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一、今天看發朋友圈兒,某人說連他家的狗都知道北京房價很貴了,真是神奇。他養了只金毛,挺占地方的。但為了能隨時讓它臥著不著涼,于是在臥室客廳和書
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一、
今天看發朋友圈兒,某人說連他家的狗都知道北京房價很貴了,真是神奇。
他養了只金毛,挺占地方的。但為了能隨時讓它臥著不著涼,于是在臥室客廳和書房都放了墊子。本來相安無事,但這幾天他和老婆討論學區房太貴,買不了多大的面積,弄不好都沒個狗窩大。還沒討論出結果呢,忽然發現金毛把三個墊子疊在了一起,然后默默的看著他們,似乎是說:我知道房價貴,但我只占一個墊子的地方就行,別拋棄我。無語……
二、
看著有意思,和他聊了幾句,共同感嘆學區房是真他娘的貴。朋友忽然問了一句,北京房價的上限在哪里?
這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因為實在是可以說無上限。以民國為例,20年代北洋時期,北京四合院的平均價格是130塊銀元一間。魯迅第二次買的阜內西三條六間破房的小院就花了800塊,不到他兩個月的收入,而駱駝祥子則要拼命攢上26年。偉人就甭說了,北大圖書管理員才8塊大洋一個月,不吃不喝都得100個月才買得起魯迅的破院子。
可到了民國末年,貨幣超發就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1947年還是法幣時期,留下了北平最后的房產交易價格,瓦房每間最貴308萬,最低的都56萬元,平均200萬一間,是20年前的1萬多倍。
所以說,房價的上限是多少,首先取決于貨幣的發行量。發的多就漲的猛,畢竟土地房子是不動產,而紙幣是符號,想要多少有多少。
20年前,2000年吧,北京的平均房價是3400塊。當時中國的貨幣總量(M2)是13萬億,去年2020年底是220萬億,北京房價是均價6.5萬。220/13=17,65000/3400=19,房價漲幅超過了M2增量。當然這只不過是簡單的計算,實際上不能這么比較,別當真。
另外也得看看工資增長,這東西也和M2有關,只是當個參考吧。2000年北京的月平均工資是1310,去年是9407,9407/1310=7.18倍。這和房價就甭比了,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跑輸了,那就沒什么意思了。
三、
看完這幾個數據的比較能說明什么?說明房價似乎是獨立上漲的,至少和你的工資沒什么關系。確實是這樣,因為經濟學最基礎的原理就說明了,商品價格由供需關系決定。
什么是供給,表面上是房子,實際上是土地,沒有土地蓋不了房子。什么是需求,表面上是人,實際上是他們兜里的錢,以及能從銀行借出多少錢。
這兩樣兒東西都和你的工資關系不大,在買不起北京房子的時候,你不是需求,只是“需要”而已,只有掏的出首付,借的來貸款,還的起月供的人,才是真正的需求。
四、
再有一點,房子是用來住的當然沒錯。但既然其有使用價值,這價值就可以換算成價格。那問題來了,房價的漲跌還和什么有關?很簡單,利率。
中國自從有了商品房開始,就一直有個爭論:租房和買房哪個劃算?
為什么有這個爭論,因為在絕大多數時期,利率是高于房租的。比如1994年,方莊的一套兩居室租金2000塊左右,這套房大概價值30萬。那租售比就是150,租金收益率6.7%,要說相當高了。但當時的房東卻覺得不劃算,因為那會兒的存款5年期利率高達13%以上,同樣的一筆錢,存銀行要比收房租高出一倍以上。
而今天呢,北京的平均租售比早就高達700了,也就是租金回報率才1.5%。而銀行存款利息是多少,現在是3.25%,仍然是才一半,房東還是不劃算。所以,如果單從房租和利率相比的話,什么時候買房都是不劃算的,租房一輩子才合適。
五、
但是所有人又都知道一個說法,就是全世界的租售比應該是2-300,也就是租金回報率要在5%左右才是正常。為什么?
