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山東是農產品種植大省,除了種植蘋果、大姜外,今年的蔥價是扶搖直上、花生也價格不錯。農民就是理解不了,自己不種啥就啥漲價,真是越種越不會,農產品種植就是把握不住?;ㄉ召彿謷鋵嵽r民還是真說到點子上了,自己不種啥,啥肯定漲價,我詢問了一些農產
山東是農產品種植大省,除了種植蘋果、大姜外,今年的蔥價是扶搖直上、花生也價格不錯。農民就是理解不了,自己不種啥就啥漲價,真是越種越不會,農產品種植就是把握不住。
花生收購分揀
其實農民還是真說到點子上了,自己不種啥,啥肯定漲價,我詢問了一些農產品收購商,還真是這樣,農產品總量的確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一個主要因素呢。但是,今年的花生價漲卻不是因為種植面積及總產量的原因,而是國內油脂及飼料總體價格上漲而導致的,水漲船高,從某方面來說是農民的運氣。
據知花生的種植面積從2017年以來,一直處于穩中求高的狀態,從2017年的7750萬畝,到2018年的6480萬畝,到2019年的6570萬畝,到2020年的7280萬畝。大家看到了,2017年以后是逐步上升狀態,而2018年比2017年花生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是花生收獲期河南、安徽、湖北、江蘇等省遭遇連陰雨的結果 ,同時還有內蒙古等地退耕還林和調節性轉種大豆的因素。
而我國目前花生出口比例比進口比例大,優質花生出口供應居多,提升了花生的銷售價格。據業內人士講,花生后市還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空間。大家發現了沒有,即使今年花生種植面積又大大提高了,還是比2017年的種植面積少了大約500萬畝左右,所以近些年花生價漲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對于農民來說,真不知道種好還是不種好,最大的問題是雨水不均,產量難保。而花生價格與產量同樣是有密切聯系的。
而大蔥的漲價與種植面積有直接關系,早在今年的6月份,有專業網站分析,由于去年蔥農受氣候因素影響,大蔥賣不出去扔在地頭的不少,今年種植面積大大下滑,就有預感今年的蔥價會起來。而今年6月份,就有一些外商與種植戶簽訂大蔥收購協議,價格在5毛一斤左右,但農民為了走量,還有低價批發的,自然會引起將來一段時期的大蔥缺貨。而這一現象被現實應驗了。
進入9月份以后,大蔥批發從幾毛到一塊出頭,大蔥數量驟減,有人出2萬包一畝地的都有,現在市場上100元買30-40斤大蔥的比比皆是。蔥農的確得到了實惠。
據農產品市場上的人介紹,每年都會有一款農產品價格奇高,他們的經驗是市場需求與供應量的結合,市場需求大,而供應量低,那一定會出現價漲的現象。而對于農民來說,重要的在于不受惡劣氣候的影響就最好了,但這又有誰能預料得到呢?
李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