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縱觀中國歷史,從秦朝秦始皇贏政稱“皇帝”開始,到中國最后一位皇帝,也就是清朝的溥儀退位結束,經過了2132年,前后共歷經了83個封建王朝。他們當中,有開創盛世、中興家國的明君,有昏庸無道的昏君,也有親賢臣遠小人,為天下謀福的賢君。但是真正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只有下面這四位。
1、統一天下
秦始皇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用了10年的時間結束了自春秋以來近六百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
2、中央集權。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一,為封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讓百姓在秦朝的統治下能夠安穩發展生產,朝廷政令得以快速實施。
3、統一貨幣,文字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等,有利于鞏固秦朝的統一,有利于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也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秦始皇還開疆拓土、修筑長城、修建交通,溝通水系等等。
1、強化中央集權
漢武帝推行“推恩今”,對地方的強勢勢力進行打壓,鞏固皇權。完善官吏的選拔制度。還采用了史無前例的“證召”之制,“公車上書之制”和選用博士弟子。以求更好的服務百姓。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前者是后者的別名。)
大興儒學教育,確立了主流統治思想。儒家思想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的正統思想。思想的大一統,增強了中國人的凝聚力,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政治統一、民族統一。
3、出使西域。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制造、漆器制造等技術,帶回來了西方的胡(黃)瓜、胡蘿卜、葡萄、汗血馬、核桃、天馬等,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漢武帝還有開疆拓土,奠定版圖,幣制改革,興利開邊等功績,
1、統一天下
唐太宗在位23年,是唐朝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天下。
2、貞觀之治
他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3、重視教育,重視民族關系
興辦學校,重視教育,完善科舉制度,建立了公平的考核機制,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促使民族關系融洽,民族大團結
他的功績涉及了政治、經濟、民族,民生以及軍事,是孔子之后數一數二的偉人。
1、低抗外敵
康熙親政擊退了沙俄,收回被占領的土地,簽定了條約,劃分清楚了雙方疆域。
2、收復臺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率師于澎湖海域殲滅明鄭軍主力,收復澎湖、臺灣,有效地完成國家的統一,從此,離鄉背井的人們紛紛還歸鄉里。
3、重視教育,注重民生發展
康熙執政的時候非常重視教育,鼓勵百姓學習,從而體提高了老百姓的素質和文化水平,還廢除了“圈田令,將土地讓與百姓耕種;治黃河,使得兩岸百姓安心耕種;廢除匠籍制度,使工匠們擺脫了人身的控制;引進擴大紅薯種植等等
此外康熙還有平定三潘,西征漠北,引進西學,學習科技等功績
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