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于存錢這件事,有很多看法,比如說要及時行樂的,錢根本不夠花的,或者信用卡都還不起還攢什么錢的。我們身邊都會有一些攢不下來錢,或者覺得攢錢不重要的人。他們拿到工資的第一件事是去還掉信用卡賬單,花唄分期賬單,或者去買一些掏光自己口袋的化妝品和
關于存錢這件事,有很多看法,比如說要及時行樂的,錢根本不夠花的,或者信用卡都還不起還攢什么錢的。
我們身邊都會有一些攢不下來錢,或者覺得攢錢不重要的人。他們拿到工資的第一件事是去還掉信用卡賬單,花唄分期賬單,或者去買一些掏光自己口袋的化妝品和輕奢品,讓自己成功進化成“大負翁”。
如果你也是攢不下來錢的那一部分人,這篇文章會對你有很大幫助。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享對于存錢攢錢的感悟。先說明存錢的重要,再說方法,讓這件事走入思想深處。
想看存錢方法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一、為什么要存錢
為什么要存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錢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有錢,不用擔心吃飯,不擔心小孩教育,生病有錢醫治,可以不怕丟掉工作,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
或許從有錢這個角度來看,并不深刻,那我們從沒錢的角度看一下,當我們是月光族的時候,身上沒有任何儲蓄,甚至還欠著一點信用卡的時候,我們害怕的東西就會瞬間多起來,比如不敢生病,因為生病不僅沒錢買藥,還會損失工資,甚至丟掉工作。同時沒結婚的朋友毫無積蓄,對結婚充滿恐懼,害怕自己還過不好,怎么負擔一個家庭的賬單,房貸車貸壓力撲面而來;結婚有家庭的朋友更加焦慮,中年失業,孩子教育,贍養父母,都需要錢,如果沒有積蓄,整個家庭不能承受哪怕一次小意外的風險。
以上都是比較大的方面,換個比較小的方面,男生沒有積蓄,是個月光族,哪個女生愿意和你過一輩子?而且如果一個女生和你在一起,她的生活質量下降了,那么這個男生就是不稱職的;一個女生,如果不能經濟獨立,那么當家庭關系不和的時候,就少了勇氣離開。這就是錢的作用,錢是慫人膽,是一個人選擇自己生活的底氣。
我們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房子,手機,車,都需要錢呀!星辰大海很遠,需要路費。
有朋友問我:為了存錢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值得嗎?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首先把生活品質和存錢放在了對立面,好像兩個不能同時得到;其次,答案好像是個判斷題,只有值得和不值得兩個。我先順著問題的思路回答一下。
其實要看我們存錢的目標是什么,我們有了清晰的目標,在考慮為了這個目標我要付出什么,愿不愿意降低生活質量,這時候你就會有清晰的答案了。比如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天天吃咸菜白米飯,很多人也是愿意的;又或者男生為了自己的女神,天天吃泡面也是常事,不是嗎?
我們換一個角度,其實這不是魚和熊掌的問題,我們完全可以不降低生活質量也存錢,不是嗎?具體想法我后面會說。
二、存錢能帶來什么
我們一起回想一下和錢相關的事情,我們會發現存錢儲蓄是我們可控性最高的事情,工資由老板決定,商品價格由市場決定,投資收益由股市決定,我們能控制的好像只有存多少錢這件事。
那么存錢能帶來什么呢?
第一點毫無疑問,存錢能讓你的積蓄變多,也就是帶來錢;
第二點是能提高我們對生活和財富的掌控感,比如我們能理清自己的消費在哪,知道什么事情什么東西對自己幸福感的提高有更大的幫助,能拒絕更多無用的打折商品。而我們對生活的掌控度越高,幸福感也會提高。
第三點,存錢帶給我們最多的就是,讓我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就像我們前二十年用時間和身體去換錢,存下來的錢就可以來買我們以后的時間。
小時候,老師教我,錢不能買來時間,以前我覺得是對的。現在呢,老板不就用錢買了我的時間嗎,可以通過請家政保姆,來買我們做家務的時間,通過雇人干活來買自己工作的時間。往小一點說,當我們排隊買票時,你可以花一百塊錢,買前面一個人的位置,而排隊到這里可能需要一個小時,這不就買到了時間?
