)。游戲登場五將數量將近三四百人,想要做到每一個都不一樣,都有特色,還真不容易,直接照搬畫像更加簡單輕松,也真的是難為奧汀的武將頭像畫師了。
好了,我們今天就聊到這里,你最喜歡《三國群英傳3》的那個武將技呢?為什么呢?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我們下期見。
馬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