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是一起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主人翁楊士波的傳奇經歷不但在貴州江口縣人盡皆知,甚至連央視聽說他的“神秘山洞致富經歷”后也曾特意趕去采訪過。第一、地下陰河里的“寶貝”在世界上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深洞大穴里,在洞穴的深處往往會伴生有一種特殊的事物——
這是一起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主人翁楊士波的傳奇經歷不但在貴州江口縣人盡皆知,甚至連央視聽說他的“神秘山洞致富經歷”后也曾特意趕去采訪過。
第一、地下陰河里的“寶貝”
在世界上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深洞大穴里,在洞穴的深處往往會伴生有一種特殊的事物——地下暗河,在我國西南地區云貴川等地的民間一般稱之為“陰河”。
從山洞流出的地下暗河
楊士波所在的貴州省江口縣閔孝鎮魚良溪村,恰好就有這么一個孕育有“地下陰河”的大型洞穴。
2017年初,楊士波應聞訊而來的央視記者的請求,帶著記者以及攝像組進入了這個深度長達10余公里的超大洞穴內,向他們展示他賴以發家致富的“陰河寶貝”。
這支臨時考察隊在楊士波的帶領下,從位于魚良溪村半山腰的山洞入口處進入了洞穴內。
同行的每個人的心里都非常好奇,在這個洞穴的深處,楊士波究竟發現了什么樣的了不得的“寶貝”,竟然可以令他輕松年入千萬?
而令所有人還感興趣的是,楊士波發現的“寶貝”,究竟是只有在這處洞穴內才有,還是在很多洞穴中都存在呢?
懷著一個個疑問,所有人都緊跟著楊士波的腳步,逐漸向洞穴內部深處行去。
此處洞穴越往深處走,地勢越是復雜難行,楊士波特意叮囑隨行者們,此洞又大又深,加之洞內支洞岔道甚多,大伙一定要加快前進速度,若是在手電耗完電量前仍未出洞,那么隊伍就很難再出來了。
然后他又讓工作人員在臨近洞口處放下長線,稱這是大伙的“生命線”,說如果隊伍不幸在洞內迷路,那么還能沿著此線摸索著出來。看著楊士波如此慎重的態度,這支臨時探險隊也不由得生出了一絲忐忑不安的緊張感來。
就這樣,隊伍在黑暗中摸索行進了大約近半個小時,突然一堆巨石擋住了眾人的去路,其中最大的一塊甚至有3米多高。
巨石堆的兩旁都是深不見底的泥潭,人若掉下去,怕是分分鐘就會沉入潭底,永遠留在這洞穴之中,因此想要繼續前行,只能是翻過這些巨石。
好在楊士波對此洞甚為熟悉,早已帶了足夠裝備,眾人這才越過了這些危險的巨石堆,繼續前行。
翻過巨石堆不久,一行人終于來到此行的目的地——一條暗藏于洞穴深處的地下陰河岸邊。在手電光的照射下,只見河面上波光粼粼,水底清晰可見。
據楊士波所言,這條暗河,就是他賴以發家致富的“寶貝”!
對此眾人不由大奇,這條河雖然看起來水質清澈見底,喝起來也有一股天然的甘甜之味,但它說到底,也就是一條地下暗河而已,它與楊士波能年入千萬究竟有何關系?
莫非是這水底埋有古人留存的巨大寶藏?還是這水里有礦,讓他能煉出黃金或其他稀有礦產?接著大伙又想起這水喝起來甘甜無比,莫不是楊士波也做了一次“大自然的搬運工”,靠賣礦泉水變成巨富?
大量的疑問不斷浮現,而隨著楊士波的進一步解釋,眾人這才真正明白了這條暗河中隱藏的巨大財富奧秘!
第二、這條地下河究竟有何作用?
在2015年之前,楊士波和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經歷基本一樣,按部就班地讀書,畢業后參加工作,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終于憑借自身的拼搏努力成為了北京一家企業的高管,擁有了人人艷羨的百萬年薪。
當時的楊士波與很多打工人的想法別無二致,趁著年輕再辛苦一些年,然后就此退休享受生活。
但在這世上,人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2015年7月,正在北京的楊士波突然接到了一個朋友的電話,而正是這個電話,徹底改變了他以及他周圍很大一群人的命運!
