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汽車在走進家家戶戶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無法處理的廢舊輪胎,它們會形成大面積的“黑色”污染,令不少國家頭疼不已。而這些被中國人視作廢物的輪胎,卻被非洲人大量買去“變廢為寶”了。被非洲人買去的廢舊輪胎能做什么?輪胎涼鞋非洲人尤其喜歡回收中國的廢
汽車在走進家家戶戶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無法處理的廢舊輪胎,它們會形成大面積的“黑色”污染,令不少國家頭疼不已。而這些被中國人視作廢物的輪胎,卻被非洲人大量買去“變廢為寶”了。被非洲人買去的廢舊輪胎能做什么?
輪胎涼鞋
非洲人尤其喜歡回收中國的廢棄產品,比如舊衣服、舊鞋子在清洗消毒后,就能成為非洲人的“新衣服新鞋子”。而廢棄輪胎在他們手中也能“變廢為寶”,不僅可以用來做沙發和拖拉機皮帶,還可以做成“輪胎涼鞋”在市場上火爆售賣。
在非洲的馬普托碼頭,無數工人們正在裝卸煤炭和礦石等貨物,這些體力活做起來非常辛苦。但是有一些工人卻光著腳在搬東西,如果不小心踩到地上的煤渣和碎石,估計得難受好幾天。還有一些人則穿著一種奇形怪狀的鞋子,它們是清一色的黑色涼鞋,看上去既老舊又不美觀。
這就是當地暢銷的“輪胎涼鞋”。
輪胎涼鞋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隨意,先把廢棄輪胎的橡膠皮用小刀割成一塊一塊的條形鞋底,然后再割下幾片小一些的條形鞋帶,用改刀或螺絲刀鉆孔,最后拿膠水或者鐵釘將它們固定在一起,就成了一雙結實耐穿的涼鞋了。
輪胎涼鞋鞋底帶有輪胎的防滑花紋,在非洲這樣氣候炎熱潮濕的地方,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旱季還是雨季,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而且輪胎皮結實耐磨損的特性,讓這些鞋子穿上五年十年的時間完全不是問題。
實際上,非洲人穿這種簡易丑陋的輪胎涼鞋也是一種無奈。以前,很多非洲部落的人都是不穿鞋的,但是長期光腳的非洲人就感染上了一種名叫沙蚤的寄生蟲,他們的腳底板全是沙蚤留下的洞。后來,聯合國維和部隊來了,為了幫助他們預防治療寄生蟲病,非洲人才慢慢有了穿鞋的習慣。
可是市面上那些有品牌的鞋子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不耐穿。對于長期在野外或者碼頭上做苦力的人來說,裝了一天礦石和煤炭,最后可能只領到10塊錢的報酬,所以無論是對于衣服還是鞋子,他們都不太注重美觀,價格便宜和實用才是他們的首選。
輪胎涼鞋在非洲有多暴利?
在非洲一個貧民窟里長大的馬爾科姆,是當地有名的窮小子,不過小馬的心思活躍,敢想敢干。常常出走外地流浪的他,深知鞋子的重要性。非洲荒漠遍布,到處都是飛沙走石和尖刺荊棘,滾燙的地面讓光腳走路成了一種痛苦。
有一天,小馬開始借錢購買和收集廢舊輪胎,在幾個月時間里,黑糊糊的輪胎就堆積如山,把他住的棚戶圍得密不透風。就在鄰居們紛紛嘲笑他的時候,小馬卻拖著一大袋鞋子來到街上,外出看熱鬧的村民們看著這些“精美”的鞋子非常驚訝。
原來,小馬在幾個月時間里,一直在沒日沒夜地研制輪胎涼鞋。村民們拿起涼鞋一看,三條橡膠帶固定在厚實的鞋底上,看上去穿著應該比光腳舒服一點。翻過來一看,鞋底下三條整整齊齊的條紋既美觀又防滑。
除此之外,小馬的攤位上還擺滿了各種不同款式的涼鞋。有的制作簡單,看上去似乎勉強能穿;有的結實牢固,似乎穿上五十年都不會壞;還有的用各種顏色的繩子替代了黑色橡膠綁帶,十分精美。而且小馬的定價也不貴,一雙鞋的價格在2.5美元之間。這令大家紛紛心動了,一時間,他的小攤遭到了全村人圍堵搶購。
熱銷的涼鞋雖然看上去不貴,但是成本卻更加低廉。買一個廢舊輪胎只需要花費40美分,就能夠做出7-9雙鞋子。如果按照一雙鞋3美元的利潤來算,他在一個輪胎上就能夠賺到20多美元,利潤率高達50倍。
幾個月后,賺到第一桶金的小馬不僅還清了外債,還開辦了一家輪胎鞋廠,搖身一變成為了馬老板。在工廠里,工人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切割輪胎,有的負責專門制作鞋子。小馬則一邊研究和開發定制服務,一邊開設網店,讓自己的鞋子走向世界。
實際上,輪胎鞋并不是只有非洲當地那種粗獷的風格,它們也可以被做得非常精致美觀,美國一位名叫凱爾的小哥就完成了這樣的華麗轉變。看著這一排排顏色各異的精美涼鞋,誰又能想到它們曾經也只是一堆堆黑漆漆的橡膠呢?
