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們常能見到公園里鍛煉的中老年人,熱衷于一種“倒退走路”的鍛煉方式。一些網上文章也表示,倒退走路能養護腰椎,甚至能促進腰椎疾病恢復,這是真的嗎?
“當我們倒退走路時,身體機能會相應作出一些調整,以適應走路方向的改變。這些調整,的確能夠帶來一些好處。例如能一定程度上調整脊柱姿態、鍛煉協調能力。”
對于成為“網紅鍛煉方式”的倒退走路,林定坤教授實事求是地說,倒退走路時,人體會自然地保持脊柱后伸、骨盆后傾的重心向后的姿態,因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由于脊柱向前彎曲造成的駝背體態,減輕椎間盤所受到的壓力,緩解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
“但我們很少向患者推薦這一鍛煉方式!因為倒退走路存在一定的風險。”林定坤表示,尤其對于中老年人,不僅容易受傷,而且長時間不當倒走,甚至容易導致腰肌勞損。
首先,倒走難以規避潛在危險。林定坤表示,倒退走路時,人不能通過雙眼觀察行進方向的路況。
如果場地選擇不當,在車水馬龍或人員冗雜的場地鍛煉,很容易造成自身或者他人的受傷。即便在空曠、平坦的場所,也難以對潛在的危險作出提前判斷和避讓,同樣容易磕碰受傷。
而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由于平衡力退化,若倒走時間過長,還容易失去對平衡的控制,行走不穩導致摔倒受傷。對于中老年人,磕碰摔倒受傷帶來的健康風險,與倒退行走鍛煉帶來的潛在益處相比,顯然是前者更需重視。
另外,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肌肉狀況,長時間倒走,容易不慎受傷,比如容易導致腰肌勞損。林定坤解釋,如果倒退走路和保持脊柱后傾用到的肌肉(如股二頭肌、豎脊肌等)平常缺乏鍛煉,其力量就會薄弱。
在肌肉力量太弱的情況下,一旦“倒退走路”的時間過長,運動強度過大,長期保持脊柱后傾的姿態,就會導致相關的肌肉出現酸痛、勞損等問題。
中老年人應該如何正確鍛煉來養護腰椎?林定坤表示,一般來說,腰椎疾病的形成,大部分是因為人體長期處于脊柱前屈、骨盆前傾的姿態。而造成這種不良姿態的原因主要有兩點:沒有養成挺腰端坐的意識和習慣,或是腰背部肌肉力量不夠。
因此,養護腰椎,可針對這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自覺保持挺腰端坐;
另一方面,可對腰背部肌肉進行安全穩妥的鍛煉。例如,在林定坤所創編的“草原健體功”中的“俯臥背伸燕子飛”,對腰部的鍛煉效果與倒退走路一致,且更安全穩妥,躺在床上就能做。
林定坤提醒,中老年人鍛煉時,還要注意,無需強求動作強度、持久度,量力而行即可,以免造成損傷。
金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