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四面楚歌的典故很多人都聽過,根據《史記》的記載,項羽的楚軍被困在垓下,此時兵少糧盡,晚上的時候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唱的楚軍軍心渙散。那么這首能把項羽唱的大驚失色,把楚軍唱的軍心渙散的楚歌到底是一首什么歌呢?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首先咱們先得清楚司馬遷所說的“楚”到底在哪?在春秋時期的楚國,都城郢都,主要中心地帶是現在的湖北地區,隨著楚國的不斷強大,勢力范圍也不斷的擴大,在它的全盛時期,西北到達陜西東南,西南大道廣西東北,東北到達山東南部,之后楚國又攻殺越王無疆,把原來的吳、越之地也都納入版圖。
秦國強大后,對楚國開始了不斷的攻伐,白起攻破郢都后,楚國先后遷都到河南淮陽、安徽太和縣,最后遷都到安徽壽縣,在壽縣被秦軍徹底擊敗。由此可以看出,長江、淮河下游地區都是楚地,并且隨著楚國后期的不斷東遷,后期的人們已經將楚國東部的領土看成是楚國的中心區域了。
在漢朝時期的諸侯王國中也有楚國,這個楚國在江蘇的徐州,也是當時西楚的中心。我們將項羽稱為“西楚霸王”也正是由于他的老家下相是屬于西楚的地界。所以項羽唱的《垓下歌》,劉邦唱的《大風歌》都可以被稱為是楚歌。
再來看看當時漢軍唱的是哪一種楚歌,根據《史記》的記載,項羽在聽到漢軍四面唱楚歌時的反應是“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當時的項羽被困在垓下,他應該清楚長江以北、以西的楚地已經沒有了,他的退路只有江東地區,所以如果漢軍唱的是長江以北、以西的楚歌,恐怕很難讓項羽吃驚。只有他們唱的是江東吳地的楚歌,才會讓項羽感覺老家也丟了,而發出絕望的驚呼。
在來看看那當時在垓下圍困楚軍,高唱楚歌的人都是誰,他們會不會唱楚歌?這些人主要是劉邦親自帶領的漢軍,這支部隊的主要組成是他起義初期的沛縣子弟二三千人,還有后期轉戰黃河中下游地區補充的兵力,這批人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江蘇人,再有就是韓信從山東帶來的部隊,彭越從河南帶來的部隊,劉賈從安徽帶來的部隊以及叛楚歸漢的周殷帶來的部隊,但這部分人也大部分來自于安徽地區。由此可見當時圍困楚軍的部隊主要是來自江蘇、山東、河南、安徽這四個地區,在這之中肯定有會唱吳地楚歌的人,當然不會也可以去學。
最后看看當時聽歌者也就是那些被唱的軍心渙散的士兵都是哪的人,項羽原本是下相人,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宿遷,后來隨他的叔父項梁遷居到了吳中,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而他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開始舉兵反秦的,根據《史記》記載:“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這八千人就是后世常說的八千子弟兵,也就是說當時垓下聽歌的人大部分都是江蘇人。雖然在后期的戰爭中,這八千人肯定會有傷亡、補充,但這支隊伍的主要成員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動。而這一群人也只有聽到了漢軍高唱吳地民歌,產生了思想之情,并覺得自己的老家已經被漢軍占領,才會如此的絕望。所以說,當時“四面楚歌”中的“楚歌”應該就是吳地的民歌。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