中國也穿過輪胎鞋?
輪胎鞋并不是非洲人的專利,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在中國就曾經出現過它們的身影。有的長輩叫它們“牛鞋”,大概是說它跟牛皮一樣結實,也有人貼切地稱之為“海陸空”,大概意思是說它們不怕水淹、不怕石子磨,風雨無阻。
當年的“牛鞋”風靡全國,是湖南、廣州、四川和山東等地的“名牌鞋”。直到90年代的時候,很多工人還會穿這種鞋子,不過到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因為人們逐漸發現了它們有太多的缺點。
首先是輪胎鞋所謂的防滑功能并不真實,裝在車子上的防滑輪胎,用來做鞋子后反而不防滑了,一到下雨的時候,穿起來走路滑溜溜的,很不方便。
另外,這種橡膠材質還特別容易發臭,在夏天流汗多,穿久了以后就容易引起腳氣。當然外形不夠美觀也是它的一大致命缺陷,所以和現代的商品鞋相比完全沒有優勢,逐漸被時代淘汰了。
廢舊輪胎回收成新興產業
盡管輪胎鞋沒有市場了,但是回收廢舊輪胎卻依然具有廣闊的盈利空間。我國每年會產生2.5億條廢舊輪胎,每年全球產生的廢舊輪胎有15億之多。這些橡膠輪胎難以自然降解,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處理,就可能滋生各種傳染病,所以回收利用是最好的辦法。
回收廢舊輪胎算得上是一個冷門項目,國內輪胎回收行業曾一度失去市場,回收價格也遲遲不見漲,在數量越來越多且無處存放的時候,它們并不值錢,這讓很多人失去了期待。不過,近年來,輪胎回收的價格卻開始上漲,從2020年的600多元一噸漲到了2021年的1000多元一噸。
這樣的變化,既得益于國家對于回收廢舊輪胎的關注和支持,也有賴于廢舊輪胎用途的增多。
2019年,我國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明確將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0年,工信部更是直接出臺了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的行業規范??梢哉f,這兩項政策,直接給廣大業內人士吃了一顆定心丸。
現在,回收以后的廢舊輪胎用途更加廣泛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回收和提煉其中的原材料。包括三種材料,一是鋼絲,二是炭黑,三是煉油。
輪胎里抽出來的鋼絲可以在煉鋼廠熔煉實現再利用,而炭黑結果特殊處理后做成顆粒狀,也能夠用于制作學校和體育館的塑膠跑道。
輪胎的主要材料——橡膠,則可以通過高溫溶解冷卻和蒸餾技術,煉制出燃料油,最后還可以加工成汽油,當成汽車燃料使用。
另外,輪胎里還有很多特殊的材質可以回收利用。輪胎的護墊和內胎材料大部分是丁基橡膠,也有一部分是天然橡膠組成的,我國丁基橡膠主要依賴進口,這個材料的用量又非常大,所以回收價格很高,大品牌的輪胎內胎回收價格可以達到四千元一噸,小品牌也可以達到三千多元一噸。而內胎上面的氣嘴很多是銅制材料,屬于比較貴重的金屬,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目前,我國的廢舊輪胎正在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增加,但是實際的回收利用率卻不足1%,這給我國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戰。
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