楊士波從朋友的電話中偶然得知,現在養殖鱘魚很賺錢,市場上一尾鱘魚苗按當時價格可以賺2-3元錢,而一尾成熟的鱘魚一次可產卵數十萬至上百萬粒,不但可以培育鱘魚苗出售,還可出產鱘魚魚子醬原料。
當時一斤鱘魚魚子醬高達人民幣2000塊錢(如今也不低),若是鱘魚養得好,這簡直就是一條大大的財路。
楊士波一聽就動心了,其實不管換誰聽到這消息都會動心,不過動心歸動心,這條路究竟能不能走通卻是個未知數。
鱘魚是一種極其特別的大型冷水魚種,其中最有名的品種便是“長江魚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中華鱘由于其性質特殊,一般是由國家科研部門加以人工培育、繁殖和放養,普通人想要插手有很大難度。不過在中華鱘之外,還有雜交鱘、俄羅斯鱘等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鱘魚養殖品種可供普通人參與。
但養殖鱘魚卻有個很大的麻煩,它特別嬌貴,對水環境要求很高。
首先是水溫得合適。以俄羅斯鱘為例,其適宜生長溫度為8-25℃左右,低于這個溫度魚就會盡量減少活動和攝食,基本停止生長,溫度太高則更麻煩,魚很快就會死亡。
其次是鱘魚對水質要求很高,要求水源沒有污染,同時對水里的溶氧量也有極高要求。溶氧量低了,魚要不了多久就會死亡。所以養殖鱘魚最好是用大量水質優良的活水進行養殖,而這種水源的成本是極其高昂的。
在很多鱘魚養殖場,為了達到鱘魚的水環境所需,都是用人工循環活水進行養殖,而且水質還得優良,這樣一來養殖成本自然居高不下,相應的鱘魚銷售價格同樣也提了上來。
其實除了鱘魚之外,很多高經濟價值冷水魚的養殖水環境要求都與鱘魚差不多,如大鯢、三文魚等。
假如有一種水質優良的水源,溫度能達到恒定的20℃左右,而且它還能在一年四季低成本供應,那么這種水源無疑是養殖如鱘魚這種高價值冷水魚的優質天然資源。
而地下暗河的水或者天然泉水,恰恰就是這樣一種優質水源,尤其重要的是,用這種水源養魚,它幾乎是不花錢的。
楊士波口中的“寶貝”,正是這處山洞里那一年四季都源源不止的地下暗河水。據楊士波介紹,此處暗河水水量均勻、水質優良,且水溫常年保持在18℃左右,它天然就是養殖鱘魚的不可多得的優質資源。
所以他當初聽到鱘魚養殖這門生意,又聽說此處山洞的魚場要轉讓,于是便風塵仆仆地趕到了貴州,想要看看此處漁場怎樣。
在詳細了解完這股山洞水源以及漁場情況后,楊士波意識到他碰上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之后他進行了艱難的心理斗爭,但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到貴州大山里去養魚去。
第三、既然漁場這么賺錢,為何前任老板要轉讓?
2015年8月,楊士波與原本的漁場老板商談好漁場轉讓價為200余萬。
不過楊士波此舉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
首先楊士波買下的這個漁場面積只有區區15畝,但它的轉讓價格卻高達200多萬,這簡直就是天價中的天價,但楊士波卻偏偏答應了,這在他的家人看來他完全是遭了算計。
其次是有人質疑,如果這漁場真的能賺大錢,那原來的漁場老板何必轉讓?這世界上賣金蛋的不少,但把生金蛋的母雞給賣掉的,那幾乎不存在。
關于這一點楊士波本人其實也是心存疑慮,是啊,如果漁場能賺大錢,那原老板為何要把它賣掉呢?無論怎么看,這事它都不符合常理。
但隨著楊士波在魚良溪村的深入調查走訪,他終于明白了其中的緣故。
在調查中楊士波了解到,原來的漁場老板與當地村民的關系可謂是勢同水火,很多村民不同意他在此處經營,因此他不得不將漁場轉讓。
而雙方矛盾的關鍵,在于村民們認為漁場搶奪了原本屬于他們的水源。
山洞中流出的這股清澈泉水,以前直接流入了村里的一條小河,千百年來,當地人都依靠這條小河洗衣做飯,即使后來村里安裝上了自來水,但村里婦女們在小河里洗衣服的習慣仍未改變。
在小河里洗衣服,早已成為了當地婦女們的一種社交習慣,她們一邊在小河里洗衣洗菜,一邊聊著家長里短,不亦樂乎。
如今漁場先行截斷了水流養魚,之后再將養過魚的水排入河中。雖然養過魚的水經過處理后水質還是很不錯,但當地婦女覺得“心理上接受不了”,認為自己的“傳統”被打擾,因此多次要求漁場關門。在這種情況下,原老板不得不將漁場進行轉讓。
所謂“傳統”被打擾云云,不過一說辭耳,問題的根子,其實還是出在利益沒有協調好之上。
楊士波是聰明人,稍稍一問,心中便有了數。
在正式入駐漁場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6萬多元給村里修了一個“洗菜池”,池子的修建方式由村里人自行決定,想怎么修就怎么修,他都認賬,只管出資便是。
池子修好后,水源單獨引進,村里大姑娘小媳婦們的“傳統”終于得到了最大的保留。
其次是他經營漁場,免不了要雇人,而他通過村里牽線搭橋,招聘了十幾位婦女到漁場做挑揀魚苗的工作。
企業要想在一個地方落地生根,歸根到底還是要給當地解決就業,說的實際點就是要合理分配利益,如此企業才能在地方上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才能獲得群眾擁護長治久安。
除此之外,楊士波還積極參與當地村民的各種活動,但凡有誰家婚喪嫁娶,他都必到并奉上禮物,絲毫不視自己是個外來人,將自己充分融入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之中。
如此種種,楊士波的漁場再也沒了前任老板的那番遭遇,歸根到底,做生意就是做人,當做人做好了,做生意自然也是財源廣進。
解決了后顧之憂,接下來楊士波要做的,便是真正引進魚苗正式經營了,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他本是抱著巨大的期望要大干一場,哪知才剛剛開始,就當頭挨了一悶棍!
