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觀兩會,話藍圖,解讀“十四五”。
我們不妨把綱要草案中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與五年前“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主要指標,做一個對比。從一些細微變化中,可以看到我們的進步。舉幾個例子——
視頻加載中...
在“十三五”主要指標中,有“互聯網普及率”。那時,正著力于推動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而在“十四五”的主要指標中,“互聯網普及率”已被替代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說明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普及率得到較大提高。進入“十四五”時期后,它已不再是這一領域的主要矛盾。接下來,我們將更關注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在“十三五”主要指標中,還有一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而在“十四五”的主要指標中,加了三個字——“高價值”,變成“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就業,大家特別關心。在“十三五”主要指標中有“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而“十四五”主要指標中調整為“城鎮調查失業率”。相較前者,“城鎮調查失業率”更能準確反映就業方面的積極變化。
“十三五”主要指標中還有一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是個約束性目標——5575萬人,明明白白擺在這兒。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F在這一任務已完成,所以在“十四五”主要指標中已不再設定。
在去年秋天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黨中央提出了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遠景目標。
在這段四百余字的目標表述中,有幾句話講的是“基本實現”“基本建成”。
而還有幾個地方講的是“建成”——我們要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等。
15年的時間,說長也長,都快趕上一代人那么長了。但說短也短,忙忙碌碌,15年時間可能一轉眼過去了。
所以,“十四五”我們重任在肩。
2035年遠景目標中還有一句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大家都知道,我國已連續兩年人均GDP穩定在一萬美元以上,這是很不容易的。我們還要繼續前進,到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至少要2萬美元以上,甚至到25000美元,可能還更高。
推算一下就能知道,為了實現以上這個目標,“十四五”GDP的增速要保持在合理區間,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提高質量。
2021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我們要開好局、起好步。
用更長遠眼光看,“十四五”這五年,是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這15年征程上的第一個五年。立足于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那么“十四五”這五年,又是未來將近30年新征程的一個開局的五年。
所以,我們在奮勇前進中,既要有久久為功的耐心、韌性,更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開局就要只爭朝夕。(文丨特約評論員 楊禹)
(編輯 王法)
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