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東漢朝與西晉朝之間的三國存世多少年?一說90年(190-280年),另一說96年(184-280年)。眺望浩瀚歷史星空,近百年時光如那從云霄倏忽而下親吻大地的流星,只有一瞬間。
但就是這一瞬間,造就了賢士能人井噴,奇謀異策倍出的歷史大舞臺。臺上演出的喜劇、悲劇、驚悚劇......隨著時間的流淌越來越熱火。
讀者朋友可留意,最后的贏家,為啥不是阿瞞、皇叔、仲謀等“鳳頭”,而偏偏是司馬懿呢?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在南陽高臥的孔明。沒過多少時日,孔明就聲譽鵲起,如日中天。要說司馬懿參加工作的時間和孔明差不多,但卻一直是未入流的弼馬溫級人物。曹操罷免了三公,出任丞相之后,任命司馬懿為文學掾。
《新華字典》釋義,“掾”系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類似現在干部職級中最低的辦事員。文學掾嘛就是負責文字工作的辦事員,上班就是搞抄抄寫寫,一般來說沒啥權利。
曹操平定漢中后,司馬懿成了主簿,和恃才傲物、以后因“雞肋”事件被殺的楊修同一個級別,說到底也還是一個七品芝麻官。到了《三國演義》的后半部,在曹丕繼位以后,司馬懿才搖身一變,成為大權在握的重臣。
為啥在曹操生前司馬懿默默無聞、無所建樹呢?不是司馬懿本人在庸庸碌碌混日子,而是司馬懿還沒瞅準“亮劍”的最佳時機,在韜光養晦哩。
司馬懿早已規劃好了自己頂格爆棚的人生宏圖,那就是奪取最高權力,不只是做郭嘉那種高參,也不是當夏侯惇那類猛將。曹操文韜武略,有勇有謀,個人能力絕對超群,劉備和孫權雖然也是獨霸一方的豪杰,但和阿瞞比只算“小巫”哦,只有依附曹操才不輸在起跑線上。
問題是阿瞞雖求賢若渴,卻十分多疑,有睡覺帶劍、夢中殺人等毛病。自己如果露出些許鋒芒就會被打壓,難料后果。楊修就是一個血的教訓,這書呆子沒有野心只有酸腐氣,只因賣弄點小聰明腦瓜兒就被卡嚓了。
他知道自己在曹操的有生之年,不要做出大作為,覓機穩步發展才是萬全之策,這樣才能為子孫后代鋪好執掌最高權力之路。
后世不少人評價司馬懿,在曹操生前裝孫子、裝智商平平之人幾十年,騙過了智慧超常、老奸巨猾的阿瞞,真格兒是古今大智若愚的最佳典型。
(曹丕與司馬懿)
業余愛好研究文史的筆者,早已形成一個概念,某朝代的開國者,不管他是否正式稱帝,是最強悍的,后裔們卻逐步弱下去直至滅國。
原因很簡單,就是生下來就養尊處優,沒經受過實際的鍛煉。當然也有例外,漢武帝、唐玄宗等不是開國者卻挺厲害,但他們這種情況,在400多位古代中國皇帝中只是個例。
曹操去世曹丕執政,給司馬懿創造了機會。曹丕早就想當皇帝啦,聽從謀士們的建議,猴急地叫漢獻帝讓出龍椅。
司馬懿給曹丕進言道:需表面推辭,建議另擇賢而讓,做足了秀后才接棒,這樣才能避免天下人的誹謗,爭取到民心。
在司馬懿的導演下,漢獻帝被迫寫了兩次詔書,甚至還筑壇,親捧玉璽給曹丕。曹丕心想事成還掙了好名聲,高興得咧嘴笑,他哪里知道司馬懿的狼子野心?
