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養殖野兔,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可行的,野兔雖然與家兔有較為相似的體貌特征,但人工養殖卻很難成功。筆者小時候在玉米地里抓到過4只小野兔,帶回家喂養的美夢還沒醒,4只小野兔就一命嗚呼了,村里也有其他農民抓到過野兔,但從未見過馴養成功。所
前言:養殖野兔,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可行的,野兔雖然與家兔有較為相似的體貌特征,但人工養殖卻很難成功。筆者小時候在玉米地里抓到過4只小野兔,帶回家喂養的美夢還沒醒,4只小野兔就一命嗚呼了,村里也有其他農民抓到過野兔,但從未見過馴養成功。
所以關于人工養殖野兔,本身就是一個不夠準確的“偽命題”,嚴格意義上來講所謂的野兔養殖其實都不算是真正的“野兔”,只是與野兔皮毛顏色接近的肉兔養殖。真正的野兔不僅難以馴化養殖,更不能與人工飼養的家兔進行雜交,染色體差2對(野兔24對染色體,家兔只有22對染色體,存在生殖隔離),本身就連孕育幼兔的周期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農村果園建圍欄圈養野兔,前景如何?
個人曾經在農村進行過“半散養肉兔”,也就是既有露天活動的產地,又有專門搭建的籠舍,當時買來的是8對比利時肉兔,這是一種由比利時貝韋倫的野生穴兔改良而來的品種兔,看上去和野兔非常接近,但體型遠大于野兔,也是可以進行人工馴養的一種肉兔。
比利時肉兔成年兔體型較重(8斤常見,8~13斤左右都有),與家兔的繁殖能力相當甚至優于家兔的繁殖能力,說是一年最多產仔6次,但半散養的比利時肉兔可以達到8次產仔,這個或許是因為“半散養”無法控制兔子的交配繁育造成的。
按理來說繁育能力強的比利時肉兔應該會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但卻事與愿違,個人飼養的8對比利時肉兔,雖然繁殖能力強但幼兔成活率特別低,基本上碰到下雨天氣就會出現生病和死亡的現象,人工干預的效果不明顯,這也直接導致養殖一年時間后,兔子越養越少,而且養殖信心受挫,最終全部變賣,連飼料成本都不夠。
關于農村果園建圍欄圈養野兔,需要面對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群體防疫的難度。
如果是“半散養肉兔”,可以對定期存籠的肉兔進行集中防疫,但如果是農村果園建圍欄圈養野兔,就屬于類似“散養雞”的模式,這種模式下肉兔的群體防疫是一個大問題,說簡單點“你不可能滿果園的去抓兔子回來打針”。另外對于散養的肉兔來說,腳皮炎也是一個很難進行治療的疾病,特別是對于本身就存在菌種的農村果園,如果肉兔的腳掌患病,很難及時進行治療。
第二個問題:自然條件下的災害防治。
個人之前“半散養”的肉兔,就是因為下雨天氣出現了生病和死亡的現象,如果是在果園散養,肉兔本身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持續降雨、雷暴天氣、下雪降溫、大風對養殖場的破壞等,這些問題都會導致肉兔生病和死亡,部分肉兔還會出現“出逃現象”,另外對于繁殖出來的幼兔來說,自然災害的破壞下,成活率更低甚至會全軍覆沒,這不是危言聳聽,有過養殖兔子的農民應該是深有體會的。
第三個問題:病蟲害。
很多人覺得病蟲害只會對植物的生長造成破壞,但其實病蟲害也會對散養的野兔造成很大的威脅,舉個簡單的例子:果樹在遭遇病蟲害的時候,需要依靠農藥來進行防治,可是使用農藥進行防治就會污染果園的環境,肉兔也就因為農藥的影響出現很多疾??;如果對果園出現的病蟲害置之不理,又會出現大量果樹生病和死亡的現象,如此一來果樹的經濟效益沒了,也不能夠給肉兔提供遮陰納涼的場所,肉兔打洞能力一般,高溫暴曬也會出大問題,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四個問題:野生動物、流浪貓狗、鼠患、人為破壞等威脅。
選擇在果園建圍欄養殖肉兔,肯定會招來附近野生動物、流浪貓狗、鼠患等問題,因為本身人類活動范圍在不斷擴大,一些純野生或被遺棄的動物缺少食物來源,即使果園的圍欄建造地再好,也避免不了這些動物的騷擾,甚至是出現大量肉兔被咬死的現象,不僅如此野生動物攜帶的一些疾病也會直接在肉兔飼養的果園里傳播,這都是需要人工干預的地方;另外部分地區農村還存在人為破壞的威脅,也就是說會有人偷盜等問題的出現,果園里即使安裝監控也是治標不治本。
總結:以上四個問題只是常見的問題,也是選擇“果園散養肉兔”一定會遇到的問題,這四個問題不論哪一個問題都有可能給飼養的肉兔帶來“滅頂之災”,所以選擇養殖肉兔的農民一般都會選擇“半散養”或者“籠養”的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夠及時進行防疫,并且能夠對于生病的肉兔及時人工干預,相對來說也沒有外來的生物威脅。
個人對于“農村包果園建圍欄養殖野兔(肉兔)”并不看好,一是當地農村沒有這樣養殖的成功先例,二是如此所需要面對的挑戰和風險過高,三是在處理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會增加養殖成本,算是出力不討好吧。
高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