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音樂劇《趙氏孤兒》18日在上海舉辦新聞發布會。(采訪對象供圖)
新華社上海3月22日電(記者孫麗萍)由上海知名戲劇導演徐俊領銜、海峽兩岸藝術家攜手創作的音樂劇《趙氏孤兒》,今春將登上舞臺首演。這一中國古典悲劇將再度綻放光芒。
《趙氏孤兒》是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由元代劇作家紀君祥創作,講述了晉國上卿趙盾家族慘遭屠戮,門客程嬰獻出親生孩子換得“趙氏孤兒”平安,撫養他長大并助其復仇的傳奇。
《趙氏孤兒》也是最為西方觀眾所熟悉的中國故事。法國文豪伏爾泰在十八世紀將其改編為戲劇《中國孤兒》引入歐洲。王國維稱其“即列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此前,英國詩人、劇作家詹姆斯·芬頓受到皇家莎士比亞劇團邀約,又將這部元雜劇改編為話劇。
曾執導原創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白蛇驚變》的導演徐俊,獲得詹姆斯·芬頓劇作版權,在元雜劇和西方改編的基礎上再度創作。歷時多年籌備,該劇吸引到海峽兩岸藝術家陸續加入,形成頂尖陣容的創作團隊。
音樂劇《趙氏孤兒》18日在上海舉辦新聞發布會,參與的藝術家在“云端”和現場暢談創作感想。香港翻譯學會會長金圣華、臺灣大學戲劇學系主任彭鏡禧將芬頓的話劇本翻譯為中文。他們通力合作,讓中譯劇本融合“西方詩韻的靈氣”和“東方經典的內核”。
“我感到自己用了整整60年時光在醞釀《趙氏孤兒》的音樂。”香港著名作曲家金培達表示,已完成的音樂充滿了“迭起的沖突、復雜的情感,是一闕激越慷慨的悲歌。”內地著名作詞人梁芒在疫情期間完成了《趙氏孤兒》的臺詞創作,并表示“寫作時常常為劇中人物痛哭”。
香港著名設計師張叔平擔綱音樂劇《趙氏孤兒》形象與服裝設計,蕭麗河擔任舞臺燈光設計,力求讓這部音樂劇兼具“架空”和“傳統”雙重美感。
“中國人可以很自信地用音樂劇來講故事,而音樂劇也可以成為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陣地。”導演徐俊表示,音樂劇《趙氏孤兒》的突破之一,是在劇中引入“趙氏孤兒的靈魂”這一角色,注入更清晰的現代性思考。“《趙氏孤兒》中有歷史,有當下,有未來。它在愛與復仇的母題之下,激蕩出人性深處的崇高和永恒。”
據悉,音樂劇《趙氏孤兒》今年5月將在上海首演,6月至11月將在中國14個城市展開巡演。
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