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規模化養殖的發展,目前養豬動輒幾百頭,養雞動輒幾千羽,如此高密度的養殖就加大了疾病的發生風險,為了預防或者治療疾病就需要在飼料中添加藥物。大部分養殖戶的做法是家里有什么藥物就添加什么藥物,這種用藥習慣不僅加藥效果不好,還會導致藥物的浪費
隨著規模化養殖的發展,目前養豬動輒幾百頭,養雞動輒幾千羽,如此高密度的養殖就加大了疾病的發生風險,為了預防或者治療疾病就需要在飼料中添加藥物。大部分養殖戶的做法是家里有什么藥物就添加什么藥物,這種用藥習慣不僅加藥效果不好,還會導致藥物的浪費,如何加藥才能達到最佳藥物使用方法呢?需要養殖戶朋友掌握五大用藥原則。
原則一、辨證論治,對癥下藥
這屬于用藥的最基本的原則。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替米考星、強力霉素等藥物,很多養殖朋友在遇到疾病時也基本就是在這幾種常用的藥物中選擇。這一方面是因為養殖朋友對疾病判斷不準確,另一方面是因為未有效掌握藥物使用原則。正確的加藥方式是應先對疾病進行確診,然后分析疾病發生的原因,統計疾病的發病率,確定群體給藥還是個體給藥,并最終確定給藥方案。
原則二、安全有效,靈活調整
對畜禽疾病進行初步診斷之后,就可以考慮需要使用的藥物了。在選擇藥物時就要選擇效果好、起效快、毒性低和副作用小的藥物,這里需要注意若是用藥3天依然沒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就需要及時更換治療方案,但也不可操之過急,1-2天沒有明顯效果就否定之前的用藥方案。
在選擇藥物時還需要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中藥有"十九畏十八反",抗生素之間也有配伍禁忌,在臨床用藥時都需要注意。比如很多養殖戶習慣的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就有明顯的配伍禁忌,而使用氟苯尼考+強力霉素卻可以起到協同增效的效果。還有些養殖朋友使用的林可霉素+頭孢噻呋鈉,雖然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二者也確實存在配伍禁忌,換成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治療效果會更好。
原則三、治標與治本相結合
俗話說"急則治其標,緩則知其本",這句話的意思是養殖戶需要根據疾病特點,用藥緩解癥狀和從根本上治療相結合。
比如因為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感染導致的豬群腹式呼吸、喘氣癥狀,若是養殖戶根據癥狀做出了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然后使用替米考星或者頭孢噻呋鈉等針對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的藥物進行治療,很可能出現不打針還好,一打針就死的現象。這就是因為病豬呼吸困難,打針強烈應激進一步加重了其呼吸困難癥狀,導致病豬的急性死亡,正確的做法是先使用氨茶堿平喘,待豬群的呼吸平穩之后再使用相應的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
原則四、與輔助療法相配合
在用藥的同時配合輔助療法,可顯著提高用藥的療效。比如對發生便秘的母豬除了使用藥物緩解便秘,還可在飼料中加入麩皮,適當提高飼料中青綠飼料的比例。治療仔豬腹瀉,除了使用藥物治療腹瀉,還可在飲水中加入口服補液鹽,防止仔豬發生脫水而死亡。治療病豬關節炎,建議將病豬從原有圈舍隔離出來,讓病豬單獨生活,有利于病豬的恢復。
原則五、綜合經濟效益
養殖就是為了賺錢,所以選用藥物時,盡量在滿足藥效的前提下選擇低價可靠和療程較短的藥物。同樣都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頭孢噻呋鈉的價格高于阿莫西林高于青霉素,那在治療病豬關節炎時,就可以使用青霉素或者阿莫西林而不使用頭孢類藥物。同樣是大環內酯類藥物泰樂菌素和替米考星,替米考星的價格高于泰樂菌素,但是二者的抗菌譜基本類似,使用時可以優先選擇泰樂菌素。
以上五大原則就是目前在養殖臨床用藥時的主要原則,若是養殖朋友可以總結并順利用到養殖過程中,不僅可提高藥物使用效果,還可降低用藥成本,讓養殖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比如一批45日齡的保育仔豬,早上突然出現了高燒41.5℃,扎堆喜臥,采食量下降,其中有5%左右的豬群表現為咳嗽和鼻子上流出了黃色鼻涕,甚至有少部分豬表現出了喘氣的癥狀。根據上述癥狀的描述,豬群突然發病并有高燒、流鼻涕和咳喘癥狀,有經驗的養殖戶就可以做出初步診斷豬群感染了流感。
根據用藥五大原則可以采取的治療方案如下:a、使用卡巴匹林鈣+葡萄糖+氨基多維飲水以降低發燒豬群的體溫,至豬群體溫恢復正常(辨證論治,對癥下藥);b、飼料中加入銀翹散+葡萄糖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連用7天;c、個別喘氣豬可肌注板藍根注射液+阿莫西林粉針一邊,林可霉素一邊,一天一次,連用3天(安全有效,靈活調整)。
200斤左右的肥豬,陸續有豬出現出現高燒、食欲廢絕,腹式呼吸的癥狀,嚴重者3天內死亡,死亡后腹部、下頜、四肢等處有紫紅色斑塊呈敗血癥癥狀,此外還會從鼻子流出紅色泡沫,多數養豬朋友通過癥狀可以做出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初步診斷。
根據用藥五大原則可以采取的治療方案如下:對于喘氣病豬應先使用氨茶堿平喘(辨證論治,對癥下藥),待呼吸平穩之后肌注林可霉素一邊,卡那霉素一邊(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大群豬飼料中使用銀黃可溶性粉+替米考星預混劑+強力霉素,連用7天(安全有效,靈活調整)。
高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