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都市現場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刪除來源必究近日,不少人反映,在南昌上大醫院看病,停車是個老大難。而在一些醫院周邊,一些老頭老太,卻把患者及家屬眼中的麻煩轉變成了商機。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記者來到南昌市南京西路和永外正街路口,旁邊就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稿件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近日,不少人反映,在南昌上大醫院看病,停車是個老大難。而在一些醫院周邊,一些老頭老太,卻把患者及家屬眼中的麻煩轉變成了商機。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記者來到南昌市南京西路和永外正街路口,旁邊就是知名的南昌大學一附院東湖院區。從早上六點開始,這里就活躍著一群老頭老太。只要看到有車輛減速,他們就會湊上前問:“師傅,要停車嗎?前面有個停車場,我帶你去,20塊錢。”
7月7號上午6點半,記者經過這一路段時,就有五六個人以相同的方式,上前攬生意。記者也想看看,他們會將大家帶到哪里,于是同意由其中一位居民帶路前往停車場。
據他介紹,因為南大一附院周邊停車太難,不少住附近的老人家,一大早就過來做帶客停車的生意,這位帶路居民表示,光這條路上就有40多人,他都認識。
隨后,在這位居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位于陽明東路的一個小區停車場,與醫院的直線距離不到500米。不到五分鐘的車程,帶路費要20元,這位居民說,他們賺錢,靠的就是車主不知道哪兒可以停車的信息差。隨后,帶路居民還告訴記者,像這樣他們一天大概可以帶10輛車。
停進這些醫院,得“苦等”數小時
這些居民帶客停車的生意,就像他們說的那樣,賺的就是信息差。可是,因為車主與帶路居民都是口頭協議,對雙方都沒有足夠的約束力。如果車主不給錢,或者居民故意帶去收費很貴的停車場,很容易引發糾紛。而這個所謂的“帶客”市場,究其原因,還是一附院周邊停車太難。記者注意到,像這種大醫院周邊停車難的問題,在南昌并非個例。
每天上午,在南昌大學二附院東湖院區,排隊進醫院內部停車場的車流,從民德路排到了八一大道。據工作人員介紹,停車場要出一輛車才能進一輛車,上午的高峰期,車主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
在江西省兒童醫院,等車位的小車沿著蘇圃路排到了疊山路,而且,車流的前進速度十分緩慢。
醫院及周邊的停車位 難以滿足就診高峰需求
江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易外庚對這一現象也有關注,據他分析,患者及家屬在大醫院排隊等車位的時間長,本質上是就醫高峰時期,醫院及周邊的停車位資源太少,不足以滿足需要。
記者了解到,因為這些大醫院建設較早,預留車位不足,部分醫院不僅提供不了多少車位給就診的患者,甚至連醫院自身職工的停車需求都無法完全滿足。
因此易外庚認為,如今醫院及周邊的一些硬件建設以及前期規劃,已經滿足不了大規模人群對醫療服務的集中需求。
記者從南昌市政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因為這些大醫院大多位于老城區,醫院外的停車位也非常緊張。
而像南昌大學一附院、二附院這類大醫院的主院區,一天的接診量,每家就可以達到七八千甚至上萬人。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患者選擇開車前往醫院就診,也超出了醫院及周邊停車位的總容量。
破局大醫院就診停車難 這幾招或可考慮
都知道,像南昌大學一附院、二附院這樣的大醫院,每天上午都會存在停車難的問題。為什么大家明明知道停車難,還是硬著頭皮上這些大醫院看病呢?以后,上大醫院看病,有沒有可能不再遭遇停車難題呢?
據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易外庚分析,醫療資源有向區域中心聚集的趨勢。南昌,作為我們江西省的省會,也匯集了省內最多的三甲醫院和優質醫療資源。而這種醫療資源的相對集中,也就造成了大區域的患者向這些優質醫療資源的匯集,遭遇人員多,停車難等問題。
易外庚表示,為了疏導醫療資源集中帶來的患者扎堆的情況。一方面,政府要大力提倡“分級診療”,讓患者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前往不同級別的醫院進行就診,避免集中在三甲醫院。另一方面,大醫院也可以進行優質醫療資源的分流,通過建立分院,讓患者可以分散接受治療。
記者了解到,南昌一些知名醫院,已經在象湖、紅角洲、高新區等地建立了分院。可是截止目前,到這些分院就診的患者數量要遠遠少于本部。
在易外庚看來,除了分流患者,醫院及周邊的停車位管理部門,還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對停車位的資源進行管理,并通過互聯網發布停車位占用的實時情況。
與此同時,醫院也可以對停車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增加停車位。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加強現場管理,指引車輛前往附近的可用停車場。多管齊下,可以緩解去大醫院就診的停車難題。
主播點評
患者及家屬希望前往大醫院就診時,停車不要那么難,就醫體驗更好一些。這也是隨著汽車社會的到來,出現的一個新的需求。隨著醫療事業、隨著城市建設的高質量發展,終將得到解決。不過,在現階段,這樣的矛盾還是存在,這既需要患者及家屬給予充分的理解,也需要相關方面關注患者及家屬的合理需求,抓緊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改善就醫體驗。畢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李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