其實本來并沒有5%這個標準,但因為銀行存款利息一直在5%左右,所以租金收益率必定圍繞這個數值波動。道理其實很簡單,資本是水,是會流動的,其動向永遠尋找穩妥且收益高的通道,銀行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通道而已。
存銀行吃利息,是資本持有方最無奈的選擇,這意味著實在找不到穩妥獲得高收益的項目了。而銀行給出的利息,代表了市場投資的平均收益率。也就是說,存銀行既然是投資,也等于是做生意,只不過所獲得的是市場平均值。
房子既然是不動產,天然帶有投資性,因此買房就是做生意,人們所希望的是獲得超出銀行利息的收益,也就是跑贏資本大盤。但實際上這個愿望能實現嗎?未必,風險和收益一定是成正比的,一旦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個好生意,那就未必是好生意了,起收益必定向資本平均收益靠攏,也就是資本回歸。
這世界上會層出不窮的各種新產品新模式,誰搶先占領市場,必定得到超額回報。但只要是見到成功案例,立刻就有其他跟風者從銀行拿出錢來去投資,在各方圍獵之下,用不了多久,這生意的收益率也就跟其他的沒區別了。甚至在惡性競爭之下,收益率還會低于平均值呢。那此時,競爭力弱的或是倒閉,或是主動撤退,總之都會撤出這個市場,留下的那些人,獲取到的必然是在銀行利息附近的收益率。
所以,并不是說房子的租售比一定要2-300,也并不是說租金收益率一定要5%,而是必定圍繞在銀行利率周圍。這個比例是社會資本的平均收益率,有好生意,人們就會從銀行取錢借錢的去投資,包括買房;沒有好的風口生意,那干脆存銀行落個穩妥。
六、
那問題來了,在中國,為什么租金收益率總會低于銀行存款利率?
就因為人們在賭升值,所以寧可忍受較低的租金也要買房。這就相當于股票市場,租售比就是市盈率,分紅就是租金回報。但經常有的股票市盈率被炒的超高還不分紅,就是因為人們在賭其升值,所以寧可舍棄眼下的收益,也要博取未來更大的收益。甚至說,很多公司干脆就是明擺著賠錢的,但股票卻被炒上天,就是人們在賭其未來會賺錢,會有更大的升值。
房子其實也是這個道理,但是,房子和股票是有一點不同的,那就是,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是有其明確的實用性的。那這房子就必須能夠居住,且有人愿意在此居住,那才算具有價值。如果沒有人愿意居住,就等于完全失去價值,也就沒有了投資性,失去價值與價格。
比如鶴崗,之所以郊區的價格低,那就是因為愿意去居住的人少。但少歸少,只要價格低到一定程度,還是有人愿意來掏錢的??赡切┍煌耆珡U棄的房子呢,比如整體搬遷的市鎮和村莊,倒貼錢都沒人來住,那這種房子就完全沒有價值。
那可以這么說,在中國,房價越低的城市,平均租金收益率越高。因為人們都不看好其未來的升值,所以寧可付出高租金也不愿持有。請注意這是“平均租金”,而不是某套具體的房子。平均值這個東西,在針對個體來說什么用都沒有,但對于社會大環境的宏觀分析才有用處。
另外,平均這個東西是要有邊界和范圍的。以房子來說可以是一棟樓、一個小區、一個板塊的平均,也可以是一座城市,一個省的平均,甚至是一個國家市場的平均。我們常說的租金收益率低于利率,指的其實是某種單獨的城市,或者一個水平線的城市。比如京滬深等一線城市,租金就是比利率低。但是如果到三四線城市,會發現那里的租金和利率差不多,甚至還要超出。
那結論就是,之所以大城市的租金收益低,是因為搶奪了小城市的升值部分,而放棄了租金收益部分。如果把全國的城市平均,其租金回報率未必比銀行利率低多少。這我沒有數據,只是估計而已,依據就是經濟學原理,就是基于人類的普遍理性。
七、
還有一點,銀行利率是要分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名義利率,但如果計入CPI等指標,真實利率必定降低。在之前中國利率在10%以上的時候,我記得就有爭論,中國的實際利率是多少?最后的普遍認可觀點是,打7折,也就是7%左右,因為要減去通脹所帶來的損耗。
那也就是說,所謂的租金收益低于銀行利率,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如果以真實利率來做參照的話,租金收益未必低,很多小城市還要超出呢。
八、
但這也有問題,那就是日本在1999年就已經在執行零利率了,到了近幾年,歐盟美國日本甚至都實行負利率了,丹麥甚至真的推出了-0.5%的住房貸款,這怎么解釋?