三、我的存錢心得
我看過很多網紅存錢法,比如365存錢法,52周存錢法,12月存錢法,階梯存錢法等等。
有興趣可以自己搜一下看看,我今天要說的是更基礎更有用的東西。
其實很多人都想存錢,但工資發下來,沒幾天就花完了,還完賬單就所剩無幾了,根本沒錢存,這才是問題。
首先,里面有一個隱藏的思想就是有余錢我就存起來。這個想法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些人存不下來錢。因為只要是有錢,必然會有可以花的地方,最后自然會剩不下錢,所以余錢為0,不用存錢了。
所以我們需要改變一下消費和存錢的順序,先存錢,后花錢,這個改變很小,但能很好地改變月光的情況。這里給大家第一個公式:
收入-儲蓄=支出
這個改變能帶來的消費理念的變化,以前是先消費后儲蓄,消費的權重比存錢更重要,這就導致最后全消費完了。改變順序之后,存錢在前,我們就會下意識吧存錢放在第一位,剩下的錢去消費,就算剩下的錢一分不剩也沒有關系。
其次,為了解決余錢的問題,我們要消除消費中的【拿鐵因子】,什么是拿鐵因子呢?它來自于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對夫妻每天會喝一杯拿鐵,這其實是一筆很小的花費,但經過時間的累積,30 年累積算下來花錢達到了 70 萬元。
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買了幾乎沒穿過的衣服,因為打折買回來的直到過期也沒用洗發水,在路邊買下來吃灰幾年的小物件,辦了幾年但是沒去幾次的健身卡,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拿鐵因子。
大家覺得這些消費帶來了幸福感嗎?我覺得沒有帶來價值,甚至是一種浪費和降低生活幸福感的行為。所以我們最開始的消費削減可以從這些地方開始。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不一定是壓制自己的消費欲望,更好的辦法是去掉這些無用不帶幸福感的支出。
怎么做呢?先記賬,把自己不必要的支出找出來,告訴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就好了。用不上的東西有哪些,比如三個月沒用過的東西,可能看起來很有用其實用處特別小,就從這些開始吧。
解決完沒有余錢可以存的問題之后,就是存多少錢的問題了,我們應該儲蓄多少比例的收入比較合適呢?
我在《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中看到過一個比例,10%。從工資收入中拿出10%來存續,基本上不會影響我們原來的生活,因為90%和100%的區別并不是那么大。所以月光的朋友不妨從10%開始吧。或許看起來并不多,但一年下來就是1.2個月的工資,更重要的是,你開始有自己的儲蓄了,我就是這樣開始的。
我們的消費欲望怎么辦?沖動消費怎么辦?
我有一個建議,先讓自己冷靜兩天,你就會知道這件東西是不是真的想要,還是被促銷沖昏了頭腦。
我在《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一書中學到一個方法來解決我們的消費欲望,那就是給我們的錢分賬戶,其中10%用來作為玩樂賬戶,也就是說這筆錢你可以用來揮霍,但只有這10%。這不就解決了我們的消費欲望了嗎?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書中完整的比例是這樣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書)
最后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做法:
我收到一筆錢,第一步是存30-50%到我的投資賬戶中,剩余用來支付日常生活和各種賬單,
除了日常需求,如交通,吃喝,日常用品之外,我買自己需求的東西會先加入一個愿望清單中,想買的時候不會直接買,而是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時間。如下圖所示:
加入清單之后,我會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如果這幾個問題都通過了,我就會買入。
最后,我不使用信用卡,分期等,這些都是超前支出,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分期賬單有一次就有第二次,遲早會陷入死循環,連分期賬單都還不起的狀態。
而且分期賬單有一個痛點,本來心疼一次錢,分期之后心疼十幾次。
總結
存錢法推薦:
金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