曹丕把司馬懿當作了曹家的老人,加之策劃自己稱帝有功,給他不斷晉職,直至撫軍大將軍,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一同成為曹丕最信任的三員大將。曹丕這樣安排,是留有余地的,也就是他總攬軍權,使三員大將相互制約,避免其中一人坐大。
上天給曹丕開了當皇帝的門,卻關了他長壽的窗,坐了六年御位,不足四十歲就壽終正寢了,比老爸壽命短了不少。曹丕臨死之前,傳位給曹睿,并托孤于司馬懿、曹真和陳群三人。曹睿封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取得了領導的信任、當上高官后,司馬懿覓機帶兵出戰,建功立業,樹立威望。老天給了司馬懿施展才能的機會。曹睿在位期間,諸葛亮屢次率蜀漢軍進犯中原,遼東的公孫淵也背叛了魏國。
司馬懿率領魏軍不停地北征、西討、南伐。有才能加之機遇巧的司馬懿,可稱得上屢戰不敗,戰果輝煌,不僅把手中的兵權握得緊緊的,也抓住了休兵以后開展政治斗爭的籌碼。
三員大將相互制約是獨掌兵權的絆腳石,正巧雍、梁二州缺人把守,天高皇帝遠正好曲線發展自己的勢力。曹睿沒懂得其中的奧秘,同意了司馬懿去鎮守雍、梁二州的要求。
聰明的諸葛亮看出了門道,使用反間計破壞了司馬懿的計劃。司馬懿被曹睿削職為民。諸葛亮抓住時機又開始出兵進犯中原。曹真授命去抵抗,打不過諸葛亮。
曹睿被迫重新起用司馬懿。
司馬懿的確是個能人,采用閃電戰術,僅十六天就擊敗背叛魏國的孟達。然后抓住蜀漢軍補給困難的弱點,采用堅壁清野、以逸待勞等戰術,最終使諸葛亮抱恨終身。
至此,司馬懿在軍事上至高無上的地位無人能撼動了,魏國的兵權事實上落在了司馬懿手中。
說句調侃話,可能是陰德沒積夠,曹氏一門一輩比一輩短壽。曹操活了六十六,曹丕活了近四十,可憐曹睿才三十六喲!曹芳上位時僅僅八歲,曹氏政權氣數將盡是難逆的事了。
雖然曹睿臨終前把曹芳拉到司馬懿面前含淚深情托孤,并說了“勿忘幼子今日相戀之情”的話,但最終怎能叫司馬懿改變他的想法呢?
曹芳繼位后,由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
曹爽原本是很佩服和尊重司馬懿的,壞就壞在曹爽耳根軟,聽進了一班謀士排斥司馬懿的餿主意,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年幼的曹芳沒有執政的經驗和能力,按照一筆寫不出兩個曹字,還是自家人親的傳統觀念,盲目聽從曹爽的建議,改封司馬懿為太傅。
看起來太傅這職位在司馬懿現有官職之上,但實際權力卻僅相當于主簿那級官兒。說白了就是明升暗降。此外安排曹爽的三個兄弟擔任守衛禁宮的首領。這樣一來,司馬懿不僅丟了兵權,連進宮見主上一面也會受到監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司馬懿很快就打好了主意,不僅自己推病不出,還叫兩個兒子退職回家閑居。全家老小男子一起待業。曹爽不放心,派人來探病。司馬懿裝出病入膏肓、來日不多的模樣,蒙騙過了曹爽。
胸無大志的曹爽驕狂起來,整日尋歡作樂,沉迷于聲色之中,全然不把司馬懿放在眼里。
沒過多久,司馬懿抓住曹氏宗族諸人到郊外祭祀的時機,指揮親信出其不意地一下子控制了軍營和整個都城,將曹爽及其兄弟斬殺并滅其三族。與當年曹操一樣,司馬懿當起了手握實權,把皇帝當傀儡的丞相......
為啥司馬懿不直接上位當皇帝呢?他有自知之明,到最終奪權還有段過渡時間,自己老了,已時不我待,將正式當皇帝的機會留給后代為宜。
筆者最后還不得不說的是,司馬懿教育兩個兒子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最后由司馬兩兄弟不僅奪得了魏國政權,還統一了天下。在教育培養后代方面,包括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魯肅等全部三國人物,都只能自嘆弗如也。
張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