第四、從出師不利到年入千萬
2015年11月,楊士波把老漁場翻新,擴建出了大批小型魚池,接著又投入30余萬元,從當時的遼寧引進了一批鱘魚“水花”。
所謂“水花”,是指魚卵孵化后尚未滿7天的小魚苗。
按照楊士波預計,這批水花大概2個半月就能成長為12公分長的魚苗,按鱘魚魚苗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的行情,屆時這批魚苗即使只按市場價出售,每尾利潤也可達2-3元,光這一筆生意就可獲得近百萬元的利潤。
然而接下來的現實卻給了楊士波沉重一擊。
這批“水花”長到4公分左右的長度時就開始陸續死亡,30多萬元引進的魚苗,僅僅1個月就死亡殆盡,數十萬元的投入就這么打了水漂。
楊士波此時還沒意識到真正的問題所在,還以為是自己剛剛進入這行,養殖經驗不足才導致了這樣的事故發生。
2016年3月,他又一次斥資30余萬元引進了一批鱘魚水花,然而1個多月后,這批水花又是全軍覆沒。這一次的失敗給了楊士波極其沉重的打擊,他甚至開始覺得自己這個漁場是不是買錯了,否則怎么會這么巧,連續兩批水花都無法存活。
這段時間楊士波的日子極為難熬,連續的巨資投入,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虧損,很多人都在說,恐怕是山洞里水源的水質有問題,不適合養鱘魚。而這時又有一些人給楊士波“分析”說,當初這個漁場轉讓時就疑點重重,現在看來應該就是水源的原因。諸如此類的說法多了,甚至讓楊士波本人也變得忐忑不安起來。
漁場該怎么辦?是現在及時退出止損還是再繼續搏一把?種種選擇擺在了楊士波的眼前,無論怎樣,他都必須要做出最后的決斷了。
經過幾日的思考,楊士波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再買一批水花試一次!他花了無數精力投入了如此多的資金才讓事情進展到今天這種地步,如果讓他就此認虧退出無論如何他都是不甘心的。
經過對前兩批水花死亡原因的深入分析,這第三批鱘魚水花楊士波換了一家公司進貨。
2016年5月,當第三批水花又一次長到4公分左右長度時,楊士波迎來了自己一生中最緊張的日子。他非常擔心這批水花又出現了前兩批那種陸續死亡的情況,若是如此他就真的不得不卷鋪蓋走人了。
這段時間楊士波每日都在漁場內死死盯著魚苗的生長情況,半步也不敢遠離。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這第三批魚苗終于順利成長到了七八公分長度,魚苗長到這種程度,基本上已沒了大礙,這時的楊士波心里才真正松了一口大氣。
從這批魚苗培育成功開始,楊士波漁場的發展徹底步入了快車道。此后他的漁場不僅在魚苗培育上賺得盆滿缽滿,在魚子醬銷售、食用鱘魚銷售上同樣獲得了驚人的利潤。
截止到2016年年底,楊士波的漁場年銷售額已突破1000余萬,不光收回了當初投入的200多萬元成本,甚至還賺取了數倍的利潤,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鱘魚養殖大戶。
第五、楊士波的道路具備可復制性
楊士波的創業故事其實很有代表性。
他這段經歷的代表性不僅表現在他勇于創業并堅持不懈這種精神上的可貴,同時也表現在他走出的這條路子在現實中具有可復制性。
在我國云貴川渝以及南方的廣大山區,地下暗河以及山中溪泉等水資源極其豐富,但很多地方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而是讓這些寶貴的水資源白白流走。
而近些年來,冷水魚類由于其肉質嬌美、少刺多肉等特點,在市場上的零售價一直相對較高,例如鱘魚價格就長期高于鯉魚草魚等食用魚價格,至于三文魚等品種的價格更高,所以一些高經濟價值的冷水魚養殖其實極具前景和價值。
普通農戶若條件利用地下水或山泉水這種天然水源進行養殖,雖然規模不一定能做到很大,但成本一定是低于人工制造活水這種方式的,畢竟利用天然水源養殖冷水魚品種先天就占了成本優勢。
而這種相對較低成本的養殖方式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極具市場競爭力的,而這一點,也正是楊士波的鱘魚養殖事業能取得最終成功的關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許楊士波的創業經歷,能帶給您一些不一樣的啟示。
文/夢醒錦官城
金龍