這說明,在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已經出現停滯甚至是倒退,握有巨額資本的銀行和機構,已經在這個范圍內找不到可以穩妥獲利的項目和通道了,所以只好不給利息,這樣才能不賠錢,至少是少賠錢。
那這些國家的房價,比如日本,為什么還在低迷中徘徊,除了東京,就幾乎沒有上漲的城市呢?因為既然是銀行都找不到投資渠道,就等于是大眾都找不到投資方向,那買房也就并不是一個穩妥的獲利項目。
我不太懂日本樓市,但看過一些資料,最后計算的結果是,投資回報率幾乎為零。因為不能只看表面的租金收益率達到4-5%,還要計算房產稅、維修費、翻建費等成本。最后都攤到日本特有的“一戶建”的成本上,即便是東京,其收益率也遠遠低于中國的一線城市。
一定要記住這點,相信這點,資本是水,永遠在流動。而資本的嗅覺是非常靈的,其本能就是獲利,本性就是貪婪,永遠在尋找穩妥的更高收益項目。如果在某座城市或某個領域,眼看著收益很高的項目卻罕有人投資,那一定說明這里的實際收益并不高。
九、
基于此,回到問題起點,北京的房價上限在哪里?
看租金回報率,看租售比。如果租售比持續上漲,比如達到平均1000左右(超過現在30%),也就是投資回報率1%,那此時的房價就應該是頂點了。因為這意味著買了房也不好租出去,得不到即時的實際收益。此時雖然還可以用未來的升值來勾引投資人購買,但如此低的現實回報率,對人類心理上的影響會是非常大的。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如果失去了實際使用功能,那這就沒有了投資價值。
比如一些小城市,其高達5%左右的租金收益僅限于主城區。而到了郊區,已經都談不上什么收益了,根本就租不出去,那這種房子就失去了投資價值,沒人住的房子沒有價值可言。
之所以我認為租售比達到1000是頂點,除了理論考量,還有就是參照了日本香港等地的數值,基本都是達到1000的時候出現暴跌。未必說歷史一定會重演,但好歹能做個參考。
十、
總之,警惕租售比,關注租金回報率。因為人類是理性的,在房子這種實際使用功能非常強的投資品上,人們一定會在潛意識中計算最低的即時收益的。一旦跨越底線,那必是崩塌之時。我之所以說北京等大城市的房子未來會成為抵抗通脹的工具,指的就是這些城市能不斷的吸納較高層次的人群,從而在不大量增加房子供應量時推高房租,這也就能維持住租售比的穩定。
而根據我近20年的觀察和計算,北京的房租漲幅,基本等同于CPI,略有超出。而且,相對于工資漲幅也基本一致。20年前,北京兩居室的平均租金,約等于一個普通人的月薪,1300塊錢。20年過去了,如今一套兩居室的平均租金,仍然約等于一個普通人的月薪,7/8000元左右。所以努力吧,否則你的工資漲幅,仍然會被房租所吃掉。而業主呢,既享受了租金,還對抗了通脹。
僅供參考。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眾號,有房產相關問題,點擊“免費咨詢”私信提問即可。
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